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中的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教学时应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从而切实提高本专业的教学效率。建立和使用人声乐器是本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在突出这一教学重点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演唱能力的提升,节奏感、乐感等音乐素养的培养,同时将台词、表演、形体等课程联系起来,不断拓展声乐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和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关键词】新时期;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9-071-03
【本文著录格式】马瑞宏.论新时期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中的声乐教学[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9):71-73.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们在声乐学习中,通过对音乐、戏剧、影视表演等门类的钻研,能够使其找到不同门类的相通之处,通过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从而为将来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戏剧影视专业中声乐教学的意义
声乐作为戏剧影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学生要学习的必修课。聲乐演唱方面的能力是该专业学生在学业完成之后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在注重传授其发声理论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发声的方法,提高其对作品理解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科学的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嗓音特质,提高其台词能力,为其参加戏剧方面的表演奠定更为扎实的技能基础。当下,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声乐技巧,才能满足多样化剧种对人才的需求。
二、戏剧影视专业中声乐教学步骤
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燃起了对戏剧影视表演行业的研究热情,并将研究的重心投放到声乐教学中,致力寻找更科学、更能和表演贴合的声乐教学模式。目前,该专业的声乐教学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呈现出两种极端:一种向声乐课专业教学模式靠拢,重视声音方面的教学,忽视对学生想象力、歌唱表现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和表演的距离越来越远;另外一种是声乐教学的表演有余,但专业性不足。虽然教师会结合各学科,但结合较为散乱,使得声乐教学缺乏规范性。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尽力避免这两种倾向,将该课程教学中的专业性、自由性和规范性结合起来,在适宜的范围内,结合声乐、表演、形体等要素,切实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教师想要提升学生们的声乐水平,在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同时,还要加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丰富其艺术情感,使他们在进行歌唱表演时,找准乐感,提高歌唱的艺术性,以此来打动观众。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介绍音乐作品创作者的背景,包括身份背景和创作背景,来提高学生们对作品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让他们展开想象。为了使学生们尽快进入角色,教师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当时的场景,让他们自动代入角色,想象自己是创作者、主人公,来引导学生们分析人物的内心情感,体会其创作缘由,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展现作品情感,让学生和作品及作者达到情感共鸣。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生活经验不足,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加上理解能力的不足,使他们无法想象作者或者是作品主人公的心理,在演唱时,空有技巧,情感传递不足。为此,教师可采用比喻或者类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相类似的案例,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为其更全面地理解作者、角色的情感奠定基础。由于一些音乐作品歌颂了当代的英雄人物,因此,重视学生对音乐历史知识方面的学习,既可以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也能使其对作者拥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知。
三、建立嗓音乐器,科学发声
人的嗓音实际上也是一种乐器,这种乐器较为独特,既充满神秘色彩,又具有其他乐器所不具备的优势,如丰富的音色、超强的表现能力。学习唱歌,首先要做的便是了解人体发声器官,并掌握其发声目的,从而更好地使用嗓音乐器。无论是声乐还是戏剧表演实际上都是舞台化的语言,是一种声音表演艺术,注重对人声的器乐化训练,通过不间断地练习,使其符合舞台表演方面的标准。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采取科学的手段、方法,开发学生嗓音潜质,帮助其掌握科学发声的方法,提高他们声音的表现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艺术表演素养。下面,笔者将分几点进行阐述。
1.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建立嗓音乐器,应首先要求他们掌握科学发声的方法,这是第一步,也是较为关键的一步。意思是说在吸气的时候,身体是向外扩充的,此时,不要耸肩;呼气的时候,应保持吸气的状态,小腹以下应始终保持持续的内收状态,同时进行发声;通过呼吸来控制发声,实现“气流不动,声音不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嘴唇打呼噜的方式来进行呼吸方面的训练,伴随着半音模进音阶的方式先由下而上,然后由上而下。这样的练习虽然看起来较为简单,但确是保持、控制气息的有效方式,对检验呼吸机能有积极意义,同时对声音、气息结合以及气息对声音控制的影响也较为重要。与此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由原来的五度、八度进行延续,使其向两个至四个八度上进行下行的练习,这种练习应贯彻到每堂课中。实际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优秀的音乐教师就是采用此方法来对学生的呼吸肌肉群进行训练,这样的练习不仅适合初学者,还可将它作为训练气息的一种有效手段,终身坚持下去。
2.注重对共鸣腔体的学习和训练
教师想要让学生获得更佳的舞台表演方面的声音,应充分利用人声的共鸣腔体,因为,歌唱、台词等来自于对发声共鸣腔体的科学、合理运用。人声的共鸣腔体共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口腔、胸腔、头腔。“打哈欠”是打开喉咙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胸腔共鸣的效果。教师在组织学生们进行发声训练时,主要从吸气和呼气两方面入手。吸气时,可引导学生们保持微笑的状态来打“哈欠”,呼气的时候,则也要保持“哈欠”这一状态。头腔的共鸣是人声乐器的最高级别,音响效果极佳,是参与共鸣的腔体运动达到一种高度的平衡所产生的共振。最为高级的共鸣声音指的是有明确的焦点、声音明亮、色彩鲜明,且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头腔共鸣中,鼻腔占据其中一最,即最大的共鸣腔体,其在声音位置、声音穿透力和音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头腔共鸣练习中,经常采用的是“哼鸣”的方式。为了检验“哼鸣”所处的位置,可以采用开口和闭口哼鸣两种方式,并进行交替练习。如果开口和闭口的音色没有变化,则证明发声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是练习者所需要达到的声音状态。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哼鸣练习时,不应将声音放得太大,尤其是在自然音区方面,注重小声“哼”,感受其发声的感觉,让这一发声的状态能够衔接起中音区、高音区,让真声和假声能够巧妙混合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共鸣腔体是口腔共鸣。由于口腔在共鸣腔体中担任着重要的任务,即咬字归音,因此,教师除要对学生们进行口腔声音训练外,还要对其齿、舌等方面进行科学地训练。
