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逻辑

2021-12-22 23:33朱尤蔓雷江梅
闽江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肺炎

朱尤蔓,雷江梅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让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当全球性危机暴发时,世界各国必须以“全人类”的姿态命运与共、风雨同舟。新冠肺炎疫情自暴发以来,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各国都相继加入这场共同抗疫的全球“战役”中。在面对如此重大的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时,需要各国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担责任,共同应对,并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认可度,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论走向实践,推动世界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

一、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始,就引发了一场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讨论,迫使公众开始集体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是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重点内容。思想引领行动,理论指导实践,新冠肺炎疫情以惨痛的教训提醒着世界各国,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引发的生态反思

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虽暂无定论,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在溯源的过程中引发了全社会较为深刻的生态反思。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相关团队针对疫情中参与到一线工作和当地防控任务的90后、00后青年群体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有96.4%的青年认为“疫情使我认识到不应该食用野生动物”,同时也有95.3%的青年认为“疫情使我更尊重自然、敬畏自然”[1]。学界也从生态学角度对新冠肺炎疫情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认为人类面对疫情应当痛定思痛,更加清醒地审视并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培根铸魂的作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行为,为“后疫情”时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略。除此之外,国内关于治理野生动物交易及滥食的呼声也是与日俱增,皆因此前人类所经历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无不证实与野生动物密切相关。此次疫情的暴发也使得社会公众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因此亟待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从法律层面来保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在筑牢法制管控防线的同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对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及未来人类整体走向所作出的重大判断,以“人类”为基本单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用“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来描述工业文明发生后的世界,而如今的时代则是一个矛盾的时代: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另一方面,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和消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质量不断下降。所以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市场动荡频发等经济问题,或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政治问题,或是“文明优越论”“普世价值论”等文明问题,再或是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安全问题,更重要的也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习近平将其生态文明思想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之中,并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起来的科学举措。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人与自然互为生命共同体,两者和谐共生、和谐发展。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即生态中心主义)都在一定程度上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或是将人的利益置于首要位置,凌驾于自然之上;或是尖锐地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否认人的主体地位,将自然凌驾于人之上。实际上,人与自然同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之中,两者共生共荣,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生长的客观环境,人类则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影响自然环境。所谓生命共同体,就是不再单独以人或自然为中心,而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思想内核,在共同价值利益下,寻求共同体和谐发展的新模式。[3]恩格斯曾形象地说过:“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4]习近平也一直强调:“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5]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类的一切发展都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三)携手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冗杂的概念,而是一个从现实实际出发,有着实质内容和具体目标的理念。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构筑国家间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6]136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使得地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20世纪轰动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就是人类环境史上一次惨痛的教训。而2020年初,国际清算银行又发行了一本题为《绿天鹅》的新书,首次探讨了可能引发下一次金融危机的“绿天鹅”事件。与“黑天鹅”事件不同的是,“绿天鹅”事件指的是气候领域可能出现的极具破坏力的现象,可能会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增长造成巨大的损失,进而引发金融领域的动荡及风险。[7]各国之间的确存在不同的国家利益,但生态问题事关各民族良性发展的长远大计,世界各国应尊重客观规律,积极响应时代对生态文明的诉求。

因此,世界各国都应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原因正如习近平所概括的那样,“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6]114。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史,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都离不开优渥富饶的自然条件,但最终只有中华文明不间断地传承了下来,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历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中无不包含了强调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内容,以及遵循自然规律的理念。文明的兴衰演替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关系密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见性和必要性。地球作为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或置身事外,各国更应以史为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作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携手共建世界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

尽管当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经从应急状态进入常态化防控状态,但疫情仍然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蔓延,持续影响着国际社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全球化体系下“共同体”的形成,各国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及共同价值,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具全局性。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应对此类全球化时代性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将顺应时代潮流及历史大势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必然举措。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及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快速传播给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陈述道:“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现已波及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了70多亿人口。”[8]仅从数据显示上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影响远超SARS事件,并且显然给国际社会的诸多领域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如经济上,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也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9]政治上,部分国家的政客及媒体将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不仅极大妨碍了世界各国的抗疫合作,还大大增加了世界的不稳定因素。此外,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20年的世界体育大会以及东京奥运会都相继取消,众多国际性会议也无法如期举行或改为视频会议,而全球各国的疫情防控举措也并未打破病毒的传播链,疫情反弹的风险不容小觑。可以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成为全球性挑战,也带来了更多全球性问题。

(二)全球化体系下的“共同体”

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全球性挑战表明了全球化体系下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现实意义上的“共同体”,即世界各国在相互关联程度日益加深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化是历史潮流也是客观现实,全球化下的世界既相互联系也相互依存,习近平在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曾以“地球村”来形容当前人类所处的世界,就是意在说明当今世界各国不仅互联互通,并且安危与共。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使得全球处于高度防控及戒备状态,局部地区的遭遇及影响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面对此类灾害人类自觉呈现出“共同体”的状态,各国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倡导各国在面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时能积极地承担共同的责任,以共同命运为纽带,精诚合作,共同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共同建设美好新世界。

