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伟 张 骁
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1脑病二科,2肾内科,武汉 430300
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是指一类无明确前庭功能障碍的慢性头晕,由Staab和Ruckenstein于2004年提出,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眩晕、偏头痛、耳鸣、失眠、躯体不适等[1-2]。60%~70%CSD患者通过5-羟色胺选择性重摄取抑制剂(serotonin-selective reuptake inhibitor,SSRI)、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可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80%患者可持续用药,20%患者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诸如胃肠刺激、睡眠紊乱、性功能障碍等[3]。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眩晕”“郁病”范畴,病机在于肝阳上亢,治以滋水涵木、平肝潜阳。滋水清肝饮出自《医宗己任编》,具有滋阴养血、清热疏肝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阴虚肝郁等病证。盐酸曲唑酮为特异性SSRI,能选择性拮抗5-HT的再摄取,笔者采用滋水清肝饮联合曲唑酮治疗阴虚阳亢型CSD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过程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阴虚阳亢型CSD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男28例,女42例;年龄(50.83±7.01)岁,年龄范围为32~76岁;病程(9.68±4.75)个月,病程范围为4~15个月;高血压19例。对照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48.59±8.45)岁,年龄范围为35~75岁;病程(11.06±5.63)个月,病程范围为5~17个月;高血压1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西医诊断标准[1-2]:3个月以上的慢性非旋转性头晕或主观性平衡失调;无法完成精细的视觉任务;无法耐受复杂的运动,例如自身运动或环境中物体移动;排除继发性头晕原因,如耳科疾患、前庭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导致头晕的治疗或明确引起头晕的药物等;颅脑CT/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轻度的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尚不足以对临床症状作出解释。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文献[4],主症为头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次症为心悸、耳鸣、失眠、健忘;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合并有脑梗死、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导致眩晕的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入组前3个月内服用过其他中药制剂或5-HT受体拮抗剂。
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曲唑酮片(美时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医药产品注册证号HC20171014),首日50 mg,次日开始100 mg,分2次口服。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滋水清肝饮,方药组成:熟地黄12 g,当归15 g,白芍18 g,酸枣仁30 g,山茱萸20 g,茯苓12 g,山药50 g,柴胡12 g,牡丹皮10 g,泽泻10 g,川楝子6 g,天麻15 g,芡实15 g。由本院煎药室熬制后密封包装成袋,每袋200 mL,1袋/次,3次/d。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参照文献[4]拟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 眩晕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 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虽有轻度目眩及头昏沉,但无自身及周围事物的旋转漂浮感,对日常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有效 头昏或眩晕减轻,自身及周围事物仍有轻微旋转漂浮感,对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影响,但尚能坚持工作;无效 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并无改善甚至加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主观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中文版[5]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情绪E、功能F和躯体P共3个条目,共有25个子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眩晕症状越严重。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8 d,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完成检测。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86%(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70,例,%)
治疗前,2组患者DHI评分、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DHI评分、5-H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5-HT水平比较
目前治疗CSD的方式主要包括前庭康复训练、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3],其中前庭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疗程较长、效果不显著,导致患者治疗信心易受挫;药物治疗缺乏特异性,且药物副作用大,故而患者依从性差。许多CSD患者反复就诊,受病情困扰,因担心意外甚至需佩戴护膝、护具生活,对于患者的生活、心理、经济造成极大负担,影响患者自尊,造成严重心理问题。诸多研究[6-8]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CSD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病情复发。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肾,以风、火、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肾阴亏于下,肝阳亢于上,肝阳上亢化风、化火,扰乱清窍,发为眩晕。“滋水涵木”是指用滋肾阴而达到润养肝阴方法,多用于肾阴亏、肝阴虚、肝火有余等证候。滋水清肝饮由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化裁而来,可用于肾水不足之证。其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滋补肾阴,当归补肝血,柴胡、川楝子舒肝气,白芍柔肝缓急以止痛,牡丹皮、栀子清肝泻热,泽泻、茯苓渗水湿,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而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养阴、清肝泻热之效。
目前西医多用条件反射假说与大脑警戒系统假说来解释CSD发病机制。超敏姿势反射及自发条件反射使得机体对运动刺激和反射更为敏感,威胁反应的激活使得运动刺激的感知增强,长期的超敏状态会让良性的日常生活环境变为恶性刺激。CSD潜在病理生理过程与人自身的威胁反应系统和焦虑气质有关,焦虑是CSD精神生理模型的核心内容,心因性CSD与焦虑特征显著相关,交互性CSD与神经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DHI评分、5-H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滋水清肝饮联合曲唑酮治疗CSD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5-HT表达水平。5-HT能神经通路是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对头晕产生影响的通路之一,而头晕、平衡障碍亦可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研究[9-10]表明,丹栀逍遥散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六味地黄丸通过促进中枢5-HT释放,提高内源性吗啡肽的分泌,后者可消除紧张、烦躁等症状,改善不安的情绪,同时还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生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综上所述,滋水清肝饮联合曲唑酮治疗可有效改善阴虚阳亢型CSD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5-HT水平,其具体调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