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最近出版的《有故事的语文课堂》是李卫华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思考成果。该书创造性地选取“故事”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和研究的角度展开,重点突出,提纲挈领。并且系统性地梳理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故事性特征,披沙拣金,逻辑清晰。同时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体现作者思想的深刻性,对语文教学与实践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 李卫华;《有故事的语文课堂》;故事;逻辑;语言
随着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双新”)工作的不断推动和深入,传统教育方式也在发生变革。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激发了广大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研究。李卫华老师作为上海市第四届“双名”工程闵行区种子基地副主持人、闵行区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长期扎根一线教学,坚持理论学习和思考,于2021年5月出版了《有故事的语文课堂》一书。该书是李卫华老师近年来对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成果,深刻体现了“海派语文”的特征。上海市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林先生认为“海派语文”教学风格从策略上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操作上,关注课文,关注文本的语言,从“大语文”教学向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本书采用章回体和古诗词结合的创新形式梳理目录,从文本解读、课堂教学、阅读研究、写作实践等多个角度讲好“语文故事”。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我把研究学生、研究文本、研究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一些好的资源材料、好的想法做法加以总结,再辅以理論指导加以概括提炼,形成20余万字的一个‘大故事’,也许理论不够系统,编排框架不符合逻辑,讲故事的方法缺乏考据,更多的是一家之言……。”[1]242从李老师谦逊的自述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本真诚的著作,是一位教育前辈的经验积累,更是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思维火花。
一、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笔者曾经指出:“在某种程度上说,学科的重点内容就等于该学科的重要范畴,而要把握住该学科的重要内容,往往就意味着要弄清核心范畴的内涵。”[2]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繁多,形态多样,理论与实践常常会出现无法很好衔接的现实问题。很多想法脱离一线教学实际,仅仅流于理论层面,新奇的术语只为博得眼球,实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徒有华丽的外壳,最后陷于空谈的桎梏。另一方面,很多一线教师止步于机械式地重复教学,被动接受教材和课程改革,很难从教学经验中总结、提炼有价值的思考成果。李卫华的《有故事的语文课堂》一书,创造性地选取“故事”作为研究角度和思考重点,并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展开深入分析,形成全书的核心范畴,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故事”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旧日的例行制度;例行的事。”李卫华老师颇有新意地从故事的角度展开全书内容,体现了他独到的眼光和细腻的构思,他认为:“有故事的高中语文课堂正是以包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故事和革命传统故事在内的各类故事为具体抓手,引导学生通过记忆、朗读、思考、交流表达等课堂实践活动感悟和理解这些故事的语言、内涵、情感、思维、审美等价值,从而优化课堂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提高学生的审美表达与创造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10-11
从理论层面来看,李卫华的《有故事的语文课堂》一书从三个角度展开核心范畴的探讨。首先,用“故事”贯彻课程基本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李卫华老师借助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美好故事,避免单调说教,在故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立德树人的工作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他还以“故事”为平台展开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把握语言运用规律,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另外,在“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李卫华老师在跨文化、跨媒介的语文实践中开发了更多、更新颖、更学科、更富吸引力的故事资源,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次,以“故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李卫华老师认为讲好文本故事可以丰富学生语言材料和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文明得体的表达交流,反思语言运用和思维逻辑。以故事的形式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可以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同时,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形象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涉及音乐、美术、舞蹈、绘画等不同领域,鼓励学生跨学科探讨,进入审美情境中,讲好美美与共的故事。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故事浩如烟海,灿若星辰,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成长的丰富养料,弘扬其中的故事精神,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借“故事”落实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中规定了18个学习任务群,每一个任务群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李卫华老师认为:“故事越充分、精炼、得当,讲故事的策略越科学、准确、适切,18个学习任务群中布置的学习任务就会落实得越具体充分。”[1]14
二、披沙拣金,逻辑清晰
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形态并非是线性的,很多时候是一种复杂多变的存在,语文课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又促使教学实践和研究各具特色。李卫华的《有故事的语文课堂》一书把关注点放在语文课堂,聚焦故事梳理文章脉络,展开全书内容,具有鲜明的逻辑性。想凭一己之力把语文这门学科的内容讲清楚是很难的,但是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和研究心得想把语文学科中的某一点内容讲清楚还是有望达成的。李卫华老师言传身教,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披沙拣金,去粗取精,为了讲好语文故事,他先从有故事的语文课堂的历史渊源谈起。李卫华老师首先阐释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故事性特征,他认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汪洋恣肆,发展脉络主线清晰而又纷繁复杂,讲述和演绎出无数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民族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再从历代先师讲故事的教学策略角度探究教育教学中讲故事的艺术。借助历史和现实中的故事,化抽象为形象,深入浅出宣讲思想,传播道义,启迪智慧。
