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露 歹凡
【摘要】 湘西边城镇原名茶峒,自古享有盛名,历史气息浓厚,文学底蕴深远,民俗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2000年以来围绕旅游开发,边城镇既有的经济结构、开发模式、宣传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在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下,边城镇必须重新整顿开发方式。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湘西边城镇的旅游开发模式和发展现状,以边城镇为例对“文学小镇”特色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探讨、构想和打造,为湘西、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旅游小镇的建设和特色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 特色旅游;开发模式;文学小镇;边城镇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6-0071-02
一个城镇的闻名,常常与出自这里的名人有关。以世界著名的“文学小镇”——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镇为例,这个古镇至今仍保留着 16 世纪的老房子和建筑。“这种真实感、历史感带来了毋庸置疑的厚重感,这才是斯特拉福镇的灵魂所在,人们拜访那里,是出于对文化大师和文化灵魂的敬仰。”
在湘西这片古老神秘而值得探寻的地域有一位土生土长的作家——沈从文,他本人和他的作品被深深地打上了湘西的烙印,湘西也正因为他的“翠翠”举世闻名。“边城”的原型——小镇茶峒,毋庸置疑成了湘西旅游开发中典型的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的地点,“文学小镇”这一特色旅游开发模式以及世界各地同样兼具文学与旅游资源性质的地点,无疑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高峰。
一、围绕边城品牌,打造“文学小镇”
自沈从文的作品于世界范围引起巨大反响后,湘西旅游业随之蓬勃发展,最为显著的是“凤凰热”。凤凰县是沈从文先生的故乡,沈从文及其作品多体现其故乡风土人情,作品《边城》中描写了茶峒的山水,茶峒的人情风物,茶峒里朴实却又独具一格的爱情故事……这一切都构筑了世界对湘西的想象,对边城的想象。
边城镇位于湖南省花垣县西北部,2016年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这里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属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湘西四大古镇之一。边城镇还是苗族、汉族、土家族聚居地,极具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至美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民俗资源相映生辉,再加上沈从文《边城》的加持,为边城增加了一层独特的文学魅力,极具旅游的开发潜力。如翠翠岛、清水江畔的苗家吊脚楼、八排瀑布、仙人洞等旅游文化景点,每年都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因此,民俗风情旅游成为可供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根据现代旅游三模式的观点,游客正逐渐从“休闲娱乐”的第二阶段转向“生活体验”的第三阶段。何谓“生活体验”模式?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游客旅游经历日益多元化,旅游消费观念日益成熟,游客对体验的需求也日益高涨,渴望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的旅游體验。“生活体验”式旅游,具有参与性和亲历性,使游客从旅游中有所感悟,从中获得身心的满足。打造“深度体验”旅游模式将成为“文学小镇”特色旅游开发模式的重要构想、研究和发展方向。据此,以文学体验为主线、以文学人物和风土人情为两翼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模式即为“文学小镇”特色旅游开发模式。该模式要以文学寻根为阵导先锋,将红色、民俗旅游资源作为辅助。
二、边城镇打造“文学小镇”的初步构想
(一)立足三省边地,辐射周边,实现联动,满足游客需求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会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一脚踏三省”的边城,地处川东、黔北、湘西三省交接处,有其独特的综合性美食文化。《边城》中的美食用独特的方法烹饪,在土灶上、火塘里,或用铁锅、铁罐,燃料多为干柴或木炭,烟熏火烤。沈从文的《边城》第十九节写道:“翠翠在屋后菜园地里摘取蒜苗泡在米汤里作酸蒜苗。”“酸蒜苗”是文学作品中的美食,延续到生活中,是边城独有的特色美食。推出文学特色美食,回到属于沈从文也属于每个人的《边城》味道。边城镇也可以与周边其他古镇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全方位满足游客不同需求,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共赢。
(二)以沈从文小说《边城》营造文学意境,提升游客参与度
旅游的最高层次即在旅游中达到真正心灵深处的体验与享受,所以在打造“文学小镇”时将作品中的场景还原出来,竭力给予每一位游客精神上的文学旅游体验。通过科技手段把《边城》中有名的场景还原和活化,将《边城》中一些场景通过动态环境的组合在幕布上展现,使游客身临其境。
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如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务必要创新观光方式,应从单一的观光型向参与型、考察型、娱乐性、商品型等多元化转变。湘西是国内闻名的产茶地,且沈从文对茶情有独钟,在“文学小镇”河畔建造富有文学气息的小亭,让游客置身亭中,品一口茶,体会《边城》中的安逸,给游客以精神上的高品质体验。
