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勇 贺小轩 杨 慧 唐 佳 陈治邦
(1.阿勒泰正元国际矿业有限公司,新疆 阿勒泰 836700;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3.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游人数逐年增加。旅游区风险类型多样,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导致旅游区安全事故频发。人员密集旅游区一旦发生拥挤踩踏、食物中毒、爆炸、设备故障、火灾等事故,极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人员密集旅游区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旅游安全研究现状的总结,可以看到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旅游安全、旅游生态安全、旅游交通安全、旅游景区安全以及产业安全评价等专项化研究。张晶通过将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转换为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确定旅游生态盈余情况和旅游生态安全度;时静亚对现阶段旅游交通安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阐述,并提出相关管理措施。这些研究对我国旅游业现状分析和风险评估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在人员密集旅游区综合风险定量评估方面,国内研究较少,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与恐怖主义、旅游与犯罪、旅游与战争、旅游与政治不稳定等,还包括旅客对风险的感知等问题的研究。例如,在感知风险飞机旅客意愿的影响方面,Sang-Hee Cho研究发现,对于全业务承运人的乘客而言,感知风险的所有维度都对其乘飞机旅行意愿有显著影响。然而,对于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乘客来说,社会心理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是显著的预测因素。基于国内外对人员密集旅游区综合风险定量评估方面研究较少的情况,本文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风险矩阵相结合,以北京市人员密集旅游区为调研分析对象,建立人员密集旅游区风险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实现了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其评估结果对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人员密集旅游区概念,殷杰、郑向敏等定义为是游客经常出现的旅游集会场所、旅游大型活动场所、景区售票点、游客中心、缆车上下车站点、旅游购物点、景区交通枢纽、景区关键节点等。
通过分析近年来人员密集旅游区发生的安全事故,结合事故致因理论的“4M要素”辨识风险影响因素。辨识结果如下: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者、景区从业人员和有意造成旅游区安全事故的人员;物的因素主要指旅游景区设施和设备的缺陷、安全警示缺陷及安全物资的缺陷;环境因素主要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不良的活动环境引发的旅游安全风险问题;管理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和旅游区的管理。
本文在选取评估指标时主要经历了文献分析、调研访谈和专家探讨3个阶段的结合和筛选,来确定人员密集旅游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
(1)文献分析。借鉴以往有关旅游安全事故的研究,主要从作者的研究对象、有关旅游安全和风险的研究内容对旅游风险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员密集旅游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2)调研访谈。通过游客对自身以及旅游区安全状况的问答,从人员、物质、环境、管理4个方面调查人员密集旅游区存在的风险隐患,按照收集问卷的实际情况,选取人员密集旅游区安全风险评价因素。
(3)专家探讨。为更加科学、合理地选取评估指标,结合人员密集旅游区实际状况,借鉴专家经验,最终归纳确立人员密集旅游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上文人员密集旅游区风险因素的分析和探讨,结合本文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构建包含目标层、4个一级因素、16个二级因素的人员密集旅游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人员密集旅游区风险因素指标Tab.1 The risk factor indicators of the assembly tourist areas
S
)、事故发生可能性(L
)2方面的因素,根据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进行评估的方法。本文根据风险后果准则和专家调查,以及学者的研究来确定事故后果严重程度(S
)、事故发生可能性(L
)的量化分级,见表2。表2 事故后果严重度、事故发生可能性数值表Tab.2 The table of the severity and possibility of accidents
根据公式R
=S
×L
得出风险值R
,判断风险等级。结合人员密集旅游区的实际情况,建立5RHDM(Five Risk Hidden Danger Matrix,5RHDM)风险评估矩阵,见表3。然后参照风险评估方法(Method for Risk Assessment,MES)进行事故风险等级划分:高风险,R
≥100;中高风险,50≤R
<100;中等风险,30≤R
<50;中低风险,10≤R
<30;低风险,R