就像王林先生提出“教学解读”时所说的:“让师生在教学解读中获得发现的快乐,获得领悟的愉悦,让学生在解读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3]科学合理的阅读范式一定会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李卫华的《有故事的语文课堂》一书从四个角度阐述阅读教学课的创意故事。首先从宏观上构建整体设计创意,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三个角度分析文言文阅读教学和现代文阅读教学,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再从细处着眼,打开教学思路,从文章内容、语言风格、思想感情、艺术技巧找准教学突破口,讲好语文故事,从以作者的身份解读作品、以读者的身份批评作品、以听者的身份反思作品三个层面来把握教学重难点。李卫华老师富有创见性地指出课文解读应该有三个价值层面:一是“规定性”的认知价值。如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文本中涉及的其他知识或基本概念。二是“类”的能力养成价值。如关键词句背后意义的品读和挖掘,作品的表现手法等。三是“个性”独具的审美价值。他强调:“文本独特的情感、思想及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这在语文教师的阅读中往往被忽略,实际上却可能是语文学科最核心的价值。”[1]95书中重点讨论了作品与流派、单篇与整本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作品个性化的审美解读。
写作教学是书中讨论的重点,在本书此部分的前一章李卫华老师就讨论过读写结合的问题,足见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云:“才之能通,必须晓术”“术有恒数”。李卫华老师结合自身多年写作教学经验,摸索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序列,梳理了在写作教學的一些方法和途径。首先,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里故事必不可少,或为论据材料,或为论证过程,故事使说理更加形象丰富、雄辩有力,挑选和收集优秀的故事可以构建写作素材库。并且要学会在写作时联系和拓展,故事都是独立的个体,如何让它们在学生的笔下产生化学作用,“急就章”而有深度,就需要让素材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紧密的知识网络,做好主题的归纳和整理,从故事中探寻哲理,并将观点建立横向联系。其次,要学会与材料对话,尤其针对上海高考的材料作文,概念或者关键词的分析是与材料对话的第一步,对话的展开则需要分析材料的内部联系,把握材料表达的重点,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合理构思。写作思维是李卫华老师强调的重点,文章逻辑的推进可从分析序列、整体框架、具体论证、文章结构等几个角度展开,并根据学生写作实例进行具体个案分析,有效提升了写作教学的实用性。另外,书中还指出了写作风格和个性表达应注意的问题,强调思辨性与新视角对文章质量的重要性。
三、语言平易,思想深邃
如果严格按照学术著作的评判标准,李卫华的《有故事的语文课堂》一书似乎缺乏对某一个问题系统性、全面性、深入性的探讨,更没有建立一套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但这丝毫不影响该书的魅力。学术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并非所有的思考呈现都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晦涩艰深的,俗语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王林先生曾经专门指出用文学理论研究的方式解决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呈现出教师一味拔高而学生却如堕雾里的现象,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目标很高,而实际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3]56教学实践与思考一旦脱离学生认知,往往会变得不切实际,没有根基,成为空中楼阁。李卫华老师用平易的语言娓娓道来书中内容,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架构,更没有故弄玄虚的学术概念,而是开篇用回忆的方式把读者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来,非常具有亲切感,读来就如一位长者,在语重心长地向你讲述过去的故事。书的第一章讲述了李卫华老师两次上《师说》的情形,用他的话来说:“那节课是个‘里程悲’,所谓‘知耻而后勇’吧,从此我才睁眼看世界,真正思考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开始了粗浅的创意课堂实践,由此逐步提出有故事的语文课堂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也取得了一些发展和进步。”看似平淡的语言,实则是经过大风大浪后的平静,能够在反思中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并用真诚的笔调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这样的胸襟和成长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教育故事。
语言易懂并非难事,难的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李卫华的《有故事的语文课堂》一书对新教材展开了丰富的思考,总结了新教材、新课标当中的一些核心内容:课程理念方面有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实践性和时代性等;教材特点方面有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编写体例方面有单元目标、编写意图、单元任务等;教学方式方面有任务驱动、真实情境、实践活动等。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新教材所引导的改革方向,还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提供了实践途径。在教学必修上第一、二单元时,李卫华老师反复研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和教材,详细地阐述了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乡土中国》作为一本社会学著作,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作者深入浅出地对一些现象和理论进行解释,使内容变得易于理解,而阅读层次的划分一方面可以准确定位阅读任务,另一方面还可以多维度的深入解读文本,李卫华老师建议在教学时可以借鉴费孝通边阐述边举例的方式,触类旁通地比喻和引用,起到增强形象、激发兴趣、辅助理解和明确价值的教学效果。思想的深邃并非要用艰深的语言表达,正如孔子语言特点通俗晓畅,精警凝练,却成一家之言。
总而言之,李卫华的《有故事的语文课堂》一书重点突出,视野开阔,高屋建瓴,为高中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指导。师生应该在课堂上一起感受获得新知的快乐,沉浸读懂语文背后意义的快感,发现语言组合密码规则的欣喜,体味文学世界的价值和美感。李卫华老师用一节节生动的语文故事课堂践行着他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理想,是对后来者的鼓励和启发。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QY2020138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卫华.有故事的语文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张硕.依史而论,纲举目张——评朱志荣《西方文论史》[J].关东学刊,2017(12):146-152.
[3]王林.论语文的教学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0(9).
[作者通联:上海市七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