(三)围绕清水江做文章,打造山水实景剧《梦回边城 》
《边城》中翠翠和爷爷在清水江中摆渡为生,整篇文章离不开这条江。以清水江为主题,打造边城艺术团,上演大型水上舞台剧《梦回边城》,游客可在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之根。白天可还原赶集的场景,夜晚重现边城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与繁华。充分利用水与灯光的结合打造梦幻场景,最大力度还原《边城》中的人、物、景,做到充分与游客互动。
三、“文学小镇”对湘西乡村旅游的启发与思考
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湘西州的发展战略,结合本土的文化资源,加以发掘和利用,是目前湘西乡村振兴的重要选择,比如龙山的惹巴拉就充分利用本土的土家族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打造旅游景点和乡村综合服务体,茶峒作为湘西四大传统古镇之一,和上述乡村的文化资源不一样,要结合茶峒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集中精力打造文化品牌。
(一)树立古镇文化旅游标杆,带动地区联动发展
边城地理位置特殊,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并且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但作为翠翠的“家乡”,有着不一样的文学魅力。打造边城“文学小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政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改善当地环境、交通问题,宣传当地自然、人文风光。虽然这其中对边城的自然环境会带来一定破坏,但是总的来说,适当地开发对边城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
(二)促進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脱贫攻坚
边城“文学小镇”特色旅游模式作为一种新生模式,它的开发无疑会带动一阵“文化热潮”。边城作为沈从文先生作品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吸引着一大批游客,由文学带动旅游发展。这种模式的提出不仅会给国内旅游模式注入新的动力,也会对世界文化旅游模式增添色彩。
(三)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彰显湘西文化魅力
通过打造边城镇“文学小镇”,打造属于“边城”的文化品牌,树立文化标杆,为今后类似旅游地开发提供借鉴。若能够成功打造边城“文学小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湘西、中国乃至世界会有更多类似却又各异的“文学小镇”诞生。
“文学小镇”这一构想的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湘西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固有的发展模式维持已久。要在一种稳定的模式中实现大整改,对当地从业人员根深蒂固的思想是一个巨大挑战,当地政府应结合国家政策,对开发新模式进行宣传,让当地从业人员潜移默化地接受发展模式的改变。第二,边城镇旅游相关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不能营造出边城镇世外桃源般的“文学小镇”氛围,因此对居民的教育和普及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第三,开发和保护并重是边城镇旅游不能回避的问题,过度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怎样适度开发而不过度开发是政府和各部门必须衡量的问题。第四,不同于传统的观光休闲模式,边城镇发展生活体验式旅游对游客的文学素养有一定的要求,这决定了“文学小镇”的受众不具有普适性。所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沈从文,了解边城,了解湘西,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还需做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肖洪根.再论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15-119.
[2]尼姆·威尔斯.活的中国·附录之一:现代中国文学运动区[J].新文学史料,1978:1.
[3]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J].夏业良,鲁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十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158.
[5]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十一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235.
[6]张润今.试谈不同含义和范围的旅游文学[J].北京第一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3).
[7]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1.
[8]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78.
[9]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5.
[10]冯乃康.中国旅游文学论稿[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朱晓露,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实践。
歹凡,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非遗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