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斌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生态环境局,福建 福州 350300)
福清市是福建省的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在我国东南方向靠近北回归线,为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21.1 ℃,雨季、干季分明。一般情况下,每年降水多集中在3~9月,雨量较充沛,10月至次年2月为少雨季节;且7~9月多有热带气旋(台风)影响。福清市地面水资源总量12.74亿立方米,境内12.16亿立方米,容水0.58亿立方米,境内河道长度为210.79公里,水源大部分来源于西北,属于独立入海水系,流程相对较短,境内流域面积约1 101平方公里。市重点河道包括两江十溪,两江为龙江和淘江,十溪包括太城溪、大北溪、虎溪、关溪、渔溪、迳江、大坝溪、三叉河、一都溪和占泽溪。
根据福州市福清环境监测站2018~2020年,在福清市政府网上公布的福清市水环境质量月报显示,福清市淘江、虎溪、一都溪水质常年为地表水Ⅲ类,关溪、太城溪、大北溪常年为地表水Ⅳ类,而龙江、大坝溪、渔溪、迳江、占泽溪、三叉河监测断面水质常年在地表水Ⅴ类左右徘徊,由此可见福清市两江十溪的水质在地表水Ⅳ类以上的仅占50%。
在2019年5月,福清市龙江海口桥国控断面水质监测为地表水Ⅴ类。经调查分析,导致福清市水环境水质较差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齐抓共管,一岗多责,一责多岗”是很常见的管理漏洞。如基层水环境的管理人员常身兼数职,分管水质的部门领导也常常变动,水环境管理的相关部门之间常存在配合不力以及推诿扯皮现象。第二,人们保护水环境的意识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水环境的治理工作中来。第三,水污染治理缺乏统一的制度管理、技术标准以及资金投入。第四,水环境治理所需的财力物力投入较大,但渠道单一,且后期治理和监管缺乏持续性。
为了加强水环境的治理,强化水环境管理的主体责任,在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福清市于2017年开始成立河长制,并同时建立了六项河长制度(1.河长责任制度;2.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3.建立例会和协调推进制度;4.河长制巡查制度;5.举报投诉受理制度;6.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制度)。然后,根据福清市河流的实际情况开始推行市委书记、市长双河长制和市、镇、村三级河长制。其中,有26个镇街农场目前有市级、镇级河长共五位(市委书记市长市级双河长、分管水利生态住建副市长为三位市级副河长、镇街农场书记镇长52名乡镇级河长)。首先,384个村级巡河员执行巡河工作(并依照福州市委市政府要求成立每月河长日,每个月14号为河长日,各级河长带头巡河);各河长要履行好过问、督查、约谈等职责。其次,还进行了市河长办人员结构的完善,组成了由市水利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水利、生态、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抽调人员为成员单位的市河长办。福清市河长办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是综合组、水质组、宣传组和督导组,以此来细化工作,因此,河长办要做好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加密检测、考核考评、约谈问责以及工作情况的上报[1]。
针对福清市水环境水质较差的成因,福清市河长制采用多渠道解决。
(1)制定并实施各类水质提升、河道整治规划及方案。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城乡污水管网建设、生态补水工程调控、工业企业废水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化水厂养殖、入河排口整治,已完成了全市24个镇街、2个农场试点的规范化建设。
(2)创建了智慧河长APP,可覆盖全市26个镇街农场,同时共211个巡河专管员每天开通手机同步巡河,实时监控巡河GPS轨迹,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上报。且还要将在巡河发现的问题总结成“两单一表”,便于各责任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和先易后难的顺序分类逐步整治,并采取回访制度,确保表单上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2]。
(3)河长办建立日常水质档案,坚持河流水情况的档案建设,做到“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河一长”,严格属地管理职责,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河长公示牌和标识,在标识牌上标注12314监督举报电话、省级河湖长制96133监督联系电话、公示牌编号、中国水利微信公众号及二维码,并及时进行日常维护维修。
(4)市河长办还组建了“万人巡河”、无人机巡河志愿队,并发动群众及摄影爱好者常态化开展巡河活动,且对福清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每月一次的巡河工作。
(5)针对海口桥国控监测断面超标的问题,在市原有国控断面和省控断面等30个水质监测断面的基础上,在河道汇集处、入江口、入海口及镇街交界处等区域增设了59个市控水质监测点,并委托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每月2次的取样监测,并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同时,由福州市环境监测站委托第三方水质检测公司每月对水质进行监测结果比对。
(6)全市计划三年内水污染攻坚投入资金66.7亿元,分别用于源头治污、末端截污处理、长效保洁巩固、综合整治等。
