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

2021-12-22 02:14杨永铭
金沙江文艺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绿皮动车车厢

杨永铭

一列列绿皮火车,穿梭在青山绿水间,一声声长鸣撕破静寂的东方人类故乡元谋,唤醒勤劳勇敢的元谋人。他们把发展粮食产业变更为大力发展冬早蔬菜产业,产销全国156个大中小城市,他们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生活红红火火,而元谋也就因此被誉为了“中国冬早蔬菜之乡”。

记忆中的第一次坐火车,那是读初中的时候,陪父亲乘坐成昆铁路的绿皮火车去楚雄看病。当我们风尘仆仆地赶到火车站,伴着一声刺耳的长鸣,冒着煤烟的火车慢悠悠地驶进站来,像一条神秘的青蛇。

赶火车的人,神情那么紧张,或急走,或快跑,拖着箱,拎着包,背着小孩,拽着老人,脚步急促而混乱。

车门打开的那一刻,提着大包小包的乘客一窝蜂地涌向车门,上了车的人们像插筷子一样站在过道里,未上车的憋足一口气,使出全身力气往狭窄的车门挤去。霎时,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力气把我们往前推了一把,我被人群送到门前,刚稳住一只脚往上迈,还没抓住扶手,就被右边的人一挤,身子偏离了车门。后面的人趁机涌上,我又到了最外沿。我害怕上不了车,又拼命地往门口挤。车门被堵得严严实实,列车员声嘶力竭地喊:不要挤!不要挤!但是无济于事。我也借着他人的力,一边往里挤,一边用手死命抓住门把手,把自己插了进去。就在挤进窄窄车门的一刹那,一股向前的推力直接把我送进了车厢。

那个年代,人们出行总是拿着大小包裹,多为水果、花生等土特产或者衣物。我紧紧拉住父亲的手,生怕走丢。

走进车厢,已是人满为患。就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整个车厢乱糟糟的,像沸腾的水。空气里混合着各种难闻的气味,烟味、汗味、香水味和各种随身携带的食品味。闷热的天气,无力的风扇,拥挤不堪的火车,不流动的空气让我瞬间就要窒息。

渐渐拥挤的人群松懈下来了,父亲把一个装着衣服的包裹放在一旁,让我坐在上面。列车上的广播响起了,是介绍旅途常识或播放一些老歌曲。我望着车窗外,一个个村庄和像积木拼成的一块块田地在眼前掠过。

不一会儿,有列车售货员推着小车在叫卖:香烟!啤酒!食品!到吃饭的时间,卖盒饭的又来了,那香味很诱人。我咽了咽口水,知道父亲是没钱给我买的。这时,父亲拿出自己带的烙饼、咸菜和凉开水,用来应付我们旅途的饥渴。

火车咣当咣当地前行着,风扇慢悠悠地转着,踏上绿皮火车,节奏变慢了。满满的车厢里,坐着的,站着的,年轻的,年迈的,外出打拼的,外出上学的,之前没有任何交集的人们,在同一列火车上,交谈着家乡、人生、孩子工作以及自己对某种东西或某事件的感慨,共同走过一段路,之后各奔东西,为生活,为生计,成为了人生的过客。

火车一直往南穿梭在群山之间,长长的列车在铁轨上像条蟒蛇似的扭来扭去。这时,一个小男孩把头伸出车窗外,只见他兴奋地大叫:我看见车尾了,我看见车头了!

