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淇
摘 要:工藝美术专业的传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以及表现形式的设计。高校应对这些内容进行不断探索改革,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传承发展。但目前高校在设计人才的培养方面并不完善,社会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比例不匹配,市场非常缺乏具有高专业水准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立应用型人才新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工艺美术专业实现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088-03
高校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为:应用和创造同时开展,智商和情商共同培养,做好专业基础培养工作,以提升实践能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专业人员。为实现培养目标,高校一方面要有充沛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要有能够相匹配的硬件设施,还要有新时代的发展思想。因此,做好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一、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做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首先需要明确教师队伍培养的目标,明确教师队伍的整体需求。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现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已经不相符,并且由于受市场资源等的影响,工艺美术院校开展项目化实践教学较少,因此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经验也比较缺乏,对市场或针对某一个项目所进行的工艺设计活动较少。
具有丰富经验的工艺美术传承者往往在民间,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工艺进行设计和制作,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学院制的教育和学习,因此没有选择教师行业,这也是造成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比较缺乏的原因之一。除了上述原因,有工艺美术专业的学校大部分并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专业的教学方法展开研究。老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主观意识较强。虽然课程的大纲和教学目标很明确,但是在实际教学时往往有所偏差,出现了教师资源浪费的情况。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的方式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通过此种方式,能让企业资源和学校内部进行合作,弥补了教师资源缺乏的现象,也有助于高校老师的个人成长;另一方面也让教学内容更加和社会需求接轨,学生可以设计出满足市场真正需要的工艺美术产品。学校可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工艺美术设计人才 [1]。
高校对于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需满足共享服务平台的发展。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对于相关设计人才的动手能力培养比较缺乏,和以往偏向于书本教学的模式有很大关系。对于设计活动教学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以此种服务形式走向社会,因此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应扩大设计活动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此行业,为行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工艺美术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实训场地以及各种实践设备等,不是单单依靠学校工作室、实验室就能够满足。校企合作是实现互惠互利发展的基础,能把学校之外的实践设备作为学校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尽早接触真实的生产环境,参与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制作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工艺美术的认识。此外,学校内的教师资源也可以帮助企业开发相关产品,并参与他们的研究设计,从科研方面提供帮助,有力促进企业的后续发展,把学校和企业发展盈利互相实现,达到理念教学的目标 [2]。
因此,对于课程教学的设计,高校需要改进人才培养的方式。对待工艺美术教育观念,也需要综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艺术理念,将新时代工艺美术技术和对学生培养的方式以及对市场发展方向的概念加以整合。
二、实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
(一)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基础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
教师作为培养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因素,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也是文化传承的传播者。所以,打造一支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理念前沿、教学模式先进的团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学校的工艺美术教师队伍可以进行如下改进:由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展开科研活动,总结国内和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并且用长期发展的眼光来设计课程;把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发展的主力军,重点培养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专业培训,并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老师通过不断学习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教学实力,从而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落实,学校应重视对“双师”模式的构建,可以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工艺美术大师进入校园举办讲座,传授丰富经验,补足学生在工艺美术动手实践方面的短板;邀请校外知名设计师到学校授课,将先进理念融入工艺美术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详细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与校外的老师合作之后,校内教师建设也不能放松,专业实践老师应该更加重视对自身实践技能的提升,从而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 [3]。
(二)重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发展模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由于学校难以提供环境独立、设备先进、设施完善的实践场所,因此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多方合作进一步完善。首先,企业作为院校的教学实践基地,可以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场地和设备,为教学提供硬件支持和设备保障。
其次,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当下流行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掌握市场的发展方向。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制作,锻炼实操技能,了解工艺美术的制作流程,增加对工艺美术专业的了解。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出来的工艺美术品能够进入市场并受到人们的喜爱,会大大提升学习兴趣和热情。
再次,高校老师也是企业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点,可以参与开发新的项目和设计方案,为企业带来新活力,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互惠互利,同时能引入企业的横向课题。此外,使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发展模式也可以为企业进行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同时也可以选择“1+1+1+1”的发展方式,带动多学科发展。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选择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的教学模式,是高校工艺美术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重点方式。
三、增进课程体系设计,重视培养模式创新
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设计应将工艺美术行业工作需要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作为培养方向,确保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并运用工艺美术知识,把基础的理论作为发展的基础,并且增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高校应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课程体系设计出合理的框架,体现和突出工艺美术专业的特色,加强对学生专业实操能力的培养,让课程之间既能够保持关联性也可以突出重点。由此促进高素質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现,重点体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综合发展的教学理念 [4]。
高校应建立具有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具体的课程体系,从建立完善的课程设计角度出发,与专业学科的构成形成密切关系。根据工艺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学科特色以及理论规律等,把课程具体分为理论知识基础和项目化实践课程两大模块,并分阶段、分工艺,按照材料与工艺、造型与工艺、装饰与工艺等几个领域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从而能够形成互相关联、首尾呼应、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需要在艺术基础设计的课程实行新模式教学,通过“2+2”的方式,着力体现高校课题理念,实现老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可以把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作为同等培养方向,帮助学生理解吸收艺术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工艺制作的实践中。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教学,可以为工艺美术专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样的课程设计理念也能够为这个行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带来充足的人才储备,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和人才需求 [5]。
四、结语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以符合现代设计的发展需求,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需要通过多个方面共同实现。对于制订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发展计划、发展模式、发展过程、目标实现、问题解决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打造高素质应用型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计划,并重视加强建设教师队伍,改进校内和校外的课程学习,重视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提供优秀的课程体系,切实培养出能够从事各种工艺美术文化创意设计、生产、研发和管理的创新性应用型工艺美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若鸿. 浅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J]. 陕西教育(高教),2015(01).
[2] 周峰,刘莎. 创意产业的发展与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J]. 研究论丛,2015(02).
[3] 刘永福. 广西民族工艺美术人才的现状与培养[J]. 艺术与设计,2016(02).
[4] 李海翔.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4(35):136-137.
[5] 于娜.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 牡丹,2017(33):110-111.
(荐稿人:胡建平,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