3.以乐句和语言片段来进行发声训练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中的声乐教学课堂,实际上,和专业的声乐教学还是有显著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中高音区方面的声音训练是极为关键的,运用也较为广泛。高音区属于声乐技能的范畴,虽然不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但是也不应忽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而是要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来对声乐基础好或者对声乐艺术具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嗓音条件较好的学生进行指导、启发。对女高音来说,最难唱的部分不是高音,而是中高音,也就是换声区。因此,对声乐专业的教学,应特别注意的是换声区的练习,对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来说这是其训练的音域范围。唱低音的时候,应尽量将假声控制在较高的位置,增多真声,与此同时,也要调整气息,使其与之相配合,这样便可以获得居于高位置且相对来说较为结实的低音。实际上,在进行声乐训练时,重视中声区的混合声训练至关重要。将这个基石打牢,再逐渐地向其他方向拓展音域,从而提高歌唱整体效果。教师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讲授声乐教学部分知识时,在了解了学生们所处的声部之后,要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自然音区方面,重视对这部分音区向上和向下拓展幅度方面的声音训练。如对女生来说,重视小字组的降b到小字二组的e的声音训练;对男生来说,则要重视的是小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d这个音域间的声音训练。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声音训练时,应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1)母音练习。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中,与普通的声乐专业教学具有显著的区别,如后者选择的是“a、e、i、o、u”五个元音,这些元音来自意大利语,前者则采用的是汉语拼音“a、o、e、i、u、ü”,以同一音高的方式来做母音的转换。这样的练习,在保证学生声音训练稳定性的同时,也能进一步规范其发音的准确性。久而久之,将会取得令人惊喜的训练效果:学生演唱时吐字更加清晰,且唇齿有力。
(2)充分借鉴戏曲的发声训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性别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如对男生,可让其模仿戏曲中的老生,通过反复训练“哈哈哈”的笑声,体会胸腔以及喉咽腔之间的共鸣;女生则可以借鉴戏曲中的另外一种练习方式即甩腔练习,用“呀”“咿”等进行练习,以此方式来体会声音之间的贯通,体会声音在鼻腔和鼻咽腔之间的运用。甩腔这一训练方式可以有效训练音区贯通、头腔共鸣和鼻腔共鸣。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女生在进行声音学习时存在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声音,在自然音区能够做到大白声,但是超过这个自然音区,则会出现假声过重的问题,音量较小或者是没有音量,无法将真声和假声混合在一起。借鉴戏曲甩腔的方式进行练习,能够有效解决女生面临的上述问题。男生在台词—舞台腔练习时,具有较强的声音穿透力极为重要,再结合戏曲中的黑头、老生等发声手段“哈哈哈”“咿咿呀呀”的笑声能够有效解声音位置以及胸腔等问题。
(3)选择合适的乐句、乐段练习。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建立嗓音乐器,还应重视对咬字正音方面的练习。具体来说,教师既可以让学生进行叫卖、吆喝等方面的练习,也可以让学生们选择歌词是绕口令的小曲、咬字归韵“十三辙”各辙口归韵歌曲,通过逐渐升调来进行练唱。这是戏剧影视专业声乐教学的独特之处。笔者在课堂中组织学生们进行叫卖练习,主要选取的作品为《磨剪子》《冰糖葫芦》;歌词是绕口令的小曲作品包括《八百标兵奔北坡》《满天星》《打枣》等;发花辙则选择的是《在欢乐的节日里》,姑苏辙、遥条辙选择的是《跳吧!跳吧!》,依七辙选择的是《赶圩归来啊哩哩》,灰堆选择的是《数蛤蟆》,乜斜辙选择的是《娄山关》。笔者所选择的这些作品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却非常适合进行声音训练、 语言训练。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声音训练时,注意音区的高度,以比自然音区稍高为宜,以此来引导学生运用鼻腔共鸣。这是因为每个人在唱歌时,不由自主地会启动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当高于自然的状态时,一般不会大喊,而是向“假声”求助。该训练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唯有此,才能避免学生的“大白嗓”,让真声和假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钢琴伴奏,要注意的是每组学生的整体声音状态,不能让他们用一个音调从开始唱到结束,而是要及时地调整他们的音高。其实,声音训练是一种技能方面的训练。它的训练方式和其他技能训练方式并无不同,都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熟练、由熟练到精湛的过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安排授课进度。对声音基本功方面的训练,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投机取巧,而是要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地发声,为其将来从事艺术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經不适应当下教育发展的脚步,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加上现阶段我国的戏剧影视专业在招生、教学、就业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倒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将自己的教和学生们的学建立联系、尊重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来突破教学阻碍,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东岳.新时期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策略研究[J]. 戏剧之家,2020(13).
[2]周秋宇.基于多元思维的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探究[J].传媒论坛,2020(16).
[3]杨越添.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戏剧之家,2018(33).
[4]杨丝丝.新时期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策略研究[J].今传媒,2019(8).
[5]蒋思.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戏剧之家,2018(3).
作者简介:马瑞宏(1982-),男,汉,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教师,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