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突出特色 讲好桂林红色故事

2021-12-21 02:02王光星
新闻潮 2021年11期

王光星

编者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学常新;中国革命历史是很好的营养剂,催人奋进。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既是主流媒体的政治责任,亦是光荣使命。作为地方党报的《桂林日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积极作为,守正创新,挖掘桂林红色资源的价值,寻找桂林红色文化的力量,同时,紧扣“扬正气、接地气、聚人气、有朝气”四个关键词,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意义重大、独具匠心的策划报道,有力促进了桂林市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入开展。

【摘 要】在中国革命史上,桂林堪称一片红色热土,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桂林日报》把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作为2021年提升办报水平和质量的重要课题,紧扣“扬正气、接地气、聚人气、有朝气”四个关键词进行有益的创新与探索,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策划报道、专题专栏和特刊,形成红色文化全覆盖的宣传效果,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

在中国革命史上,桂林堪称一片红色的热土。2021年4月,正当桂林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桂林,并参观了位于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深情地说:“我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目的是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了桂林市广大党员干部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神与斗志,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指引了明确方向和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桂林地方党报,《桂林日报》深感荣幸、深受鼓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并以此为契机,着力提升新闻报道政治和业务水平,守正创新,突出特色,注重实效,让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更有深度、力度和温度,凝聚起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磅礴力量。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2021年2月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桂林日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有力促进桂林市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

如何在新的舆论形势下进一步掌握好党报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入脑入心、生动鲜活?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更好更多地转化成服务桂林的精神动力?《桂林日报》把这一系列课题作为检验2021年提升办报质量和实践“四力”的重要标准。为此,《桂林日报》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桂林特色的原则,紧扣“扬正气、接地气、聚人气、有朝气”4个关键词,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深度、力度和溫度,进行有益的创新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扬正气 讲好红色故事

党报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2021年最重要的主旋律是“讲好百年大党的故事”,最大的正能量是“学习传承党在百年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为此,《桂林日报》以“扬正气”为基调,以“阵地意识”为抓手,在加强策划、不惜版面、广开栏目、频发特刊4个方面不断发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一、加强红色主题策划

在认真梳理桂林本地红色历史文化脉络的基础上,把加强主题策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做到每月有小策划,每季度都有大策划,《桂林日报》版面上始终不缺乏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通过这些视角独特、构思精巧、主题鲜明的策划报道,《桂林日报》讲述的红色故事有新的看点,内容更鲜活,更贴近读者。

二、开设红色主题专栏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同时结合自身所策划的内容,《桂林日报》开设一批红色专栏,使之成为牢固的红色文化宣传阵地。例如《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党史学习每日一题》《晒晒我的传家宝》《数风流人物》系列展示专栏等。

三、推出红色主题特刊

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或重大节日期间,以特刊形式进行重大主题报道,形成强烈的宣传氛围,起到强化学习教育的作用。例如,2021年4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的前夕,《桂林日报》推出以回顾湘江战役历史、弘扬湘江战役精神为核心内容的12版特刊《忠魂与丰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在党的百年华诞7月1日这天,推出16版特刊《唱支歌儿给党听——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东方红》《社会主义好》《春天的故事》《中国梦》等4首歌曲为主线,立足桂林本地视角,展开一幅桂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壮丽画卷。

四、形成红色文化全覆盖

为确保上述策划、专栏、特刊的顺利推出,《桂林日报》还确定了为“讲好红色故事”不惜版面的方针,为红色文化传播、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优先保证版面。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2月至10月中旬,《桂林日报》用于党史学习教育、报道红色文化内容的版面超过300个整版,形成红色文化全覆盖的宣传效果,对桂林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事实证明,只要导向正确、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党报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对社会舆论所产生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仍然是巨大的。

接地气 讲好桂林故事

讲好红色故事,内容一定要与读者有贴近性,红色革命的历史,才更容易为读者所了解、所接受,才能提升红色文化的引领力、感染力、向心力、凝聚力。《桂林日报》坚持“接地气”的新闻传播规律,使之成为讲好红色故事的准则。

在中国革命史上,桂林堪称一片红色热土,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从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桂林建立当地第一个党组织开始,就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书写一篇篇共产党员为追求理想信念和谋求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丽诗篇。湘江战役、抗战文化等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最能引发读者共鸣,激活读者血脉深处的红色文化基因,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为“接好地气”,《桂林日报》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开拓思路,确立多元传播目标导向

