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钊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在技术条件不断完善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消防建设工作也得到了更为显著地进步,消防工作的创新发展也推动了消防指挥中心功能的完善,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下,消防指挥中心功能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特征,尤其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的相关技术条件建立起了集成度高、处理速度快的消防指挥中心功能体系,在灭火救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立足于实际,结合当前的技术研究背景,对消防指挥中心功能以及发展建设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消防指挥中心;发展建设;信息化建设;智能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工厂企业建设迅速发展,城市中各类高层建筑、大跨度综合体等大体量建筑拔地而起,成为了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也使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只有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消防指挥中心建设,才能全面提升消防工作质量,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我国以往的消防工作中,传统的消防指挥中心对于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消防指挥中心体系已经不能再适应现代化消防工作的开展形势,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消防指挥中心体系的相关技术内容,进行科学的体系建设,从而提高消防工作的质量,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1 消防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
1.1 良好的指挥功能
在当前消防工作中,消防指挥中心起到了重要的中枢指挥作用,对于救援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调配以及力量部署有着全局性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同时,消防指挥中心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救援现场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回传与分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整体救援形势进行合理地估计[1],从而将救援过程中的任务进行更清晰地划分,为救援队伍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还使得救援工作更加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
1.2 高效的信息传输功能
消防指挥中心体系与当前的信息化技术深度结合,能够对现场的信息进行快速地统计与整理,并且迅速将工作任务下达到每一位指战员,实现精准化的救援工作。在消防指挥中心体系中,现代通信工具还能对救援现场中的各类作战任务进行组织与协调[2],及时下达救援命令,实现良好的救援效果。
1.3 科学的决策功能
消防救援工作具有紧急性,因此在救援过程中消防指挥中心必须全面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且对救援态势作出快速决策,对现场进行有效的指挥,从而保证救援任务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同时,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消防指挥中心可以将这些技术充分地应用在警情信息的处理之中,从而根据所具有的基本信息分析出救援工作的最佳人员配置与救援方案,实现消防指挥中心强大的决策功能。
2 现代化消防指挥中心的建设要点
2.1 救援人员队伍的建设要点
在消防指挥中心体系中,由于指挥工作具有紧急性、准确性的特点,任何救援工作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开展,所以对消防指挥中心工作的指战员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指战员必须具有灵敏的判断能力以及高效的处理能力[3],才能够保证在救援过程中指挥有效、处理得当。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消防指挥中心人员队伍建设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入手,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完善指挥体系人员配置,可以按照分管模块的不同来进行人员的划分,保证人尽其用。尤其是对重要的指挥岗位来说,一定要保证人岗高度符合,同时在人员的组合分配工作中,要遵循专业对口的原则,保证综合素质较高、业务经验丰富的指战员能够进入到指挥中心体系中,从而保证指挥救援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其次,要对当前指挥中心指战员定期培训,在指挥中心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在职人员培训体系,使每一位指战员能够接受最新的知识培训,保证工作的高效性。同时,在指挥中心还需要建立起分层、分级、分类的人才储备库机制,加强对消防救援队伍内部及社会中各类对口专业人才资源的掌握,建立分岗位、分层级的专业人才储备库,定期组织轮岗训练、业务交流,强化指挥中心人才队伍建设。
2.2 指挥中心内部设施的建设要点
消防指挥中心完善的内部设施建设有助于发挥出应有的职能,从而保障救援工作能够高效地开展。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对设备内容进行有效地保障,全面配置设施,保证日常工作过程中的设备完备且性能良好。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内部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日常工作所需的重要设备应当爱护与珍惜,一方面要对指挥中心内部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与整理,尤其是保证在突发状况下各类设备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需要建立各类职能库室[4],例如指挥大厅、情报大厅、办公室、值班室等基本内部机构,从而保证指挥中心的各项工作能够正常地运转,更好地发挥指挥中心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内部硬件设施的完善,对于指挥工作所需要用到的硬件设施要保证充足,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区布置和集中布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证内部工作的一些关键性区域(例如计算机网络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中,对于移动指挥车的显示器、服务器、信息传输设备等关键性硬件设施更是要做到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要加大力度对关键性设备做好日常的维修与检测工作,对于需要定期升级的设备一定要做好管理工作,保證按时更新与升级。
2.3 制度层面的建设要点
良好的制度建设是保证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制度建设是消防指挥中心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必须对制度建设工作更加重视。在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工作的内容出发,结合工作特点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工作规范。对于一些重要的内部制度,例如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坐班值守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保密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要更加规范,从而保证指挥中心内部体系的统一[5]。此外,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形成一体化机制,并且要加强制度约束方面的建设,保证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各岗位间能够团结协作,按照指令要求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由于消防救援工作具有紧急性,在指挥中心内部还应当完善应急预案的建设,设计好水电、医疗、地震、交通等方面的协调制度,保证指挥中心具有标准化、全局性的特征。
2.4 业务层面的建设要点
