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产方式对秋果型红树莓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

2021-12-21 06:28董畅王柏林覃杨肖丽珍鲁会玲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6期
关键词:萌芽期枝蔓起苗

董畅,王柏林,覃杨,肖丽珍,鲁会玲

(1.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 150069)

红树莓(RubusidaeusL.)属于蔷薇科悬钩子属小浆果,俗称托盘、马林、覆盆子等,其果实柔嫩多汁、色泽宜人、具有较高保健药用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21世纪以来,我国树莓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栽培品种由夏果型树莓品种为主逐渐转向秋果型树莓品种为主[1-2]。秋果型树莓在生产中常常在休眠期进行枝蔓平茬修剪。平茬是植物更新复壮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3],促进植株根系加大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4]。

目前红树莓生产园多采用种苗繁育和果实生产同时进行的生产方式,即在休眠期起结过果实的根蘖苗作为种苗销售,下一年土壤中残留的根系萌芽长成结果枝进行果实生产,这种生产园俗称兼用园。另一种生产方式是在休眠期仅对植株进行平茬修剪,下一年生长期地表面萌发出根蘖枝进行果实生产,这种生产园俗称纯生产园。此文以秋果型红树莓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的生产管理对兼用园和纯生产园的物候期、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及其管理用工情况进行调查,以探讨兼用园和纯生产园在生产中的表现差异,为秋果型树莓生产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浆果试验园内进行,品种为“龙园秋丰”,树龄4年,栽培行距1.5 m,栽植行宽0.5 m,行间铺设1.0 m宽园艺地布,均采用T型立架[5]。

1.2 试验方法

试验分为两区,一区为兼用园生产模式,于2018年10月中旬进行了起苗操作;二区为纯生产园模式,同样于2018年10月中旬进行了平茬修剪。2019年6月20日进行第一次修剪(枝蔓快速生长期),2019年7月12日进行第二次修剪(现蕾期),分别记录两个试验区的修剪时长、清理枝蔓时长。2019年8月初测定株高、主茎粗度。2019年8月5日果实开始陆续成熟,每3~4天采收果实1次,每次测量两个试验区的果实总重量、平均单果重、最大果重,并取样品速冻保存用于果实品质测定,2019年9月19日夜间出现早霜(-0.15 ℃)结束果实采收。在整个生育期记录起苗区和平茬区的萌芽期、枝蔓快速生长期、花序抽生期、采果期。

1.3 项目调查和测定方法

萌芽期:早春第一个根蘖芽萌发日期到最后一个萌发日期。

枝蔓快速生长期:根蘖枝高0.5 m日期到枝高停止日期。

现蕾期:根蘖枝上出现第一个花序的日期到化学不再出现的日期。

采收期:果实第一次采收日期到最后一次采收的日期。

根蘖数:当年萌发根蘖枝的数量。

留枝量:当年萌发的根蘖枝经过疏剪后保留的数量。

产量:从第一次采收重量到最后一次采收果实重量的总合。

株高:从根蘖枝与土壤接触处到枝顶芽的距离。

主茎粗度:根蘖苗与土壤接触处往上2 cm处的直径。

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pH测定:速冻保存的果实化冻后压榨,收集果汁,1500 rpm 离心10 min,上清液用Oeno FossTM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

劳动量:分别记录起苗区和平茬区在修剪和果实采摘的用工量。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所有收集数据均采用Excel 2010和 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产方式对树莓物候期的影响

表1表明,起苗和平茬这两种生产方式的萌芽期、枝蔓快速生长期开始日期一致,但起苗生产的萌芽期延迟5天,萌芽期拉长,并且萌芽初期萌芽数少,中后期萌芽量逐渐增多,造成枝蔓参差不齐,导致枝蔓快速生长期延长17天,花序抽生时间晚8天,果实成熟期延迟了7天。

表1 不同生产方式对秋果型红树莓物候期的影响 月-日

2.2 不同生产方式对树莓植株生长的影响

起苗生产的试验区共萌发342个根蘖枝,枝蔓萌发量仅占平茬修剪生产方式试验区的23.8%(表2)。而且起苗试验区的平均株高131.5 cm,比平茬试验区的矮7%,呈现了极显著性差异,还使主茎变细。

表2 不同生产方式对红树莓植株生长的影响

2.3 不同生产方式对树莓果实产量的影响

平茬修剪生产试验区,8月5日进行第一次果实采收,起苗生产试验区在8月12日才开始进行采摘(表3),两种生产方式均在9月19日夜间由于早霜冻害结束采摘(-0.15 ℃),平茬试验区果实采摘时长45天,起苗试验区的果实采摘时长为38天。起苗不仅延迟了果实成熟期1周,同时也减少了1周的果实采摘期。起苗栽培时每667m2年共采收976.7 kg,而平茬处理为445.6 k g,起苗造成减产54%。