<10。表3 人员密集旅游区安全事故5RHRM风险矩阵计算等级Tab.3 The calculation grade of the 5RHRM risk matrix for safety accident in assembly tourist areas
结合旅游区安全实际状况,人员密集旅游区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容易受时间、空间及风险控制减缓因素的影响。结合实际,此评估方法需要改进。本文进行如下改进:
(1)加入风险扩大因素——敏感性A
。即系统某些因素的复杂性会扩大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程度。其数值划分参照MES法等级划分的标准,因素的复杂性对发生事故的敏感性无影响时数值取1,见表4。表4 风险扩大因素数值表Tab.4 The numerical table of the risk expansion factor
(2)加入风险控制减缓因素M
。主要指旅游区的风险控制因素,比如安全防护措施、应急救援能力和人群安全疏散措施等。风险控制减缓因素M
的分值划分同样参照MES法等级划分标准,见表5。表5 风险控制减缓因素数值表Tab.5 The numerical table of risk control mitigation factors
改进后的风险矩阵计算方法如下:
R
=f
(S
,L
,A
,M
)=S
·L
·A
/M
(1)
式中:
R
—人员密集旅游区系统风险;S
—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度;L
—事件发生可能性;A
—风险扩大因素——敏感性;M
—风险控制减缓因素。参照MES法等级划分标准,人员密集旅游区系统风险R
值的风险等级划分,见表6。表6 事故风险等级划分Tab.6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ccident risk
(3)与AHP的结合。AHP法主要通过定性分析,把建立的人员密集旅游区风险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逐层计算各层指标的权重(W
),并分别进行一致性检验。由权重(W
)以及公式(1)得到的风险值(R
)计算出人员密集旅游区的风险程度。计算公式如下:R
=∑R
W
,i
=1,2,3…(2)
以北京市八达岭长城人员密集旅游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研究,来验证本文改进的风险矩阵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主要采访10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工程师、安全监管机关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研究人员及其他),对八达岭长城风险因素相对重要度按照1-9标度方法进行比较评分。把评分数据进行汇总输入对应程序构成判断矩阵,利用方根法计算各级权重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各项指标因素的权重值,汇总结果,见表7。
表7 人员密集旅游区风险评估各项指标因素的权重值Tab.7 The weight value of the risk assessment indicator of assembly tourist areas
S
值的计算公式为公式(3),风险评价因子L
、A
、M
计算公式与S
值的计算公式一致。(3)
式中:
P
—专家评分;P
—游客评分;P
—从业者评分。S
、L
、A
、M
)的值(取整),通过改进的风险矩阵评估法得到八达岭长城旅游区风险评估对应等级,见表8。表8中还对比了在不考虑A
、M
2个因素条件下的风险值R
。表8 改进的人员密集旅游区风险矩阵法评价结果Tab.8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improved risk matrix method for assembly tourist areas
(2)将改进的风险矩阵法评估结果与所得到的各项指标因素的权重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得到旅游区整体风险评估值,见表9。
表9 人员密集旅游区整体风险评估值Tab.9 The overall risk assessment value of assembly tourist areas
从评估结果得出:长城景区整体各项安全防护措施良好,人员密集旅游区的安全风险等级为四级,属于中低风险,但仍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要多加注意。在一级因素中,R
>R
>R
>R
,各二级因素的风险值大小也各不相同。由于改进的风险矩阵法结合了风险扩大因素——敏感性和风险控制减缓因素,考虑了实际状况中时间、空间变化对发生事故的敏感性影响程度和控制减缓措施的完善度,使得改进的风险矩阵法更贴近人员密集旅游区风险的实际情况。改进前各风险值相差太大,不符合实际情况。改进后的风险值相差较小,从而降低风险等级,使得出的风险等级相差也较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证明此评估方法更加合理。
(1)虽然该人员密集旅游区整体的安全风险等级是四级,但仍需关注各具体因素的实际安全状况。例如人员层面中游客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环境层面中景区容量、管理层面中安全管理机制及应急演练和安全培训这4个因素的安全风险等级为第三级,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整改。
(2)在风险评估应用时将评估方法中加入风险扩大因素——敏感性和风险控制减缓因素进行评估,各评估因素对应的风险等级有了明显降低,使得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状况。
(3)评估结果说明,该人员密集旅游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应急能力比较强,设施设备安全状态良好,提示标语和安全标志设置较完善,应急预案和疏散、监管力度等方面较好;但是针对游客因素各方面的不确定性、旅游旺季景区游客容量较多时的管理存在较大安全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