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梦磊 李莉
集装箱码头中控室是港口生产运营的“大脑”和“中枢”,负责船舶和堆场作业组织以及各项生产要素的动态调配。近年来,随着日照港集装箱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客户对作业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培育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中控领军人才队伍,成为日照港在加快发展集装箱业务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分析日照港集装箱码头中控室“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優化措施。
1 “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1.1 “师带徒”历史追溯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情境中,“师带徒”的另一种表述是“导师制”,例如:广为人知的华为“全员导师制”就是一项简约高效的企业人才培养制度,其不仅能缩短新员工进入新环境的磨合期,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具有超强“战斗力”的员工队伍,而且有助于建立密切的师徒关系,活跃工作氛围。国有企业普遍实行“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日照港集装箱码头中控室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沿用“师带徒”模式,并且应用日趋成熟。
1.2 “师带徒”职责定位
“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包含契约精神、相互成全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在这种人才孵化模式中:师傅主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其主要职责是传技能、帮思想、带作风、包安全,将自己的一技之长传授给徒弟,尤其是多年工作积累的现场经验、实操技巧、高效诀窍和系统要领等,同时把过硬作风、职业道德、组织文化、安全生产经验等传授给徒弟,以最低成本塑造一批业务大拿;徒弟的主要职责是紧随师傅、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实践,在技能、思想、作风等维度实现高质量提升。
2 日照港集装箱码头“师带徒”人才培养 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成本低、见效快、易于复制、贴近实操的人才培养模式,“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理应收获诸多成效。多年来,日照港集装箱码头中控室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和员工成长需要,大胆引入“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传授内容模糊,师傅带不全
授课框架缺乏系统性,师徒结对内容不规范或不明确,整体授课形态各异,存在一定随意性。一方面,师傅很少根据徒弟的能力水平、成长阶段等条件制订专门的授课计划,而是根据经验,采用“拍脑袋式”的操作示范,想到哪教到哪,授之以鱼而未授之以渔,或侧重于传授系统操作和简单流程,或专注于教授现场经验,无法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徒弟对学艺本身缺乏认同,新入职员工大多对港口业务学习缺乏足够重视,认为这只是一个过渡沉淀的过程,未认识到抓紧时机向师傅学习的重要性,由此导致“师带徒”成效一般。
2.2 缺乏制度约束,效果带不出
日照港集装箱码头中控室“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闭环管理思维嵌入,管理和考核体系缺失,导致整个制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人才培养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师徒配对不够严谨,未能结合师傅特质与徒弟潜质实现最优化配对;二是过程控制缺失,师徒后期发展基本上放任自流,缺乏严格的督导检查制度;三是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有针对性的定性评价和定量测评,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培训效果;四是双向激励措施缺乏,典型、标杆倡树不够,表现优异的师徒得不到充分肯定,难以树立“师带徒”品牌影响力。
2.3 人员流动性大,徒弟学不好
近年来,随着日照港集装箱码头业务规模扩大,人员流动性有所上升。在此背景下,中控室“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遭受一定冲击,人才尤其是业务大拿的流失造成教育培训中断,师徒关系因而终止,徒弟得不到系统、全面、完整的指导和引领,员工整体业务水平与智慧绿色港口的发展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 日照港集装箱码头中控室“师带徒”人才 培养模式优化措施
近年来,日照港集装箱码头中控室扎实开展“师带徒”课题实践探索,以规范教学内容、制度流程和交流平台为抓手,逐步形成“师带徒”人才培养常态化机制,为集装箱生产作业提能上量打下坚实基础。
3.1 规范教学内容,实施标准化、清单式管理
针对“师带徒”传统辅导模式在内容上的缺陷,采取以下解决措施:一是明确师傅教授内容,师傅不仅要传技能、帮思想、带作风,还要包安全、塑文化,实现一对一、老带新、网格化管理;二是推行标准化教学,挑选中控业务骨干编制培训教材、岗位学习手册和常见问题应对策略等,供新员工参考和教学使用;三是实施清单式管理,师傅根据徒弟的实际情况,结合阶段性工作重点,及时梳理、更新经验和技巧,并整理形成工作任务清单,确保传授内容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3.2 优化培训流程,实现模板化、精准化操作
优化从师徒结对、检查监督到考核激励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在培训新员工的同时切实保障生产效率,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制定《师带徒管理办法》,明确师徒选择标准,确保人员调岗后师徒关系的连续性;第二,师徒双方签订协议,进一步明确培训期限、内容和目标;第三,由师傅制订目标明确、内容详尽、切实可行的带徒计划,徒弟根据师傅的要求制订学习计划;第四,强化过程管控和考核,依据协议履行情况定期提供指导和帮助,糅合定性、定量等多种评价手段,在维持生产正常运行的同时落实监督责任,保证协议真正得到落实;第五,实施激励机制,按办法对考核合格的师徒给予一次性奖励,并分别授予“名师”“名徒”荣誉称号,从而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不断扩大制度影响力。
3.3 搭建学习平台,创设互融式、螺旋化情境
按照“70-20-10”原则,强化现场感知和岗位提升:一方面,每月开展2次单点课程培训,为新老中控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激励老员工,锻炼新员工,架设新老员工互融互通的桥梁;另一方面,常态化实施“大休跟班制”,要求全体中控员深入作业现场,熟悉场地,体验流程,感悟不足,从而延伸培训平台,进一步提高新员工对生产的把控能力,逐步形成富有日照港集装箱码头特色的中控人才螺旋式培养模式和典型开发经验。
4 结束语
自2021年初以来,依托标准化“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日照港集装箱码头中控室新员工入职不到3个月即可独立顶岗作业,并逐渐成长为各业务岗位的生产骨干。实践证明,日照港集装箱码头中控室“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因材施教、期短效显、教学相长等优点,通过对传统“师带徒”教学内容、制度流程和交流平台等实施规范升级,其人才孵化的效果逐步显现,是契合集装箱码头生产指挥中枢人才快速成长需求的较好范式。未来,随着日照港集装箱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培育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将被提上议程。届时,“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将进一步推广应用,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师带徒”文化,为实现日照港集装箱业务超常规加快突破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