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平
2021年8月2日,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林超然突然接到母亲孙守云的电话:“儿子,我又有了一个题目,你看看行不行。”原来,前一天是建军节,孙守云的老伴林修文在他们的家庭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记得两次行军》,她也想发一篇——“我可不能输给老头子!”年近80岁的父母在写作道路上你追我赶,这种精神让林超然既钦佩又欣慰。
古稀老人写作“逆袭”
今年79岁的孙守云是黑龙江人,和老伴林修文育有一女三子。随着儿女们各自成家,本来热闹的一家人只剩下孤独的老两口朝夕相对。
两位老人最高兴的就是过年那几天,儿女们全回家来团聚。可每次面对别离,全家人都要经受一次心理上的折磨。
2018年春节,当全家人再次团聚时,大儿子林超然提议:“我们不能时刻守在父母身边,不如用写作的方式来‘精神聚餐’。”他创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鼓励全家人通过写作来进行沟通。不限文体,不限题材,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我都快60年没拿笔了,怎么写得了文章?”母亲孙守云第一个反对。“爸爸,现在很多公众号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做不下去了,你这个能行吗?”林超然正在读研究生的女儿林日暖也心存怀疑。只有林超然姐弟几个积极响应。
“那我们带头,公众号的名字就叫‘林记出品’。希望大家以后都参与进来。”林超然说干就干,于2018年1月22日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没有纸质情书的日子,我们如何证明爱情》。
随后,两个弟弟也相继在这个公众号上发表了文章。姐姐林建华不甘示弱,每天一做完家务,就坐下来冥思苦想,构思文章。
“爸,您是全家的领袖,怎么能落后呢?”林修文虽然对写作不感兴趣,但架不住儿子的怂恿,也勉为其难地完成了一篇。
“妈,全家六口人,就差您没发表作品了。前几天,您和我说起当年戒烟的经过,说得特别好,写出来就是一篇文章。”林超然给母亲打电话催稿。
“我怎么写得了文章呢?简直就是个笑话。”孙守云越想越犯难。二儿子林建民当时正好在老家,赶紧出来解围:“妈,您别着急,我帮您。”他让母亲口述,自己用手机记录整理,很快写完一篇发给哥哥“交差”。
不一会儿,林超然就打来电话把弟弟批评了一顿:“这篇稿子经过你‘加工’了吧?这根本不像是咱妈写的——老太太说不出这样的话!平时老太太讲什么事总是有条有理的,放心吧,你未必写得过她。就让妈自己写,不会的字你告诉她一下就行,别的不许管!”
孙守云在一旁听得一清二楚:“这小子哪是求我写作,简直是逼我写作!”虽然不满意,但是不服输的她还是拿起笔,写了一篇《戒烟》。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孙守云的文章发到公众号上后得到很多好评,还有不少打赏和留言。最让她激动的是,没过多久,居然有报纸发表了这篇作品。
这下子,老人的写作热情顿时高涨起来,一发不可收。
辽宁一位教授评论孙守云的文章《三姊妹的婚姻》时写道:“悠悠岁月中寻常百姓的寻常生活、寻常婚姻、寻常爱恨——过日子,内蕴的是咱老百姓的善良和情义,折射的是时代的风云和进步。”人们的称赞,让孙守云更加动力十足。
最好的教育是身教
很多人会以为,这位老人一定有很深的文化造诣,要不怎么能写那么多文章?但事实上,孙守云连小学二年级都没读完。
升入小学二年级后刚读了58天,孙守云的母亲就因病去世了,12岁的她不得不辍学接管家务。午夜梦回,辍学成了孙守云终身的遗憾。
