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科教师国际化能力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21-12-22 19:47宋倩倩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职

【摘 要】本文基于工科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内涵,分析高职工科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在教学能力、实操能力、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面临的困境,从建立跨境共同体意识、打造国际化校园生态、创设高职院校对外交流合作的环境等三方面论述相应的对策,为国内高职院校工科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 工科教师 国际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5-0094-0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要求,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2.0,大力发展新工科,加强工科一流专业建设。《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但目前高职院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工科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更新相对滞后,国际化水平较低,无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要求。因此,基于高职工科教师的能力内涵要求,总结其国际化能力发展困境,找寻应对策略,切实推进高职工科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长远意义。

工科是工程技术学科的统称,具有前沿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属性,是在综合性和实践性两方面都有高要求的学科。工科教师是指从事培育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研究工程学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教师。工科教师在综合能力方面不但要擅长发现现有的技术、教学及实操三者之间存在的痛点及难点,还要采用科学性、创新性的途径解决现有痛难点。这就要求工科教师不仅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时俱进的实操能力,更要具备知识体系更新迭代的国际视野和语言理解能力,甚至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还需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工科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内涵是多元化、跨领域、纵深性、全方位的高层次要求。

一、高职工科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一)高职工科教师在国际化教学能力提升上面临困境

高职工科教师在教学能力,尤其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存在国际化发展困境。高职工科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跟不上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在教育系统和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名师不多,具备高级职称、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偏低。“双师型”教师评审、信息化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竞赛、企业实操实践等各个环节贯穿高职院校的教学全过程,面对较高的高職生师比和多重教学、竞赛、实训的总体教学任务,工科教师疲于应付日常满档的理论和实训教学,无暇思考教学能力的提升,加之工科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输出时间较长,导致工科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不突出,教学成果体量整体偏低,彼此之间学习借鉴的参照范例相对匮乏,更为突出的客观事实是高职院校目前还鲜有双语课程或双语教学资源库,这直接导致工科教师日常缺乏有效路径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因此,高职工科教师在国际化教学能力方面存在提升困境。

(二)高职工科教师在国际化实操能力提升上面临困境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己任。而企业紧贴时代要求,走在改革前端,设备的更新、系统的升级、员工的培训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更快、更高的要求。但国内高职院校现行的教学体系与英国“学徒制”或德国“双元制”存在体制上的不同,国内高职院校尚未与对口企业全面实现“厂中校、校中厂”的无缝对接,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滞后于企业的迭代速度,技术更新及自主研发能力更是短板,这就导致高职工科教师在实操实践方面的国际化能力明显薄弱,急需对应的国际化项目更新实操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能力。

(三)高职工科教师在语言能力上面临困境

在高职工科院校中,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缺乏外语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基于广西三所高职院校工科教师的调研发现,占比高达90%的高职工科教师表示在大学毕业后就基本没有在工作中使用过英语,加之高职院校不重视双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工科教师在教科研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逐渐磨蚀了原有的外语基础,在建设国际化项目时,工科教师表现出来的国际化能力提升困境来自语言能力瓶颈所导致的专业发展受限。

(四)高职工科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面临困境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高职教育提出了跟随企业“走出去”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双重要求,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标准和职业培训标准的制订和输出。广西作为全国招收东盟国际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高职院校将出现生源多国化的发展趋势,以工科见长的高职院校必然要求专业教师具备跨民族交际、中外师生交际或文化外宣、文化育训等多方面能力,但目前高职工科教师囿于语言能力的障碍,缺乏深入了解目标语国家文化和交际原则的路径,导致其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面临困境。

二、高职工科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对策

(一)建立跨境共同体意识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明确定义为“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高职教育承担着服务社会、服务世界的使命,高职工科院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建立跨境共同体意识,中外院校之间、中外校企之间、中外教师之间、中外学生之间、中外师生之间、中外校友之间、院校教师与企业导师之间、线上教师与线下教师之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达成中外院校之间的国际化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外校企之间的国际化共同体效应,构建中外校企互动、互容、互携、共发展的跨境共同体。基于这样的跨境共同体平台,高职工科教师自然而然地实现沉浸式、互融式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为其全方位提升国际化能力奠定基石。

(二)打造国际化校园生态

国际化校园生态的打造看似简单实则有效,最具激励效应的措施往往来自校园生态的创设,国际化校园生态分为外化形态和内化形态。

1.外化形态

学校提供的软硬件措施应紧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教科研发展需求和教师能力提升。例如,提升工科教师国际化能力,学校要将发展规划与“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要求结合,为教师创设提升实操能力的国际化设备、提升语言能力的双语建设平台、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线上线下课程、搭建国际化教科研交流平台等条件,从制度保障、经费支持、平台建设、硬软件网络等多方面,层次分明、详略有致又一气贯通地落到实处。

2.内化形态

工科教师的国际化能力提升,归根结底还是要符合其自身的发展要求,激发教师的内在活力。学校要配套职称晋升、国际化激励制度,肯定教师在国际化能力提升方面做出的可量化项目尝试,予以一定的权限、呈效时间和发展空间,相对拉长结果导向的时间轴,让工科教师出于教科研探索和自身的工作发展,主动进行自我提升,实现国际化能力发展,进而具备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能力。

(三)创设高职院校对外交流合作的环境

1.拓宽对外交流与合作领域

注重发挥高职工科院校的专业优势、办学特色、技能作用,集中力量发展国际职业资质培训、建设双语课程体系、构建双语技术项目、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运用AR/VR远程实操技术共建国际教科研平台等,将着力点集中在通过教学工作和技术交流实现工科教师语言能力的提升、通过技术研发实现工科教师跨文化交际与沟通。

2.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要主动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立足企业发展需求,参与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教学体系,培养工匠精神,切实增强工科教师服务社会的意识,帮助教师实现社会服务价值,进而激发工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使其突破个人能力发展的瓶颈,实现国际化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3.建立健全长效规范的管理机制

工科教师国际化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激励制度、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立。学校要完善高职工科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系列配套机制,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健全长效、规范实施,确保工科教师的国际化能力提升可以得到肯定、推动和实现。

总之,高职工科教师的国际化能力提升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管理层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各职能部门的贯彻落实,各二级学院的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考评机制、激励政策和保障体系,分阶段分层次深化改革,有序组织和督促实施。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国际产能合作为工科教师国际化能力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提升高职工科教师国际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真正实现“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打造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使其融入国际化发展大潮,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高玉蓉,邓逢光.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师素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5).

[3]甘宜涛,苑健.工程专业認证视角下的工科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10).

[4]舒俊,李碧虹.大学教师参与国际化程度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4所重点大学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4(5).

[5]王春燕.胜任“双高”建设的教师队伍能力图谱与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6).

[6]王文轩.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22).

注: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合法化语码理论的高职能源动力国际化课程群构建研究与实践”(GXGZJG2020B02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宋倩倩(1983— ),女,汉族,山东单县人,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国际化。

猜你喜欢
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应用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高职“创业课”该怎么上?
高职英语发展史
提升高职“多元”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