从发展的观点看,具有鲜明地方特征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具有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的教化功能,还兼具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以及树立城市人文形象的媒介功能。为此,《桂林日报》在深度挖掘本地红色资源过程中,积极开拓思路,确立多元传播目标导向,立足干部群众党史学习教育,服务桂林地方发展和城市形象维护,充分利用桂林红色资源优势和特点,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播风格。

二、不遗余力,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挖掘

针对桂林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红七军长征过桂北、中央红军长征过桂北、湘江战役、桂林抗战文化城、桂北游击队战斗史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历史文化,《桂林日报》都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这种对桂林本土红色历史的精准挖掘,带给读者极具个性化的红色记忆的同时,也提高了桂林地域社会的文化自信。

三、拓展内容,深读红色历史文化内涵

为避免以往红色文化报道一般只是把内容集中在遗址、纪念场馆、纪念碑等物质对象上,对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的缺陷,《桂林日报》努力从器物、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更深刻地解读本地红色历史文化。

(一)器物层面

桂林有许多革命战争和重大革命事件的发生地、重要会议会址、重要机构办公地旧址、名人故居或纪念堂、革命烈士陵园、各类纪念馆等。《桂林日报》策划了主题为“红色足迹”的系列报道,记者足迹走遍桂林十一县六城区,访遍各地红色遗迹、遗址、纪念场所,展开与之对应的红色革命历史故事的追溯。

(二)精神层面

桂林有着许多鲜明反映共产党员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战斗精神、勇敢精神等精神谱系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尤以抗战文化精神、湘江战役精神等最为著名。例如《数桂林风流人物》《抗战文化城桂林》系列报道以及特刊《忠魂与丰碑》等,全景式再现历史,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三)制度层面

红军过桂北时期制定和留下的民族政策和土地政策,桂林地方各级党组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严格执行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所取得的成就。这些制度层面的报道,在《桂林日报》的宣传报道《问漓哪得清如许》特刊、《小康圆梦》系列报道、《唱支歌儿给党听》特刊等有所体现。

聚人气 服务桂林读者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是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党史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并感悟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进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传承和践行这些精神,新闻宣传在凝聚民心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桂林日报》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中坚持“以读者为中心”原则,与党员干部平等交流、吸引读者广泛参与,凝聚人气人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红色故事讲深、讲透、入脑入心,引导干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为此,《桂林日报》通过创新报道形式聚集人气,抓住“专题”和“图片”两个关键词发力。

一、在讲好红色故事的过程中着重报道的专题化

在新闻报道的手法中,专题报道具有整合资源、聚点切入、全景覆盖、多维透视的传播优势。因此,《桂林日报》在讲好红色故事的过程中着重报道的专题化,无论策划、专栏、特刊,都围绕红色历史文化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特别的视角展开,形成系列化、专题化。如此,一组专题报道的内容看上去是被进行了“碎片化”处理,对于习惯快餐式阅读的年轻受众来说,这种碎片化、片段式的信息更容易被快速接收、吸纳,再经过专题系列的碎片累积效应,读者最终形成对内容的记忆整合,更便于读者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比如,《桂林日报》用3个月时间连续推出《晒晒我的传家宝》专题策划,号召广大读者把自己或者父辈留传的、能够反映出某一个时期的红色文化或者红色历史特征的物件照片拿到报纸上展示,通过一个个片段式故事的讲述,用专题的形式将其有机串联,最后给读者呈现对黨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印象系列。这组专题策划吸引了年轻读者广泛参与。他们认为这种通过身边的人讲述的“有物证”的故事,是对红色文化“前世今生”的革命故事生动有趣地展现,而不是“空洞的与现实无关的说教”,更容易传递故事背后丰富的革命思想。

此外,《桂林日报》从2021年6月开始还推出了特别策划专栏《向党说句心里话》,广泛邀请广大干部群众参与。记者走街串巷、走进田间地头,倾听一个个普通党员干部的心声,通过讲述个人经历的故事,反映出个体人物和他们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对党的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这个专栏每天推出,持续报道了2个多月,与市民读者产生了良好互动,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

