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艳
摘 要:该文介绍了国家森林步道安徽段的基本情况,并就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下国家森林步道安徽段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国家森林步道总体规划编制和建设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国家森林步道;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地体系;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TU98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3-0087-04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mpilation of General Plan of National Forest Trail in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the Protected Area System
ZHUANG Yan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national forest trails in Anhui Province, discusse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noticed when compiling the general plan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tected area system.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general plan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forest trails.
Key words: National forest trail; General plan; Protected area system; Anhui Province
國家森林步道是指穿越著名山脉和典型森林,位于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地,长跨度高品质的线性通道网络,其具有自然荒野性、国家代表性和有限服务性等特点[1]。基于对发展国家森林步道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原国家林业局于2017—2019年陆续公布了3批12条国家森林步道,全长达22039km,密度为22.96km/万km2。涉及安徽省的天目山国家森林步道和大别山国家森林步道分别于2018年、2019年公布。目前,福建、河南等省已开展了省级总体规划的编制、建设等工作,国家森林步道安徽段总体规划相关政策研究、规划布局、发展建设等环节正在积极探索、推进中。
1 国家森林步道安徽段概况
国家森林步道将各地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区域串联成一体,将景点、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地连接在一起,通过步道的联系,使点线面成为有机的整体。国家森林步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长距离徒步的旅游方式,是探索自然的重要形式,是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形式。国家森林步道在安徽省境内共2段,分别为大别山国家森林步道和天目山国家森林步道,涉及4市8县(市、区)。其中,大别山国家森林步道全长840km,步道全线森林占比75%,穿越北亚热带森林和中亚热带森林,主要路段由土路、石板路组成,其中安徽段252km,湖北段279km,河南段309km。安徽段自东向西穿越太湖县、潜山市、岳西县、霍山县、金寨县,沿线有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多处自然保护地,还有天堂寨(金寨县)等古村寨。天目山国家森林步道全长1130km,步道全线森林占比80%,穿越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森林,主要路段由土路、石板路等组成,其中浙江段274km,安徽段324km,江西段532km。安徽段自东北—西南穿越绩溪县、歙县、休宁县,沿线有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安徽徽州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有徽州古城(歙县)等古镇古城和历史文化遗迹,串联了徽杭古道(绩溪县)、徽饶古道(休宁县)等著名的古道。安徽省国家森林步道沿途主要自然保护地详见表1和表2。
2 国家森林步道安徽段总体规划编制思考
2.1 建设背景
2.1.1 生态文明建设,助推生态成果展示 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相继建成了国家步道体系,国外步道系统及其发展目前已较为成熟。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逐年提高的情况下,加快国家森林步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新时期森林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林业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森林步道的建设是遵循天人合一、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原则,徒步于其中领略自然山川河流之景,融文化与自然之中,反映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2]。
2.1.2 现代林业发展,森林旅游康养需求增加 我国在提升传统森林观光的同时,森林体验、养生、度假等也成为了森林旅游发展的新业态,而森林旅游中最具代表性森林徒步活动,是最受到旅行爱好者的青睐。建设森林步道可以充分开拓森林的养生功能、养心功能、养情功能、养智功能、养德功能[3]。
2.1.3 徒步需求强劲,徒步活动规范发展 面对群众对户外徒步的强劲需求,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国家山川美景和传统文化,展现全国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在对国内外步道体系考察、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国家林业局于2016年1月启动了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的前期工作。
2.2 建设意义
2.2.1 塑造国家形象,促进文化交流 国家森林步道具有强烈的国家代表性,展现大国风范,塑造国家形象。同时,国家森林步道也是徒步者人际交流的重要场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2.2.2 建设生态长城,提供自然体验 森林步道所经之处,多为森林覆盖率最高或较高的地区,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且步道大多穿行于人迹罕至、天然林密布、灌草横生的荒野区域,可为徒步者提供自然体验,感受大自然的博大精深。国家森林步道是生动的自然教育课堂,通过户外运动、徒步旅游、无痕旅游等,将生态文化理念植根于心,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2.2.3 落实森林惠民,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森林步道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举措,为群众提供亲近森林的通道,拓展森林旅游空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国家森林步道穿越或临近区域主要为人口密度小、生态环境优的偏远乡村,其国家品牌效应将赋予所涉及区域的旅游产品更强吸引力。
