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轩
1943年12月15日,八路军战士赵勇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们虽处在动荡的战争环境下,但“只要想读书还是可以挤出时间的”。遇到反“扫荡”或大转移时,为了轻装行军扔掉的书不知凡几。“心里时常惦着这些书的安全和下落”。曾任国民党少校参谋的马千里到达延安后,最大的感受是延安青年的学习热情,“不仅在中国,就世界范围来说也是少见的。”
抗战前,中共军队干部中工农出身的占据较大比例,文化水平较低,中共要求“一切战区的党和一切党的军队,应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学校,加入政府工作”,使“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起来”。
大量新知识分子的加入,文化水平的渐次提升,也提升了八路军干部自觉主动阅读的习惯和意愿。不少人坚持“每早二小时学习制度”,还有的通过记日记的方式督促学习。
八路军一二九师干部秦基伟为了进一步提升阅读水平,决定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认为“这不仅是练习文字上的进步,而且是对自己思想意志上的检查,并希望诸同志时时检查加以批评,其目的是使这个记日记的过程能向着规律而正确的方向发展”。
从八路军干部的阅读书单可看出,政治读物是他们关注的重要书目。
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时事演变,是不少八路军干部共同的阅读倾向。特别是对《世界知识》《新华日报》《晋察冀日报》等报刊的关注。《新华日报》是八路军干部特別感兴趣的读物。他们认为读《新华日报》可以发现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几位领袖的谈话和指示,这是工作中的指南。
不少人都在日记中记录下他们阅读历史、传记和小说的痕迹。其中既有联共党史、中共历史、中国革命运动史这些严肃著作,也有岳飞、洪秀全等著名历史人物的传记,同时还包括《列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厢记》这些著名的古典小说。马千里就经常和大家聚谈《三国演义》《三侠剑》和岳飞等历史人物事迹,认为“学了马列主义之后对几部小说发表读后感,既增加了对历史故事的复习,又对历史名人的认识增加了新的看法”。
(摘自《民国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