二、在版面上大量使用图片再现红色历史

在纸媒进入“读图时代”的环境下,图片对于红色历史文化的表现力越发凸显。因此,《桂林日报》在一系列专题、策划、特刊报道中,都在版面上大量使用图片,并经常推出视觉专版,满足读者的读图需求。特别是经常运用图片“今昔对比”的独特效果,向读者形象生动地展示桂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改天换地的成就,用实景育人,避免直白空洞的说教。

与此同时,《桂林日报》还充分注重版式的视觉效果,对一些专题或者特刊的版式进行大胆创新,大面积进行图片的剪裁运用,使版面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冲击力,对广大读者产生一定的阅读吸引力。例如,2021年推出的《问漓哪得清如许》《忠魂与丰碑》《唱支歌儿给党听》3组特刊,都进行了非常独特的版式设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很多读者还特意收藏这些特刊。

三、在讲好红色故事报道中遵循几个原则

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桂林日报》党史学习教育这个平台,《桂林日报》在“讲好红色故事”的报道中切实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音准“上调”,触点“下沉”

在坚持正确导向基础上,以服务读者为重点,贴近读者需求,调动读者参与热情,通过积极互动的方式弘扬红色文化价值观。

(二)坚持“亲民”而不“清高”

坚守红色文化面向人民大眾的立场,既重视理论和文化内涵的深层次解读,也大力对红色故事进行通俗化讲述和本土化传播,以通俗、生动、鲜活的语言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三)坚持“通俗”而不“媚俗”

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既要将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观、精神内核与理论思想转化为读者愿意读、读得懂、喜欢读的通俗化故事,又要杜绝为了迎合部分公众趣味而把红色文化变成附庸“时尚”的庸俗艺术的现象。

《桂林日报》充分利用党媒这个强有力的平台凝聚人心,形成“天天讲红色故事,时时学红色文化,人人悟红色精神”的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氛围,激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之情,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有朝气 吸引年轻受众

互联网时代,年轻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给传统纸媒带来很大挑战。如何以符合现代传播潮流的形式,来促使年轻受众接受、理解和认同红色文化?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桂林日报》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党报这个优势,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吸引读者眼球,同时,利用桂林日报社所拥有的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手段,不断传播红色文化,形成空间上多点、时间上延续的互动,增强党报的朝气,跟上时代的步伐,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

2021年2月,桂林日报社新闻客户端率先在《第一时间》开设《庆建党百年 谱八桂新篇》《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将桂林市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宣传报道及时传到网上,传递给移动手机用户。同时,充分运用桂林日报社新媒体旗下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通过短视频、新闻直播、H5等传播方式,将大量桂林红色故事亮点展现出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其中,“桂林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的《这套珍藏了43年的军服背后……》《庄严宣告!天安门广场沸腾了》《桂林市各族各界代表共同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等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报道,总阅读量超过10万+,《全部交光 | 90岁的老党员清醒后第一句话……》等多个抖音短视频,播放总量超100万次,点赞数达9800多个。

与此同时,《桂林日报》还把重要节点和重大节日所刊发的特刊版面,及时通过新媒体技术制作成H5作品,在桂林日报社多个新媒体平台发布。比如《问漓哪得清如许》《忠魂与丰碑》《唱支歌儿给党听》等几个特刊,当设计精巧而美观、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版面被制作成H5,转化为网络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时,获得网民的高度评价,年轻网民纷纷主动转发,使得这些红色历史文化内容得到广泛传播,也极大提升了《桂林日报》的影响力及美誉度。

此外,《桂林日报》还非常重视一些优秀红色故事在网上的二次发酵,积极鼓励和引导网民参与相关互动和发帖,记者再进行新闻追踪报道。很多网民与《桂林日报》通过网言网语充分互动,对党媒产生新鲜的认识,激起情感认同,有效提升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认同度。

纸媒提供深度的解读、完整的叙事、精彩的图文,新媒体则运用自己的移动平台和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感知功能融为一体,将抽象复杂的红色文化转化为年轻读者更易于接受的认知方式,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的阅读体验。

引领全社会真学、真信、真用党史

通过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中媒体融合的有益尝试,人们看到了全媒体时代党报党媒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活力、合力以及未来发展的巨大潜能。

党史学习教育的对象是人,能否从内心说服人,让人真学、真信、真用,才是检验宣传工作是否做到位的标准。作为党报,更需要对红色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进一步研究透彻,把更好更多的传播手段充分运用起来,方能把红色文化精神转化为干部群众实践的物质力量,转化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责任编辑:黄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