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俊
产业布局作为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防战备、改革开放之后的東部率先发展、20世纪末以来的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实施“156项工程”与三线建设,促进了产业空间的均衡化;改革开放后,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促进了产业在东部地区的大幅聚集;20世纪末,面对不断扩大的区域差距,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产业跨区域转移不断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则加快了中国对外的产业布局。尽管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很多,但国家发展战略是产业布局的指南针。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引起经济发展机制与动力变化;经济发展机制与动力变化,驱动产业布局变化;产业布局变化,导致区域空间结构变化。这是新中国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逻辑。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产业布局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构建了世界制造基地,优化了区域空间结构,完善了产业布局学科体系,也积累了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布局经验:战略上,把握优先次序,不断调整产业布局方向;战术上,营造地区性“小气候”,建设开发区,分步推进产业在全国的纵深布局。
(昼锦摘自《中国软科学》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