全球化体系下的“共同体”,除了体现在人类面临共同挑战时需要团结合作之外,也表现为各国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及共同价值。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共同体不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流动性增大,共同体不仅表示地域上相同的群体,还表示在情感、价值、利益等方面呈现出相互认可、相互依存关系的群体。[10]虽然当前世界各国因历史、环境等因素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大不相同,与之相对的国家核心利益也必然有所冲突。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如和平、发展、平等、安全等,都是被一致认可的价值观,是各国的核心利益所在。若想谋求国家的发展,就不可能丢弃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等任何一个方面,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这些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寻找各国的共同利益,即利益交汇点,通过交流合作达到各国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互利共赢。

(三)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完善全球治理、实现互利共赢指明了方向,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需要达成相对稳定长久的共识。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成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理论,也辩证吸纳了西方“共同体”思想,在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以科学的理论逻辑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扬弃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以“中国智慧”探索出一条符合全球发展的共赢之路,是应对全球性问题、全球治理困境的明智之举。病毒无国界,疫情无国界,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亦都是。正如《2020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中所指出的:“当今世界许多最重要的挑战,仅靠西方的力量已无法解决,需要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合作应对。”[11]这也就启示着世界各国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和发展挑战时,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求同存异、团结合作、共同应对。

历史总在曲折中前进。虽然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些问题与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更需要破中求立,向世界人民展示出它的真理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一种理念,在避免自说自话的同时,也应将其与实践结合,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重要实践平台不断彰显其力量。除此之外,要继续借助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等战略实践不断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认可、乃至积极合作践行的价值与理念。[12]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面对世界局势所展现出的中国担当,无论从历史逻辑还是现实逻辑出发,都将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选择。

三、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基点提出的重要思想,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中国在疫情防控中所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抗疫经验,同时还向各国输送疫情的急需物资,展现了大国担当。同时,世界多国团结一心,凝聚成强大合力,为遏制疫情在世界更大范围内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应对全球化危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建设美好世界等方面具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力。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在国内外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首先,在国内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迅速启动了国家应急响应,对湖北省等疫情重灾区的人员外流实施严格管控,迅速开设了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在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向好的态势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工作,如以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并带动消费回补,以推动地摊经济缓解就业压力等,有序调整了工作重心。其次,在国际上持续与世界各国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分享疫情相关信息,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通过各种方式给予中国的大力支持。如为维护全球卫生安全,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了疫情情况以及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重要信息,还先后举办或参与了多个国际性会议,向世界分享抗疫经验,对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在中国国内疫情情况严峻之时,也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物资援助和精神支持。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底,中国已经收到了来自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负责人的慰问和支持。[13]

(二)着眼现实问题,助力化解全球性危机

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以全球视野、大国担当助力化解全球性危机,为各国应对全球性挑战开辟出新的道路。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一次重大挑战,习近平在指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时不断强调:“要继续同世界卫生组织紧密合作,同相关国家密切沟通,进而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14]与西方中心论不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整个人类的前途及命运为关注点,“鼓励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命运自主基础上实现命运与共,最终形成命运共同体”[15]。并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从当今世界的客观实际出发,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核心要义,兼顾理论维度及现实维度。疫情当下,世界各国的安全命运紧密相连,更应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统筹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对完善全球治理做出的创造性贡献和创新性发展。不言而喻,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对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以实际举措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世界防疫工作树立了典范。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表示:“未来,历史学家很可能会把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视为世界范围内遏制新疾病传播的典范。”[16]同时,中国所采取的果断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也向世界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虽然中国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举国上下一条心,充分发挥了制度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遏制了疫情蔓延的势头,但是依然要清醒地看到抗疫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对此,习近平也及时指出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17]

(三)世界多国合作共为,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多国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取得成效,从正面说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着眼现实问题,凝聚共识,超越意识形态之争,推动不同社会形态的主权国家携手建设美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而言主要还是寻求各国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以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共同责任、共同命运等作为支撑。正如学者所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树立了人类整体观,是在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有关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的理想。[18]当然,人类命运共同体还尚未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高度,正如当前我国社会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远没有到达共产主义的高度一样。但“自由人联合体”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特别是在价值追求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与“自由人联合体”的贯通,都体现着利益共存、命运共生。[19]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疫情中的密切合作,相互给予的技术、物质、资金等多重支持,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言之凿凿,确可信据的。从国际视野出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激励着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局部问题和全球问题彼此转化的时代,总有少数国家妄图“独树一帜”,为一己之私将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其政治秀的舞台,不断挑衅国际社会面对疫情所建立起来的防疫、抗疫统一战线。庆幸的是,国际上大多数声音都是认可国际合作的,大家都主张必须团结起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国际合作对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和经济方面影响至关重要。[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冠肺炎疫情就是检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次“大实践”,并且以现实实际说明了人类已经成为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特别是随着疫情中心的不断转移,各国更加意识到团结合作、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重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得到更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从而凸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应当明确的一点是,受到各国不同社会环境、利益诉求等影响,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然面临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桎梏以及西方中心论的掣肘,很多国外人士还并未能准确理解中国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正内涵及用意,或是简单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划入“乌托邦式”,又或是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谋求领导全球治理的“野心”。故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而道远,除继续推进理论建设之外,还需以实际行动不断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教条也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要在实践中与世界人民一同推动落实,就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完善和发展。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由它引发的生态反思出发,还是从它的传播、影响或应对入手,都能看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现实性。人类文明史本就是一场与疾病的抗争史,在这场抗争史中,各国都应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肺炎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来势汹汹的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