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爱·重庆”微电影大赛一起成长

2021-12-21 02:34刘晓娜高维微曾馨乐
今日重庆 2021年10期
关键词:饭盒组委会重庆

刘晓娜 高维微 曾馨乐

第七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启动以来,组委会办公室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大批微电影作品。其中一些作品,也将陆续被送到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秦红雨的案头。

作为多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的评委会成员,秦红雨说,“爱·重庆”微电影大赛越办越好,参赛作品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爱·重庆”微电影大赛越办越好The Micro Move Movie Contest is Growing Healthily

秦红雨记得,刚参加“爱·重庆”微电影大赛评审工作时,参赛作品大多是业余微电影爱好者的作品,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爱·重庆”微电影大赛知名度的不断扩大,秦红雨发现很多参赛作品在故事讲述、影像风格、美学追求和制作水准上越来越精良,越来越专业化。

第六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获奖作品《老朱的饭盒》,就给秦红雨留下了深刻印象。“《老朱的饭盒》很接地气地表达了抗疫精神。”秦红雨说,《老朱的饭盒》的表达方式也很巧妙,通过小小的饭盒,将爱情故事和抗疫故事串连在一起。

此外,秦红雨对去年的获奖作品《寻找尹明》也赞赏有加,“这部微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尹明是201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获得者。这部作品很好地展现了重庆人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个性。”

随着“爱·重庆”微电影大赛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参赛作品数量呈阶梯式增长,整体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大赛举办以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3000多部。其中,由“爱·重庆”微电影大赛组委会推荐的15部作品受到中宣部表彰。

“参赛作品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剧情片、专题片、纪实片、纪录片、动画片都有展现。”秦红雨说,“爱·重庆”微电影大赛组委会也在不断完善组织流程、奖项类别,比如为了鼓励更多青年学生参赛,今年就新增了一个面向全国各高校在校学生的优秀微电影剧本奖项。

在秦红雨看来,这些变化正说明“爱·重庆”微电影大赛打响了品牌,参与面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第七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正在征集作品,秦红雨建议参赛者要在剧本创作上下功夫,紧扣“爱·重庆”主题,将重庆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热点结合起来,用高度集中的剧情展示生动的百姓故事。“我相信第七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一定会出更多优秀作品。”

微电影里的导演梦Director’s Dream in Micro Movie

微电影行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也在加剧。“爱·重庆”微电影大赛至今已举办六届,参赛作品质量越来越高,这也倒逼参赛者要拍摄制作质量更高的微电影作品。

从第一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开始,樊强每一届都没有缺席,每次都会拿出比过去更好的作品。他说正是有了“爱·重庆”微电影大赛这个平台,他和他的团队才得以快速成长。

樊强给自己的定位是“草根导演”,称自己走的是“乡村纪实路线”。但草根并不等于不专业,相对的,他认为接地气也是草根导演的专业体现。

樊强曾经是一名记者,而在当记者之前,他在文化馆工作了多年,是文化馆的摄影干部。这些职业经历让樊强的作品拥有了鲜明的个人色彩。

首先,他的微电影有记者骨子里对于真实的追求。其次,摄影师出身,让他的镜头更具表现力——一帧帧画面美得像是壁纸。

樊强偏爱长镜头,拍摄时非常注重画面的细节,包括构图、用光、取景、人物表情。正如组委会为微电影《一张素描》撰写的微影評,“导演在拍摄中善于捕捉细节,用极具艺术美感的镜头语言,既刻画了人物的神态动静,又描绘了老街的自然人文。”

早年间拍电影,樊强一个人就是一个剧组,连化妆也亲自上阵。虽然拍摄周期短、成本低,但这种方式也影响了影片质量。

如今,樊强不仅升级了硬件装备,还有一个完整的团队在背后支撑。收音师、打光师、化妆师,大家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影片整体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樊强透露,他最近拍摄了一部名叫《红书箱》的微电影。作为陪伴“爱·重庆”微电影大赛成长的参赛者,樊强将携这部微电影参加第七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他满怀期待。

猜你喜欢
饭盒组委会重庆
“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十载初心坚守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塑料饭盒异味巧去除
甜蜜的饭盒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饭盒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