尽管没有机会到学校学习,孙守云却喜欢看书。父亲有几位好友喜欢听人读书,之前,都是孙守云的姐姐读给他们听。姐姐出嫁后,父亲便让她来试试。孙守云很为难,因为很多字她都不认识。可禁不住长辈的鼓励,她只好硬着头皮接下这个任务。遇到不认识的字,她就按照意思顺下去。尽管读得磕磕绊绊,叔叔们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1962年,在家务农的孙守云和小学老师林修文结婚。三年后,林修文去了离家1000多公里的地方当兵,书信往来成了他和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但是,孙守云的公公婆婆都不识字,收到信后,公公还要找人帮忙给儿子写回信。时间长了,公公不好意思再麻烦人家。有一次,他把信拿回来,唉声叹气道:“不识字太难了,怎么办?”孙守云见状,主动说:“我可以练字,等学会了给修文回信!”“写字哪有那么容易!”公公对她沒有信心。
孙守云不肯放弃。早晨天还没亮,她就起床在煤油灯下开始抄字,第一天抄了50个,第二天抄了100个。她白天干活儿,晚上练字,坚持两个月后,竟学会了2000多个汉字,给丈夫写了第一封信。林修文收到信后很吃惊:“语言表达清晰,还没有错字,这样的信我都写不出来。”公公更是高兴坏了,直夸她了不起。
林修文复员后继续做老师,工作特别忙,孙守云就一人承担起了所有家务。随着4个孩子的出生,她的生活更加忙碌。为了赚钱补贴家用,她除了下地干活儿,还养猪、养鹅、编箩筐……她做什么像什么,每件事都不落后于人。
偶有闲暇,孙守云喜欢为孩子们读书。《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里的故事,每个孩子都耳熟能详。正是在母亲的影响下,4个孩子都非常热爱文学。他们从小的娱乐方式就是比赛背古诗,谁输了就要帮家里多干点活儿。
凭着勤学不辍的精神,4个孩子中有3个考上了大学。有人问孙守云:“孩子们这么优秀,你是怎么教育的?”孙守云总是直爽地回答:“我哪有空儿教育?”的确,她从来没有说教过,但对孩子们来说,母亲的影响是深远的。
全家燃起创作激情
写了几篇文章后,孙守云发现自己每天早晨头脑最清醒,便坚持凌晨4点起床写作。林修文因脑梗半身不遂落下后遗症,起床一般比较晚。有一次,孙守云写一篇文章时有两个字不会写,想问问老伴,进屋看了几次,老伴都没醒。她在客厅来回走了几圈,卧室还是没有动静。她干脆拿了本书坐在卧室门口等。后来实在熬不住,于是假装咳嗽。林修文终于醒了,说:“咳嗽这么厉害,吃点药吧!”“你醒了就好,我有字不会写。”孙守云赶紧扶老伴坐起来,帮他穿好衣服。
看老伴对写作这么执着,林修文深受感染,也开始早早起床写作。就这样,无数个清晨,两位老人端坐在桌前,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林修文半边身子不灵便,为了防止纸张滑动或被戳破,孙守云准备了很多硬纸壳,让他衬着硬纸壳写。
渐渐地,两位老人成了“林记出品”的主笔,保持着两周更新一篇文章的频率。见父母这么努力,儿女们也不好意思偷懒了,儿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也都加入了写作队伍。
看到孙守云发表了那么多文章,大儿媳高方的母亲刘素贤连连称赞:“大嫂,你可真厉害!”孙守云说:“大妹子,你的学问比我好,你要是出手可比我厉害多了,快拿起笔吧!”在她的鼓励下,刘素贤也开始写作。本来距离遥远、来往不便的两亲家,因为写作有了更多交流。
在刘素贤的带动下,她的儿女也开始为“林记出品”写文。眼看着队伍不断壮大,林家儿女更是争先恐后,笔耕不辍。
在夜的深井
烛光与母亲
一同开放
温暖的剪影
落在墙上
划痕历历在目
母亲坐在微暗的炕沿
皴裂的手
灵活地穿针引线
目光穿过老花镜
感情穿过狭小的针眼……
这是孙守云的小儿子林建勋写的诗。二嫂阿蓉擅长朗诵,便把小叔子的诗录成音频文件,发在了公众号上。优美的诗歌配上深情的诵读,更增添了几分韵味。
一大家子人互相支持、彼此鼓励。阿蓉说:“没想到家人们个个勤勉有才华。”她感觉,与一群优秀的人成为家人,是一种幸运。
有人曾经问孙守云:“你家这么多孩子,有没有闹矛盾的时候?”孙守云有些“凡尔赛”地说:“他们哪有空儿吵架啊,都在忙着写文章呢!”的确,大家虽然各自忙碌,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从中感受岁月的安好,享受亲情的抚慰,家人的关系异常亲密。2020年12月,孙守云的家庭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青葱少年,这一家人以“林家写,写林家”的别致方式,忆家事、说人生、谈写作、论文艺,让文墨飘香的家风弘扬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