2.3 建设优势
2.3.1 契合国家战略,突出品牌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家森林步道建设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的重要实践,是人类历史迈向生态文明新阶段的“里程碑”。国家森林步道是一张国家级旅游名片,可以提升区域旅游资源市场的知名度,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增加收益。
2.3.2 生态保护优先,彰显普惠共享 国家森林步道建设以保持自然荒野和提供有限服务为原则,保证其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生态系统原真性。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不同的步道类型和难度,拓宽步道使用者的覆盖面,彰显生态共享产品的普惠性。
2.3.3 资源聚集效应凸显,投资低见效快 国家森林步道整合森林、文化、徒步、康养、休闲等旅游资源,形成国家代表性旅游资源聚合体,发挥国家优势旅游资源产业聚集效应。在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选线将原有古道、林区便道等徒步道路连接贯通,将步道周边原有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资源等合理整合,贴上国家森林步道标签,即可“投入使用”,体现出低限度建设、高效率利用的原则[4]。
2.4 主要任务
2.4.1 分析论证资料 收集线路穿越的生态红线、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总体规划、相关批复文件、相关会议纪要、相关生态控制线等;熟悉所在区域县志、统计年鉴、生态旅游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行政区划图、区域地形图等。认真核实并充分论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对区域基本情况和资源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4.2 实地走访踏查 通过实地走访完成具体选线工作,主要包括现状调查、步道走向与长度控制、穿越区域、自然景观、文化特色、线路确定。遵循国家发布走向、《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选线要求,结合收集本底资源资料和走访座谈综合分析、分类汇总县(市、区)域优势资源,提出有可行性的几种线路走向方案、绘制成初步线路图备实地调查用。实地踏查原有古道的利用和新建步道的可行性,对线路周邊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补给点、露营地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保证线路单向性、经过区域森林植被资源优越、优先穿越或邻近区域内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资源、尽量利用原有古道等步道资源、避免通过法律法规禁止通过区域等技术要求。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各相关市、县(市、区)、乡镇和户外爱好者对择优选取线路提出完善优化建议,经修改优化后确定线路。
2.4.3 编制规划成果 以《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为参考,对步道现状进行充分分析论证,确定规划方案,形成初步规划成果。总体规划应涵盖森林步道的“三点三线”结构和森林步道的“六大系统”。森林步道“三点三线”结构包括露营地和庇护所、交汇点、补给点;森林步道主线、连接步道、支线步道。森林步道“六大系统”包括道路系统、保障系统、景观系统、教育系统、服务系统、外围系统。国家森林步道是以道路为骨架,以自然风景资源为血肉,以历史文化资源为灵魂,合理布设六大系统尤为重要[5]。主要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等组成。
2.4.4 有关注意事项 在编制规划时,应坚持生态优先、分级规划、科学规划、点线面相结合、注重“五感”体验(触觉体验、嗅觉体验、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味觉体验)以及与其他规划协调等原则[6]。在步道建设时,应按照塑造国家形象、展现地域文化、注重人地安全、保持自然荒野、提供有限服务、倡导无痕旅游、单行程不闭合等原则开展。应坚持分期分段实施,近期主要以修复利用古道、林区道路等原有道路、距离城镇较近区域和原有徒步线路,确保逐步对群众开放使用;远期主要考虑步道全线贯通,形成“六大系统”完备的步道体系和理论体系。
3 结语
国家森林步道是肩负着生态教育、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服务、经济增长等诸多使命的自然与文化综合体[7],国家森林步道安徽段位于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沿线自然保护地“量多质优”,涵盖森林景观、地形地貌、珍稀动植物、文化遗迹、民族宗教文化等特色资源,具有不同于各类公园游步道的徒步环境、资源、设施、服务和管理等特点,是体现自然荒野和社会公益的国家级步道[8]。国家森林步道安徽段的规划建设,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论与经验;需要集思广益确定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方案制定、标识标牌统一等一系列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将安徽省国家森林步道建成群众热爱的国家地理、生态、文化和美景地标,使其日益成为全省重要的旅游之道、健康之道、文化之道、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管理办公室,北京诺兰特生态设计研究院.国家森林步道——国外国家步道建设的启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2]黄鑫春.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的基本思路[J].辽宁林业科技,2019,01:60-63.
[3]宋婉.森林康养步道规划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9.
[4]黄以平,张晓萍,崔永红,等.国家森林步道规划选线和建设技术要点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20,01:62-65.
[5]崔永红,方晓敏,陈信旺,等.基于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总体规划的顶层设计[J].林业勘察设计,2020,01:55-61.
[6]郝亮,林涛,何侃,等.森林康养步道五感体验需求与潜在游客体验意愿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20,01:62-68.
[7]岳新建,崔永红,陈信旺,等.国家森林步道难度分级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龙岩段为例[J].林业勘察设计,2020,02:68-72,76.
[8]万云.游客对国家森林步道属性的期望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