表3 不同生产方式对红树莓产量的影响 kg

红树莓生产过程中的果实采收期较长,采收期产量呈现先缓慢上升,然后剧烈下降的趋势(图1),平茬生产试验区的果实产量在采摘7天后开始急剧上升,第35天达到产量单次的高峰,然后产量骤降,10天后产量达到较低值。起苗生产试验区采收初期产量缓慢上升,在35天时骤升到最大值,3天后产量骤降结束采摘。除了采摘初期和末期外,起苗生产方式的每个采收期的产量均为为平茬生产的50%左右,甚至更少,减产明显。

图1 不同生产方式对果实产量变化的影响

2.4 不同生产方式对树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果实大小测定表明,平茬和起苗两种生产方式的平均单果重在果实成熟初期最大,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果实不断变小,在采收末期才开始缓慢上升,同一日期内起苗处理的平均单果重比平茬的大,在采摘中后期较明显(图2a)。但采收初期平茬栽培的最大果重在整个采收期最大,采收半个月后平茬栽培的最大单果重小于起苗栽培,在采摘末期,达到最小值。但最大果重两个处理都呈现下降,起苗的最大果重比平茬的大,这可能与单个枝蔓上果实的成熟数量少有关(图2b)。

图2 不同生产方式对平均单果重和最大果重的影响

平茬和起苗两种生产方式采收过程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波动性上升,9.9日产量高峰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下降,随后可溶性固形物上升,起苗生产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变化比平茬生产的变化较剧烈(图3a)。两种生产方式的果实的总酸变化趋势与可溶性固形物变化波动基本一致(图3b),两种生产方式的糖酸变化为高糖高酸或低糖低酸。而整个采收过程中果汁的pH值变化平缓,采摘初期pH约3.0,采摘中后期pH约3.5(图3c)。

图3 不同生产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2.5 不同生产方式对树莓生产管理用工的影响

秋果型树莓比夏果型树莓劳动力投入少,目前生产栽培面积越来越大。秋果型树莓劳动力主要投入在修剪、清园、采摘等方面。2019年调查记录了平茬区和起苗区的管理用工量差异(表4)。结果表明枝蔓快速生长期平茬区每亩修剪用时9.2 h,去除43%枝蔓,留枝量为11248个,起苗区用时5.7 h,去除39%枝蔓,留枝量2874个;平茬区每亩清理枝蔓用时2.8 h,起苗区用时1.6 h。现蕾期平茬区修剪清园用时1.8 h,去除13%枝蔓,留枝量为9748,起苗区用时0.5 h,去除4%枝蔓,留枝量2764个。因此在修剪和清园方面,起苗生产区比平茬区修剪清园用工量减少43%,采摘用工量减少约46%。

表4 不同生产方式对树莓生产管理667 m2用工量的影响 h

3 讨论与结论

树莓容易产生根蘖枝,秋果型树莓果实生产是利用春季萌发的根蘖枝当年可开花结果特性进行果实生产的栽培方式;同时,树莓根蘖枝多,根蘖繁殖成为树莓种苗繁殖最简单、方便的方法,造成目前主要用根蘖苗建园[6-7]。本研究表明种苗繁育和果实生产兼用园,萌芽期、枝蔓生长期、现蕾期拉长,这与土壤中粗壮的根系连着根蘖枝被起走,残留的根系主要是侧根、须根和极少量的主根,而主根营养贮备多,萌发早,侧根和须根较细和短,营养贮备少,造成隐芽萌发晚、瘦弱,进一步形成萌芽时期、枝蔓快速生长期拉长,现蕾期的现蕾率仅为纯生产园的7%,果实成熟期延迟。这与王红等人认为平茬修剪可以提早秋果型红树莓的初花期和果实初熟期一致[8]。

起根蘖苗极大地减少了土壤中根系数量和质量,造成根蘖枝减少74.6%,果实产量减产54%,残留的细、短根系萌发的根蘖枝主干变细,植株呈现显著性变矮,平均单果重减小、最大果重变小。起苗试验区的根蘖枝萌发率为平茬的25.4%,造成修剪、清园的劳动力减少43%。而起苗和平茬两种生产方式对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果汁pH值等没有显著性影响。研究表明,树莓生产,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不提倡冬季起苗,最好采用纯生园的生产方式。但若树莓园种植时间超过8~10年时,可以进行一次起苗或旋耕碎根处理,以更新根系,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9]。

猜你喜欢
萌芽期枝蔓起苗
枝蔓牵引促进金艳猕猴桃优质高产
猕猴桃枝蔓粉碎发酵还田试验初探
幽幽花雨
萌芽期|春秋战国
特色农业“顺地”起苗——“让什么样的地产什么样的粮”
植树造林苗木的起苗和选苗技术分析
冠县春季低温霜冻与早熟大樱桃冻害气候分析
不同玉米品种萌芽期抗旱筛选
根域加温对塑料大棚内葡萄芽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水热法合成枝蔓状CdS纳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