天地正气之民族英雄

2021-11-28 01:16刘继贤
军事历史 2021年3期
关键词:左宗棠新疆

★ 刘继贤

左宗棠文化研究会编写的《天地正气左宗棠》一书即将出版,研究会的同志盛情邀我写一篇序言。研究和宣传左宗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为此我乐于执笔作序。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均产生过重大影响。198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同志发表关于左宗棠的谈话时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对历史人物要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凡是对国家民族有功的人,都应该给予他以应有的历史地位”。王老的讲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目前对左宗棠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继林则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代中国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捍卫者”;“对祖国疆土贡献最大的民族英雄”;“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之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展者和践行者”等等。这些评价是客观公正的,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一精辟论断高屋建瓴,既为学习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基本线索,也为研究与评价历史人物提供了遵循和标准。应当看到,左宗棠的历史功绩是非常突出的,是值得珍视和发扬的。

第一,坚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爱国立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纵观左宗棠一生,每当国家处于被西方列强欺凌和侵略的危局时刻,左宗棠总是以无畏不屈的骨气和勇气,“锋颖凛凛向敌”,坚决反击外国入侵。早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时年28 岁的左宗棠就推崇林则徐的抵抗措施,曾作《料敌》《定策》《海屯》《器械》《用间》《善后》等多篇论敌制敌之文。同时,他愤感“以一二庸臣一念比党阿顺之私,令天下事败坏至此”,抒发了“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的远大抱负。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身为湖南巡抚幕僚的左宗棠就积极建议:“夷务屈辱至极,恐将更有不堪者。然窃意华夷杂处,衅端之开必速。彼时以一支劲旅护天津,而后与之决死战,尚可得志”。尽管他的建议和主张因清政府与英法侵略者签订屈辱和约而未果,但充分反映了他的爱国立场和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在抵御外侮重大时刻和关键问题上的见事之明、料事之神。

左宗棠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而作出的最大贡献,当属他率师西征驱逐了得到英帝、沙俄扶持的阿古柏侵略军,一举收复新疆。1875年,他力排时议,说服清政府采纳了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委以筹兵、筹饷、筹粮和指挥西征军的全权。他一方面运筹帷幄,制定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另一方面不畏艰难,为西征军筹饷、筹兵、筹粮、筹转运。在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后,西征军历时一年半,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全部失地。随后,为了收回被沙俄侵占的伊犁,他坚决反对赴俄使臣崇厚草签的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提出“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的对敌方针,认真进行军事部署,准备武力收复伊犁。1880年5月,已近古稀之年的左宗棠,率亲兵千余人“舆榇出关”,把大营从肃州(今酒泉)前移至哈密,以示抗俄决心。正是由于左宗棠的积极备战,使清政府谈判代表曾纪泽有了军事力量为后盾,中俄新签了改订的《伊犁条约》,伊犁地区的大部分领土回归祖国怀抱。在收复新疆前后,他为国家谋划“长治久安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先后五次奏请新疆建省以巩固国家统一,此议最终得以实现。总之,在这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战争中,左宗棠率领的西征军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胜利不仅为祖国保全了新疆166 万平方公里的疆土,而且成为近代抵御外侮史上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重要行动,为充满灾难和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对于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的安危,左宗棠同样的关注。早在1866年,左宗棠刚任闽浙总督,就高度重视台湾,提出了“经略台湾”的设想。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他不仅积极请战,“广筹军火”,及时派遣得力部下王德榜赴越作战,配合老将冯子材取得了威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而且不顾已是73 岁的垂暮之年,亲赴福建海疆,英勇抗法。他先后派遣王诗正与杨岳斌,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突破封锁,冒险偷渡,有力支援了孤岛血战的台湾军民。他在去世前的一个月,还上奏朝廷:“台湾孤注大洋,为七省门户,关系全局,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湾,以资镇摄”。正是在左宗棠等人的大力提倡与推动下,清政府在这年10月将台湾设为行省。

台湾和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维护了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这是左宗棠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最重要的历史功勋,值得充分肯定和永远赞颂。

第二,着眼“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的战略目标,促进军事力量和民族工业近代化。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左宗棠是推动这个运动发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着力开展以军事工业为重点的洋务运动的一系列富有政治远见的主张和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军事力量近代化的进程。

左宗棠早年深受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后,他继承和发展了该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在思想上,他深刻认识到取胜之道自强之策,不仅在有赳赳之勇,而且要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他说:“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诸邦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俄、德又各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竟其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蹈瑕,无所不至。此时而言自强之策,又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他的首选措施是建造轮船。他明确提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依照“自强”的目标和要求,左宗棠亲自主办了三项军事工业。1866年,左宗棠在闽浙总督任内,于福建省闽江口岸开设了当时国内最大的船舶修造厂,即福建船政局,这是“中国海军萌芽之始”,后来被孙中山称为“船政足为海军根基”。1869年他创办西安机器局,仿造新式武器弹药。1873年,他将西安机器局搬至兰州,命名为“兰州机器局”,该局翌年就能仿造西洋军器,修理改造枪炮器械。上述三项军事工业,在此后抗击外来入侵作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讨伐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之战中,由兰州机器局制造和修理的军火不断送至前线,1876年,一次便供应清军子弹2 万发,使已经装备了相当数量西式枪炮的清军,在攻城夺地中“深得其力”。

