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振
南极和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和敏感区,南极冰盖和北极海冰的演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当南北极升温速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时,它们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影响呢?
北极熊跳跃冰裂隙(摄影 / 沈辉)
南极冰盖是南极大陆积雪经过数百万年挤压而形成的冰,其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厚度为2160米,最厚处达4776米,约占世界淡水总储量的70%。在南极不同的地点,冰盖的消融程度有所不同,近几十年来总体呈增加趋势;从季节方面来看,冰盖融化现象多发生在夏季(南半球夏季是12月至次年2月)。
科学家预测,南極半岛地区冰盖的融化程度将会进一步增强,这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将变得更加显著。因此南极冰盖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最受关注的对象之一。
冰盖延伸到沿岸海上的部分叫冰架,是连接南极大陆和南大洋的纽带,也是南极冰盖消融最显著的地方。全球变暖会引起冰架崩解加快,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
2017年,南极冰架曾发生一次大型崩解,这个冰架位于南极半岛东侧,被称为拉森C冰架,其崩解后形成的冰山跟上海市差不多大。这预示着,随着全球变暖进程加剧,南极冰盖越来越不稳定。如今,科学家通过卫星遥感、现场观测等多种手段,对南极冰架崩解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预测冰冻圈变化对未来全球变暖的影响。
北冰洋表面升温导致海冰融化,露出的海水吸收的热量致使表面进一步变暖,导致更多的海冰融化,这被称为海冰融化的正反馈机制,对气候变化会起到“放大器”的作用。
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北极地区的增暖幅度可达全球平均值的2~3倍,因此科学家提出了“北极放大”概念。如果有全球变暖的持续影响,未来北极地区可能会达到“无冰”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无冰”不是北极海冰全部消融,而是指海冰面积融化至小于100万平方千米。
海冰融化的正反馈机制
北极格陵兰岛北部经年覆盖着坚密厚实的冰雪,这一地区的海冰会比北极其他地区消融更晚,常被称为北冰洋“最后的冰区”,可能是依赖冰面生存的哺乳动物最后的夏季栖息地。但在2020年夏天,由于长期以来气候变化导致海冰变薄,夏季的强风把海冰从“最后的冰区”吹走了,这里出现了广阔的海面。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变暖背景下,变薄的海冰在反常气候条件下更为脆弱。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各种生命而言,气候变化可能真的意味着家园的消亡。
很多人误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只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话题,只关乎极地生态环境,与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然而,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反常天气不断提醒着我们,气候变化会产生全球性的长远影响,是对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应尽的义务。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将为世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
冰川:陆地上的大型淡水冰体,来源于积雪,最终由于自身过于沉重而被压缩成冰,在每个大陆都有分布。从本质上来说,冰川其实是较小的冰帽和冰盖。
冰山:是海洋中漂浮的大块冰体,它们从冰川、冰盖或冰架上断裂并落入海洋。
海冰:淡水冰晶、“卤水”和含有盐分的气泡混合体,包括来自大陆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广义的海冰还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
冰盖:指覆盖着广大地区的极厚的冰层。一般有南极和格陵兰为两个大冰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