那时,我们坐火车总嫌不过瘾,总希望开得慢些再慢些。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有了飞机、高铁、动车和私家车,交通四通八达。想去那兒就去那儿,到全国各地旅游观光,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

绿皮火车,一节连着一节,有十到二十多节不等,像钢铁巨龙,带着风声,带着雷电,带着粗重的气息,兴奋地呼啸着,一路向远方奔去。

绿皮火车的硬座车厢,通常很挤,连车厢连接处的空间都坐满了人,甚至在座位下边都有人睡觉。各种包塞满了通道,过道上都是人。人们用力地把包往两边行李架上塞,直至塞不进为止,俯身在座位底下寻找空间。列车缓缓前行,大约十分钟后,晃动的车厢便腾出了不少空间,就像一筐玉米,看上去已经满了,但抓住筐耳使劲抖动,就会密实起来,就会多出一些空间来。

绿皮火车硬席座位左边是三人座,右边是两人座,座位连在一起没有分离,三人座的可以四五个人挤在一起坐,也可以一个人躺在上面睡觉。绿皮火车可以把车窗打开吹风、看风景,连绵的群山、茂密的树林、绿毯似的稻田,一头水牛背上驮着少年,正在吃草的白色的羊群,白墙黑瓦的民居……这些不断变幻的风景,像一幅幅流动的电影画面。

火车轰隆隆前行,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经过岔道处,节奏会变得凌乱起来。铁轮和铁轨的对抗,让车厢间歇性地颠簸,车门随着颠簸发出的吱嘎、吱嘎声,就像挑水时扁担的铁钩和水桶摩擦的声音。

绿皮火车让人感到一种慢生活,即使再忙碌也会使人的内心平静下来。有时候,生活需慢节奏,就像绿皮火车一样,虽然缓慢却让人感到生活踏实简单。

火车里是发生故事的地方。邻座一位年轻人,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位没座位的白发老人。老人很感激,要年轻人留下电话号码。老人说,也许有一天我会帮上你的忙。年轻人说,这点小事不用谢。我去找另一个伙伴,就去另一个车厢了。还有一次,一位小姑娘感冒,声音都变了,一位大妈递上自己随身带的感冒药,说是自己旅途备用的,让她吃下。姑娘吃了感冒药后舒服多了,感动得眼睛都潮湿了。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都是陌生人,但是他们相互帮助、和睦相处,一颗善良的心像真金一样闪闪发光。人生,就像这辆火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短暂的相逢,把欢乐延续。

当火车缓缓驶进站台,响起低沉厚重的汽笛声时,夜色拉开厚重的帷幕。

鸟飞兔走,时光荏苒。我有幸摆脱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走出大山来到城里工作,并成家立业过上幸福生活。

想家的时候,我就想起绿皮火车。那一声声汽笛,望着它们向远方穿行,心里便热潮涌动。因为远方有自己的亲人、老屋。

相对于客车、飞机,我比较喜欢火车,总觉得火车比较温情。坐在行走的火车窗边,手托下巴安静地看着一路变幻的风景,火车的咣当声,让人感觉到一种安全的律动。我喜欢收起简单的行囊,坐上一列老旧的绿皮火车去远处放飞心灵。三毛说过,他情愿把余生的岁月交给书本,且是无悔。而我想把余生花在旅途上,一路行,一路欣赏沿途的风景。

人生的每一次出行,都是生命的安排,也是生命给予我们的礼物。因为走在旅途中,我们才能慢下来品味生活,有时间去回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更能清晰地看清世界,看清真正的自己。

绿皮火车不但是一代人的记忆,更是几代人的生活符号。王安忆小说《本次列车终点》开头写道:“火车驶过田野,驶进矮矮的围墙,进市区了。瞧,工厂、楼房、街道、公共汽车、行人……上海,越来越近,越来越具体了。陈信的眼眶湿润了。心,怦怦地跳动起来。”文中的主人公陈信是一位上海知青,离开上海十年后,又重获回上海的机会。可悲的是,他费尽千辛万苦,甚至放弃所爱的当地女孩,回到上海之后,才发现自己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

