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
自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研学旅行便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于2019年6月5日在屈原故里成功进行“探屈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主题研学活动。下面谈谈作为指导老师所干的工作。
在中学,大部分学生对研学旅行和怎么做课题并不太了解,因此我们老师在出发前一个月,出台了一套科学的实施程序和行之有效的实施指南,稳步的推进学生和老师的工作,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的过程。在选题过程中,学生初选题目《论屈原的性格美及其影响》,我则认為,此课题较大,特别是影响,以中学生的认知很难研究清楚,于是,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缩小课题,从教材出发,对屈原的死进行研究,从而确定了课题《研学秭归,探汨罗悲歌》,同时确定了小组分工。
研学中,孩子们容易被风景所吸引,遗忘课题,从而形成“只旅不研”的现象,所以我常交代任务,引导学生寻找课题的支撑材料和发现课题的价值点,这时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去获取关键信息。对学生产生的疑问,我及时给予指导,并且鼓励学生向深处探究,例如对于屈原的死因,网络有各种说法,鼓励学生对正史、野史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增强学生的能力。研学过程中,白天有空闲时间自由交换意见,晚上回到宾馆,针对一天的内容,讨论、反思,甚至修正方向、二次分工。
研学后,对材料进行汇总,这时又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对于屈原的投江行为,有没有自己的看法?中学生思维活跃。提出了各种可能,并与一些历史人物进行对比,进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在研究基本完成时,又提出疑问,对屈原精神,如何以自己擅长且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达?结果出乎意料,收到了文言文创作、英语作文各一篇,屈原画像两副,以及诗歌朗诵,还有同学准备把屈原的故事搬到学校的 “话剧节”。
最开始学生对研学是迷茫的,我通过引导学生以课题为支点,提高了整个研究的质量,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精神,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可以撬动整个研学旅行。ED39BA08-E419-444B-BD5F-F189C62BF5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