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1-12-21 14:47林祖浮
师道·教研 2021年10期
关键词:批判性范式思维

林祖浮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我们明确提出“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直译是“严谨的思考方式”。而中文上的“批判”,则更有批评、判断的意思。有人便觉得批判性思维是“挑错,找茬”,这种想法并不准确。

“批判性思维”远不止批判,它是一种思维模式,即一个人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或对待学术的态度。它是一种建立或推翻观点,以审视严谨的方法寻找真理的思考方式。它体现的是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事件进行客观剖析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主要分为认知技能和思维倾向。认知技能包括: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和自我校准。思维倾向包括:追寻真理、心智开放、分析性、系统思考、自信、心智成熟、好奇心。

批判性思维是教育和培训的产物,是一种思维习惯和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1.独立思考。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说:“如果勉强让我们做选择,一个是个人的态度,另一个是关于逻辑原则的知识,也就是能顺利处理问题的逻辑方法和技术,我将选择前者。幸好,我们不必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个人态度与逻辑方法并不是对立的。”

独立思考能力包括:质疑的能力、独立客观判断的能力、求真的能力。能够建立“自我意见”、深入理解、深入思考、预测未来、符合“交换意见”的规则、发现“问题”。同时,能够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防止在群体中,个性被湮没,独立思考能力丧失,群体精神取代个体精神。

2.严谨思维。批判性思维有清晰、精确的标准,在理解、分析、评估时有技巧且符合逻辑规则,观点建立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推理具有关联性、充足性、一致性以及深度、广度、完整。不会出现逻辑混乱、前后矛盾、浮躁浅薄、偏执空泛。将思维元素目的、概念、问题、信息、推断、假定、意涵、观点和思维标准结合。

3.客观豁达。批判性思维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而非基于个人喜好或个人利益。思维诚实,认知谦逊,知道自己无知,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事,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具备认知勇气,愿意挑战自己的信念。成为自己思维的批判家、成为一个公允无偏的思考者。换位思考,拥抱对立的观点,对反对观点持开放态度,欢迎对自己观点和假设的批评。认知一致,对自己和别人持相同标准。多向思维,能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意识到影响世界观的固有偏见、刻板印象、思维定势。认知坚毅,消解复杂性和沮丧,克服个人中心主义、群体中心主义、相对主义和无根据的假设和一厢情愿的思维方式。

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以“服务”育“自主”

1.构建平等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本人际关系,学生的自主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切实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彻底改变居高临下俯视学生,而应该蹲下身子平视甚至仰视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指导学生建立团队,对新成员加入要有迎新仪式,让师生、生生之间建立平等互信联系。通过一个问题联系多个学科,必要时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参与,使每一个参与者都成为合作学习者。

2.营造开放的环境。学习必然在一定的物理空间进行,教师要营造开放性物理环境,圆桌式座位安排,学习资源开放,实验资源开放,问题情境开放,学习情景真实,将学习延伸到校外。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凸显个人意义的建构,把新知识联结到自己已有的理解中,而技术手段能够提供资源和工具形成相关联结。通过手机、计算机、游戏机、VR机等多种数字化设备与世界联系进行学习。提供互操作性服务,不同系统具有共享功能或数据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宽带以及Wi-Fi连接。为学生学习提供技术支持,以变革所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

3.培育自主管理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赋权,让学生自主进行时间管理、开展合作,分析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计划,实施调查、设计、制作、实验,定义、否定、修改错误。教师也要给学生赋能,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研究,不一定能够作品完美,甚至可能效率不够理想,这都需要教师要有宽容之心,而且给予学生及时激励,尤其要关注扶持信心不足的学生,使之自信自主。

(二)以“规范”生“范式”

1.掌握思维规范,明确思维标准。思维是有规范和标准的。美国小学就开始“论证训练”,给出了“五段落论文”的构成规范:引言段落(一段,解释问题议题的涞源、澄清概念)+论证段落(三段论述:“正反正”三段)+结尾段落(综述、重申),老师引导学生明白“要点概括”、“导言部分”、“论证部分”、“结论部分”、“全文内容”、“全文形式”六个部分。学生通过学习经典文章,掌握“五段论”规范,深入理解通用思维标准(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关联性以及深度、广度、逻辑性、重要性和公平性),将思维元素(目的、概念、问题、信息、推断、假定、意涵、观点)和思维标准结合。

2.打破现状思维,端正思维范式。美国的尼尔·布朗(Neil Browne)和斯图尔特·基利(Stuart M. Keeley)在《学会提问》一书中把思维方式分为海绵式思维与淘金式思维。美国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库恩致力于说明科学发展的动力学和历史模型,把思维范式分为笛卡儿思维范式与新思维范式。

笛卡儿思维范式就是人们习惯于在解决问题时遵循“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办法”的套路。它成功引发了成为现代社会基础的“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但弊端是缺乏整体性,只能对不包括“人”的因素的“机械论”问题行之有效。

新思維范式就是基于“展开/整合”模式打破“现状思维”,即在每一个思维步骤,先选择“展开”,再进行“整合”,以求做出最好的决定。全程贯彻7个原则: 1.独特性原则; 2.“展开目的”原则; 3.追求“应有状态”原则; 4.系统思维原则; 5.收集必要信息的原则; 6.参与、介入原则; 7.继续变革的原则。要帮助学生在掌握思维规范、标准、技能的基础上领会运用这七个原则,生成新思维范式。尤其是以辨识假设、挖掘隐性假设、评估假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主干的开放式思维训练,对松动板结的思维土壤、激发思维个体的活性、培养整体性新思维范式,实用而有效。

(三)以“实战”铸“品质”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倾向,也是一种思维能力、思维品质。能力与品质不能想想就产生,需要在练习、实践、体验、反思中形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问题解决能力。

1.在阅读中学会扩展思维。阅读是学习的基本形式,任何学科都需要阅读学习。阅读的任务首先是领会和感悟,然后是探究和创造。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创造”环节下功夫,对文本进行主题探究和发起挑战,而不是被动接受。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提出问题不能是简单回忆和复述。问题答案是合乎逻辑的、持续性的、建构性的,而非局限于接收到的答案。充分利用反馈鼓励、启发和引导思考,鼓励扩展性的系统性的交流发言。把各种观点联结在一起,形成连贯而深入的问题探究路线;把握探究时机,提升实证能力和整体思维。

2.在学科问题中学会质疑探讨。学科问题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最常见的。教师要借助引导性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批判思维意识,引导学会质疑,形成批判思维习惯。例如,在“圆柱与球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寻找规律:“圆柱体上下两个圆形的大小相等”。针对学生们得出的结论,教师提出“当一个立体图形上下两个圆面的大小一样时,那么它就是一个圆柱体。”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结论展开讨论,便产生了怀疑,指出“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上下圆面一样大小的立体图形,比如腰鼓,难道它们都是圆柱体?让学生有了疑问,便是学会了质疑。组织学科探究,提升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理清哪些数量关系呢?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在现实生活学会解决问题。教育必须立足现实生活,培养批判性思维更要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实现。现实问题无处不在,关键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用项目式跨学科的、综合系统的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帮助而非干预。使问题具有开放性,帮助学生提出多方向问题假设,对学生疑问不直接回答,对解决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新尝试。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批判性范式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