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咏怀诗特征

2021-12-21 04:32张婧
炎黄地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黄景忧患盛世

张婧

黄景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所作咏怀诗集中感叹生活艰辛、仕途困顿、怀才不遇,大多散发着沉郁悲凉的气息。其诗长于典故,善于寄兴,继承前贤又不失个性。

黄景仁在乾嘉诗坛上可谓为异数的代表,从少年聪明好学、青年南北奔波到抱病离京,在人间度完短暂的三十五年,他的人生历程令众多读者哀婉不尽。他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反映在诗歌创作中,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郁达夫说:“要在乾、嘉两代的诗人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诗,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故此,本文结合黄景仁的人生遭际和社会处境,阐发其咏怀诗的主题取向与艺术风格。

黄景仁咏怀诗的主题取向

乾隆一朝,社会经济等某些繁荣景象只是昙花一现,“盛世”的佳音只是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敏感的黄景仁看到了“盛世”背后的许多隐患,诗作多为对时局的感慨与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其咏怀诗的主题取向大致可分为嗟贫叹苦、怀才不遇、抨击世道、盛世哀音四类。

黄景仁四岁丧父,家境贫寒,一生漂泊无依,诗歌好作幽苦语。他面对艰辛的生活,诗歌中常常出现“饥”“寒”“萧条”“秋风”等字眼。“多君怜我坐诗穷,补被萧条囊橐空。手指孤云向君说,卷舒久已任秋风。”诗人为饥寒而感到愁苦,随即指着天上的云朵自比孤云,老早就任从秋风吹动而舒卷了。“为报饥寒驱又来”是一种坦然的心境,他似乎已经接受了自己的生活现状,对穷困的环境也就释怀了。

他在《两当轩诗》自序中谈到自己的身世,四岁丧父,家道中落,迫于生计,他选择入幕的谋生方式。临走时作《别老母》以表心中对母亲的不舍,面对来日不多的母亲,黄景仁想尽到赡养的义务,奈何生活所迫,他又谋生乏术,只能依人作幕,可看着头发斑白的老母亲眼泪都快流干。“惨惨柴门风雪夜”便是描绘了分别的伤心和凄凉,他又痛苦地发出“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无奈。

生活的贫苦使黄景仁异常愁苦,而身体的病痛更是雪上加霜。黄景仁出京后,沿运河南下,入山东境,至德州后改陆路,到山东学政程世淳幕中,风尘仆仆,舟车劳顿使他患病,便作《济南病中杂诗》“肺病秋翻剧,心忡夜未宁。”“未应伏皂马,犹作夜深鸣。”写自己深受病痛的折磨,但他以伏槽之马自喻,希望自己振作起来。

再如《病中》一诗:

“一身忧患百以牂,此时病本意中事。所嗟作客当途穷,居停生厌僮仆弃。

冷风吹灭床头灯,残月照见纸帏弊。口热如炙头岑岑,称药置水竟谁是。

人间万事不得知,静焉思之大堪悸。

不惜负疾身,但念忧疾人。音容隔千里,两地怀酸辛。

今年淫雨作荒岁,江湖欲接鼋鼍尊。一岁无麦饿可死,亲串谁肯相温存。

噫吁嚱,病中何事不思到,抚膺一笑不复道。

何人回转义和轮,化作灵光此间照。”

诗中尽显当时心中的无奈与辛酸,在病榻上没人端水送药,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感慨自己他乡做客,奔波劳累,“冷风吹灭床头灯”的凄凉环境,衬托了诗人忧伤的心境。

黄景仁在抒发生活苦难的同时,诗名早著的他始终强调自身价值,他的咏怀诗中不乏意气风发与慷慨激昂。乾隆三十一年,十八岁的黄景仁游学扬州,那首著名的《少年行》已显出他渴望为国效力的用世之志,全诗显现出了他强烈的自信心和宏大抱负,至少写这首诗时黄景仁是生机蓬勃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景仁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他以诗人自称,但诗作却不能得到当时人们的肯定,而自己的价值也得不到证明,使他心中充满了失意不平的愤懑。《杂感》一诗脍炙人口,也是黄景仁的“不平鸣”。整首诗博采唐人而自出机杼,紧扣“慨叹个人命运”的主题,首句领起,就表达了心中的不满,饱受穷困生活的煎熬与他人嘲讽,他对现实极为清醒,积郁满怀,但他又自视甚高不肯伏就。“百无一用”是自嘲也是愤激,更多的是孤寂感和心中对现实的凄冷意緒。以春鸟与秋虫的“自作声”来发“不平鸣”。黄景仁为了生活颠沛流离,嗟叹丧乱途穷,如同老迈。

经过科名和仕途的无望,他自叹“小草于人有同命,远山对我各惊秋。奋飞常恨身无翼,何事林鸟亦白头。”他想有所作为但却找不到任何出路,渐渐地他自知出路无望,竟怀疑自我的价值,感叹“于世一无用,向人何所求。”少年时期满腔热血胸怀志气,原本未出仕的他也想过归隐,“自笑出门无远志,五湖三亩是归人。”这是他向往的生活,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如《宿黄山下农家夜起偶成》《舟中咏怀》等,诗作有了萧散清丽之风,一字一词中是他对悠然归隐的羡慕不已,字里行间透露着他无法释怀的不平意气。