张爱玲曾写道:“我从来没大旅行过;在我,火车站始终是个非常离奇的所在,纵然没有安娜·卡列尼娜卧轨自杀,总之是有许多生离死别,最严重的事情在这里发生。而搭火车又总是在早晨五六点钟,这种非人的时间。灰色水门汀的大场地,兵工厂似的森嚴。屋梁上高栖着两盏小黄灯,如同寒缩的小鸟,敛着翅膀。黎明中,一条条风餐露宿远道来的火车,在那里嘶啸着。任何人身处其间都不免有点仓皇罢——总好像有什么东西忘了带来。”

绿皮火车身折射出的那个年代的光影,人们对于绿皮火车深深的记忆,像是一种乡愁萦绕在心头。忽然想起土耳其诗人塔朗吉《火车》一诗:“去什么地方呢?这么晚了,美丽的火车,孤独的火车?凄苦是你汽笛的声音,令人记起了很多事情。为什么我不该挥手舞手巾呢?乘客多少都跟我有亲。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火车呼啸而过,这是一片大地固有的天籁之音,这声音有着离别的凄清。我曾经很迷恋《布列瑟农》这首曲子,歌曲诉说着一段离愁的故事。马修二十多岁时创作此曲,当时他正坐着火车离开意大利北部小镇布列瑟农。布列瑟农是马修母亲的故乡,因此他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其旷远忧伤的旋律、如诗如画的歌词、马修清冽醇厚的歌声,以及歌曲结尾处的火车铁轨声,常令听者陶醉在歌曲所营造的忧伤而纯净的世界中。歌声透着沧桑邈远,我常常听得回肠荡气,在心田静静下了一场雨雾。

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流浪的梦,一种离开的情怀,是背起行囊就出发,是仗剑走天涯,而火车正好承载了关于离开和远行的意义,仿佛站在火车边上,就已开始流浪。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心里也总想着远方,或惦记着什么时候出走一下。而今时间慢慢过去,流浪似乎真的就只是种情怀了。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我国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位于世界前列。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中国铁路呈现了令人惊喜的加速度,作为“东方人类故乡”的元谋,依托得天独厚的交通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冬早蔬菜产业,用绿皮火车远销省内外,甚至销售到国外,美誉“中国冬早蔬菜之乡”。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孩提时的成昆铁路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如今时速160至200公里的动车,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历程,目睹了中国铁路不断发展提速的进程。

回想当年坐绿皮火车的那一幕幕,跟现在坐动车、高铁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过去的紧张排队、拥挤的境况永远结束了。现在,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订票,还是实名制。过去的绿皮火车,慢慢游,噪音大,环境差,回想起来简直就是活受罪。如今乘坐动车,旅客排队有序上车,车内整洁规范、灯光明亮,对号入座,人人都有座位。每节车厢内有中央空调,温度恒定,坐着非常舒适。在座位背后,有乘坐动车知识和有关旅游景区介绍的书籍等。

现在的动车已改装,不能打开车窗兜风,但透过明亮玻璃窗仍可以看风景。连绵的群山比原来更绿,茂密的树林比原来茂盛;绿地毯似的稻田已变成一望无际的绿色蔬菜;白墙黑瓦的民居变成了漂亮的洋房……从绿皮车到动车、高铁,人们的出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如今,绿皮火车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高速的旅行中已再难寻觅晃荡的心情,而关于绿皮火车的记忆,也将成为绝版的珍藏。

我见过最美的绿色,却没有绿皮火车的颜色。我乘过最豪华的火车,却没有绿皮火车的味道。我的路,被无数的车灯照亮,却没有绿皮火车的灯光温暖。

有一辆绿皮火车总是停在旧站台边,守候我的到来。午后,金灿灿的阳光总是安静地落在它的身上。它是我见过最美的绿皮火车,即使不能再发出呜——呜的响声,再也不能驶向远方,但历史永远铭记。

责任编辑:余继聪

猜你喜欢
绿皮动车车厢
动车与绿皮车
乐!乘动车,看桂林
动车订餐
一朵
远去的绿皮火车
第一次坐动车
再见,绿皮火车
广西告别“绿皮火车”
第9车厢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