业务方面同样也是消防指挥中心工作中重要的组成方面,良好的业务建设能够为救援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保证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警情的受理业务,这些业务是消防指挥中心的基础业务,也是核心业务,所有后续行动的开展均需要以警情的报告为指导。在该方面的建设过程中,要保持信息的准确,全面保证警情受理的时效性。当接警调度人员接到报警信息之后,要做到认真、耐心,把关键信息进行翔实、准确的记录传达,同时还需要对灾害事故信息进行全面、快速地询问,保证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要素准确完整。此外,还要加强对灾情中人员被困、伤亡情况的掌握,这不但体现出了消防救援队伍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还实现了对警情的全面掌握。此外,在询问的过程中发现本次事故发生在重点防护区域,如人员密集场所,那么就需要更加仔细地询问相关的信息,对火灾发生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同时还需要了解火灾周围的情况。如果发生事故的地点是化工生产的高危企业,还需要对化工企业的性质、主要生产的种类等情况进行询问与掌握。除此之外,接警调度员还需要对关联性的灾情进行了解,例如是否联动发生了坍塌、爆炸、次生灾害等。当完全掌握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后,才能够安排力量出警,保证行动的有效性。接警调度员在接收到报警信息后,要做到反应迅速、应答快速、调度快速等,对辖内救援力量进行统筹安排,保证精准到位。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和灾害信息,指挥中心要客观、理性地分析,按照火灾的类型、地点、人数、影响度等因素对消防力量进行合理地调配。其次,还应当提高信息处理业务的水平,保证相关的报警信息能够在指挥中心内部快速、畅通的传播,在面对大型、紧急灾情时,要遵循首报快、续报准的原则,先通过电话向上级报告紧急灾情,随后再进行书面上报,避免因为内部层层上报审批工作而耽误了救援时机。
3 消防指挥中心发展的建设途径思考
3.1 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的处理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消防工作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大多数的消防设备也在不断进行更新与换代,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消防指挥中心的智能化发展成为了未来发展与建设的主要趋势,消防指挥中心可以根据当前的技术背景构建出数字化的信息传输通道,并且在硬件建设要全面推广数字化设备。同时,在当前全球定位系统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将GPS、GIS等技术全面应用在消防指挥中心,全面提升消防通信的质量和实时性。此外,对于行业中的先进技术要不断地引进并且内化发展,通过技术层面的转化,全面提高消防工作的实际效果。
3.2 全面提升消防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指挥中心工作中,指战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指挥中心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指挥中心指战员的综合素质。第一,在指挥中心的人员选拔过程中,应当对基层指战员的综合素质进行重点排查,建立综合考评机制,对于考评优异、经验丰富的指战员优先纳入指挥中心岗位。第二,根据指挥中心指战员的特长和优势进行岗位设置,做好人员的对口设计,对于重点岗位要做到专人专岗。此外,在人员配置和岗位设置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梳理岗位职责和责任的属性内容,保证每名消防人员的岗位职责更加清晰明了,每一位指战员的责任更加明确,实现人尽其用。第三,对于内部的工作人员要做好定期培训。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消防指战员要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指挥中心工作,就必须不断充电,掌握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要做好经常性、必要性的专业化培训与考核;同时还要建立人员的激励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人员要淘汰出局,从而全面提高指挥中心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完成。
3.3 完善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健全信息处理系统
我国的消防救援队伍建设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且消防指挥中心在我国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大多数指挥中心指战员没有经历过大型的实战训练,工作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对于一些大型的、突发性事件应对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现代化指挥中心工作需求。在指挥中心人才建设中还应当执行好轮岗制度,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到不同的岗位进行轮换,充分了解各岗位,特别是一线作战力量的作战指挥现状,强化需求积累,从解决问题出发完善指挥平台建设思路,满足应急平台统筹建设工作需求。同时,指挥平台的完善建设还需要多个部门进行联合建设,需要与公安部门、应急部门、医疗部门、社会保障部门、通信部门等联动建设,当发生紧急性突发状况的时候,社会上的各类资源以及各类救援力量可以在指挥中心的指挥下有序工作。
在目前消防队伍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良好、高速的信息处理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信息传递与处理的过程中,要务必保证信息处理的快速、高效,同时还应当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做好信息的分析与研判,保证信息的科学、有效。对于一些重点、突发性的信息,消防指挥中心要根据得到的信息進行科学的分析,能够正确形成并快速传递指令,从而满足高效信息处理的要求。
4 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消防工作面临着新的严峻形势,从消防队伍的内部建设情况来看,消防指挥中心是保障消防救援队伍科学、高效运转的关键部门,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我们必须做好消防指挥中心建设,才能够保证各项消防工作有序、顺利地开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从辅助决策、信息集散以及调度指挥这三大功能入手全力做好消防指挥中心的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消防指挥中心的工作效能,才能保证消防救援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温妍.信息化技术在支队级消防指挥中心指挥平台系统的实践和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9):261-262.
[2]浦天龍,彭楠,徐长青,等.新时期消防指挥中心建设战略探析[J].中国消防,2016(13):35-37.
[3]蔡晶菁,杨涛.大数据时代下对消防指挥中心科学研判工作的影响[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6(09):43-45.
[4]丁兆领,郭良记.浅谈如何加强消防指挥中心人才队伍建设[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4(04):79-80.
[5]刘超慧,吴庆涛.基于卫星通信和3G技术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04):346-348.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design of fire command centers
Li Zhao
Zibo Municipal Fire Rescue Brigade
Abstract: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have scored booming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modern society, our fire protection management has also gained a significant flourishing, where innovative fire projects have advanced the improvement of fire command cent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the function of fire command centers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oriented and intelligent services. Besides, based on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d cloud calculation system, we built a functional system of high-integrity and rapid response for fire command centers, which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tasks.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current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e command centers,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its development.
Keywords:fire command cente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ntellig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