(7)在工业污染源方面,已全面完成了流域内236家工业企业排污许可证的发放,61家工业企业在线监控设备安装,588家散乱污企业整改,关停取缔434家企业,149家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整合5家企业。针对餐饮业污染源的整改,截止2020年已全面完成区域内27家大型酒店以及121家单位食堂和学校食堂隔油池规范化建设,技术指导1 771家小型餐饮店,其中638家餐饮店已符合第三方专业机构的验收标准。
(8)在农业污染源治理方面,已全面完成95户土池养殖、28家鳗场、32家禽养殖场,共计2 778亩退养工作。
(9)在生活污染源治理方面,已全面完成了流域内2 655户三格化粪池“回头看”,409处生活垃圾点整改,93处陈年垃圾清理,7座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改造提升。
(10)全面开展管网清疏,对城区604.245公里的排水管网全面开展排查修复工作,摸排出三四级病害13 375处、市政管网错接混接1 025处,并完成43个排水管网病害修复、27个管网改造项目,已完成了城区1 162个管网修复改造。
(11)针对龙江流域缺水的情况,采用数学模型研究,最终明确通过重塑河床、退养还河、退养还滩等工程措施,开展生态补水,共实施22次生态补水,总补水量2 164万方,实现了增加龙江的水体容量,提高生态基流,降低污染物浓度的效果。
(12)选取9个镇街11个村(居)开展雨污分流试点工作。目前,6个试点村(居)已完工,剩余5个试点村(居)均已进场施工(其中两个村已完成98%以上的工程量)。
福清市海口桥是龙江的入海口,全市唯一的国控监测断面,该点水质对判断福清市水质的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在2018年以前,福清市龙江海口桥国控断面水质常年在Ⅴ类和劣Ⅴ类之间徘徊,河长制成立后水质已明显有所改善。故在用河长制成立后,以福清市龙江流域海口桥国控监测断面2018~2020年的三年水质数据为例进行评价,具体内容详见表1、图1[3]。
表1 2018~2020年福清市海口桥国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表
从表1和图1可以明显看出,海口桥国控断面水质中的化学需氧量指数COD、高锰酸盐指数IMN、溶解氧DO三年来呈明显下降趋势;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总磷TP项目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期间略有升高;而氨氮NH3-N和总氮TN指数呈上升趋势,考虑到2018年到2020年福清市属于枯水年,旱情较重,由此引发了河道内污泥富集,流动性较差,导致总磷、总氮、氨氮指数不稳定或略微上升,但可以判定海口桥国控断面的水质总体呈现逐年改善趋势。而由福清市龙江办所提供的水质数据,海口桥水质均值在2018年判定为劣Ⅴ类,2019年为Ⅴ类,2020年为Ⅳ类,水质呈逐年提高现象,所以可证明这一结论[4]。由此可见,经过各级河长的共同努力,海口桥水环境质量明显有所改善。到2020年11月份,龙江国控监测点的水质检测值已经提升至Ⅳ类,顺利完成了年度考核目标。
图1 2018~2020年海口桥国控断面水质变化
对于水环境的治理,需要各级河长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合作,更需要加强跨区联合和跨部门的合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调查研究各污染源的性质以及来源去向,加强上下游的联动,联合制定治理方案。同时,要严格执法,对于给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惩处。
各级河长在工作中要加强自媒体建设,要与报社、地方宣传部门做好沟通,定期开展水流域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可通过文字报道或直播等形式强化人们对于水环境治理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典型工作报道,推广先进技术和有效的治理办法,调动人们对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其愿意投入到水环境保护中来[5]。同时,要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全党动员、全民参与、镇街吹哨、部门报道,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共享,在已有的管理信息网络建设上实现各级河长、河长办和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以及定期召开会议和交流工作经验[6]。
资金问题是制约福清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级河长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积极做好绿色信贷,协同相关部门完善自身的征信体系建设,河长和河长办应带头大力发展河道经济和旅游业,从而达到引入多元化投资的目的。如可以通过争取国家支持补一块、省市县财政拿一块、政府债券筹措一块、社会资本融资一块、集体经济投资一块、群众缴纳一块的“六个一块”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福清市水环境的治理在河长制模式下取得了有效进展,提高了污水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水环境总体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在水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实行河长制,有利于改善以往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职责分配不明确的问题,解决了治理中的重点和难题。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水环境的治理不会是一蹴而就,在治理期间水质很可能会有反复反弹,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坚持河长制的管理,落实各级责任,最终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