左宗棠对中国军事力量近代化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创办了我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军官学堂,即福州船政学堂。他认为:“兹局之设,所重在学造西洋机器已成轮船,俾中国得转相传受,为永远之利也”;“将来讲习益精,水师人才固不可胜用矣”。该学堂先后培养了大批造船、修理、航海、驾驶、海军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晚清一代精英多名出其门,如邓世昌、林永升、严复、萨镇冰、刘步蟾、林泰曾、詹天佑、魏翰、郑清濂等,学堂因此被誉为“中国海军的摇篮”。清政府为此曾嘉谕左宗棠“大臣谋国,所见远大”。

为促进军事力量近代化和民族科技工业的发展,左宗棠还主张以机器制造为轴心,同时注重与外国列强展开“商战”。他于1879年设立兰州织呢局,并“分行陕甘各属设局教习纺织”,发展我国的纺织事业。1883年奏请架设陆路电线,发展邮电事业。他还多次派人去外国聘请“开河、凿井、织呢师匠,带购机器,来兰州入制造局教习西法”。这一系列的重要举措,为中国引进了急需的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促进了军事力量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力主“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安全理念,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左宗棠认为,治国“不独在猛战,而在方略处置为远大之谋”。在强敌环伺忧患丛生的晚清时代,他多次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关头,积极建言献策。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西方列强掀起了掠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边疆地区普遍面临严重挑战和危机,尤以新疆地区和东南海疆形势最为严峻。东南、西北同时告急,清王朝内部意见不一致,难以作出决策,于是引起了一场“塞防”与“海防”的大争论。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主张放弃塞防,即放弃新疆而专重海防。他的理由是“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俞棘”。他要求“停兵撤饷”,移“西饷作海防之饷”。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则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强调先要进兵新疆。他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虑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他反驳李鸿章:“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是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关,亟宜熟思审处者也。……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左宗棠深刻地阐明了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思想,指出西北、东南都很重要,“利害攸分”,任何一方失利都足以牵动战略全局。如果一味妥协退让,示人以弱,列强认为有机可乘,将更加激起贪婪吞并欲望。只有坚决收复新疆,振我国威,使“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才能有效达成使“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的战略目的。左宗棠还从中国历代兴衰的史实来论证西北塞防的重要性,深刻指出:“周秦汉唐之盛,奄有西北,及其衰也,先捐西北,以保东南,国势浸弱以底灭亡”。

清政府最终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遂使左宗棠的战略主张得以付诸实施。从这场争论的内容及其结果来看,左宗棠坚持的海防与塞防并重、先收复新疆的国家安全理念,无疑是符合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从战略上维护了国家的总体安全。左宗棠关于稳西北谋东南的安全理念迄今史鉴意义重大。

第四,践行“官必爱民,乃为尽职”的为官原则,推动所在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史载:左宗棠“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善于治民、着力为民是左宗棠为官尽职的重要特点,特别是在连年征战杀伐四起的动荡岁月,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属难能可贵。

左宗棠出生于贫寒的“耕读世家”,自幼便接受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入仕以后,他始终坚持“恤民善政”,经常训导下属“为政先求利民,民既利矣,国必与焉”,“官无论大小,总要有爱民之心,总要以民事为急”,“官必爱民,乃为尽职”。左宗棠在陕甘主政十几年,坚持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禁种罂粟,举办赈务,振兴农牧,筑路植树,开矿设厂,兴办教育。收复新疆后,他提出了治理新疆的一整套施政举措:修浚河渠,建筑城堡,广兴屯垦,清丈地亩,厘正赋税,分设义塾,更定货币。这些重要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各地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他一贯重视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主张“敬教劝学,卫国以中兴”。为了消除新疆各少数民族的隔阂,他“广置义学,先教以汉文,俾其略识字义……长治久安之效,实基于此”。他特别重视儿童的教育,曾刊发《千字文》等各本“以训蒙童”,这些教育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民族团结,增进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左宗棠为官,安贫乐道,尽心任事,不为物欲所累,不作身家之计。他常说:“凡人须从吃苦中来,收积银钱货物,固无益于子孙,即收集书籍字画,亦未必不为子孙所累。”他俸金多用于捐款赈灾,兴教办学和资助廉吏。虽贵为总督,仍只以吃家乡腌菜为乐事。人品官德,为人敬仰。

《天地正气左宗棠》一书浓缩了研究左宗棠的浩瀚史料,采用了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和可读性,是人们了解研究左宗棠业绩、传承弘扬左宗棠精神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此,我向为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主编王品端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敬意,祝愿这部重要著作能给读者以启示和帮助。

猜你喜欢
左宗棠新疆
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暮年左宗棠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何谓高人
左宗棠巧对老屠夫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