面对黑白颠倒、倒行逆施的黑暗世道,他敢于发声抨击。《献县汪丞坐中观技》用灵动的笔墨描绘吞刀吐火、运石转丸、空中走彩索等绝技,发出“吁嗟世路愁险艰,尔更履索何宽然。”寄寓对现实的观感和惆怅,感慨“人心狡诡何不有”。面对世态炎凉,他作《啼乌行》以比兴带起,写道:“白项老乌何所求,咿呜呀呷啼檐头。须臾乃有千百至,黑云一片风飕飕。”最后落到“人不如鸟能钟情”的尖锐批判上。

《圈虎行》鞭挞了当时趋炎附势、媚主为奴的社会风气:

初舁虎圈来广场,倾城观者如堵墙。四周立栅牵虎出,毛拳耳戢气不扬。

先撩虎须虎犹帖,以棓卓地虎人立。人呼虎吼声如雷,牙爪丛中奋身入。……

盘回舞势学胡旋,似张虎威实媚人。少焉仰卧若佯死,投之以肉霍然起。……

复似梁鸯能喜怒?汝得残餐究奚补?伥鬼羞颜亦更主!

旧山同伴倘相逢,笑尔行藏不如鼠。

严迪昌认为这首诗从某种角度上与《何事不可为》相表里互为补充,表达了诗人对君臣、主奴、尊卑、贵贱关系的态度。透视着黄景仁“颠狂落拓”“名任天机”的“野性”不驯。诗中暗用刘禅的典故,讽刺那些为了攀附而忘本的人,嘲笑这样的行径连老鼠都不如。颠狂傲世的他不甘附就,这些诗句正寄寓着他深沉的悲苦。

黄景仁联想到自己怀才在胸而自己的诗作不被他人认可,他需要的是遣愁与释放只能在诗中无尽地宣泄自己的怨愤。面对太平盛世,他却发出“我曹生世良幸耳,太平之日为饿民”,在当时看来这不啻是变徴之音。他自知在那样的时势中,应慎言以求保全,“入门各茹叹,含意且莫申。但当保羽翼,冥飞避弋人。”“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这样的生活境地也撕开了所谓“盛世”虚假面纱。也正是这贫穷落魄的生活、当时阴森的氛围、冤狱四起让他对这“盛世”感到失望,心中的寒凉更多的是对这即将转衰的盛世。

黄景仁多借景抒怀,赋物明志。使其心有余悸、心冷如灰的,还有对现世的忧愁。比如作于乾隆三十八年的《癸巳除夕偶成》,作者看见金星骤明,作作有芒角,喟叹“忧患潜从物外知”觉得明年会有灾害而忧患不已。他常以“落日”“斜阳”“萧条”“落木”“晚秋”等意象写景抒情,暗示盛世将衰,写出个人对社会变迁的忧患。

黄景仁咏怀诗的艺术特征

黄景仁咏怀诗用典虽多,但往往随手拈来,挥洒自如。如前文所说《圈虎行》中“仍驱入圈负以趋,此间乐亦忘山居。”暗用刘禅乐不思蜀的典故,讽刺那些为了富贵而甘愿为奴的人。《都门秋思》“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用郭隗、荆轲暗喻无人了解自己、提拔自己,自己亦无知音。“爽气西山”更是有归隐情怀。

黄景仁在师法前人时博取精粹、不名一家,富具“离立之势”而绝不墨守泥古。其五言七言,有李白的豪放与壮阔,又有昌黎的雄健,如《观潮行》《泥涂叹》等。而其七律意象繁复如李商隐,新奇清新、对仗工整如黄庭坚,如《绮怀》《感旧杂诗》《三叠夜坐韵》《夜雨》等。

黄景仁是“盛世”里的寒门书生,四岁丧父,家道衰微,少时的忧患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取材典型的诗作,展现了其悲苦的人生,看见了背后“盛世”的虚幻。如《岁暮篇》感叹当时人们的悲惨生活;《苦暑行》《涡水舟夜》对民众之苦深表同情;《沙洲行》《啼乌行》揭露了人情浇薄、世态炎凉。综观黄景仁诗歌取材典型,可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状况,折射出底层人民的境遇及作者在沉痛中的无奈挣扎。

该类题材的诗众体皆备。其中绝句明朗自然,兼具思致与才情,如《少年行》语句简约凝练,气格俊逸。七律清丽绵邈,瘦硬俊逸,如《杂感》语言通俗易懂,清新明白。七古立意清晰、不拘声律,如《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纵横恣肆,大气豪宕。

黄景仁咏怀诗是凄凉心境的真切倾诉,是盛世哀音的代表,凄惨身世、怀才不遇,这些真情凄婉浑朴。他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浸透着忧患感。其自言“我所师者非公谁”,他的恣肆豪放来自李白,奇险雄伟如韩愈,悲冷凄苦犹如李贺,又有李商隐的幽微含蓄,这在整个清诗史上也是成功的。

作者单位:青海省图书馆

猜你喜欢
黄景忧患盛世
《检察风云》黄景瑜&白百何
Never give up 永不言弃
画里有话
盛世钟声
哲理漫画
黄景瑜:管住嘴迈开腿,景瑜带你回东北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盛世之美
“遇见喜欢的人,我是主动型”
不断地向上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