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滢
9日,距《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开幕还有两天。在民间环保组织“野性中国”位于大理古城的办公室里,习惯性穿着速干衣的奚志农和同事,正在为计划于COP15开幕当天发布的短片《巨树》做最后的剪辑工作。
57岁的奚志农出生于大理巍山,从事野生动植物摄影工作已有38年。他曾以德钦、青海为第二家乡,拍摄了大量滇金丝猴、藏羚羊、雪豹等高原野生动物的影像,并在青海启动“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鼓励当地牧民拿起相机拍下家乡的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他也曾为黑颈鹤、绿孔雀、亚洲象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四处奔走疾呼。
此次的《巨树》拍摄计划(以下简称“巨树计划”)源于十年前的一幅照片。2011年,一期《美國国家地理》封面上,一棵3200年树龄、高达75米的北美巨杉照片刻在了奚志农的脑海中。为中国巨树留影的愿望,也开始在他心中萌芽。但由于缺乏无人机等现代拍摄设备与技术,他只能将想法暂时“蛰伏”于心。
直到2018年2月,“巨树计划”在腾冲开启——野性中国的摄影师拍到了高度30余米的大树杜鹃王,但并没有实现攀爬;第二次拍摄巨树,是在大理云龙的漕涧林场,可惜那棵1200多岁高龄的古树,已在早年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死,人们已无缘见到它鲜活的状态;直到今年9月,奚志农与攀树专家刘团玺、蒋文俊以及摄影师柯炫晖,从大理驱车近10个小时,并于次日徒步3小时深入高黎贡山保护区腹地,才实现了最初预想的方案——为这棵巨大的秃杉拍摄一幅全景等身像,并从地面攀爬至树顶,获得大树在不同高度上的细节与生境的影像资料。
在攀爬专家严格依据ISA国际树木学会的安全规则、技术规程、树体保护规程与要求,顺利完成了秃杉王的攀树技术勘探工作,探索出一条既易于攀缘也不会对树造成影响的路线并固定好绳索后,摄影师徐徐向上攀去——这棵尚未测出具体树龄的秃杉与人类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棵在已知资料里中国最高的巨树,终于有了一组信息采集相对完备的“证件照”。
“每一棵巨树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感谢巨树,允许我们以走近它、探索它、记录它的方式向它致敬。”对奚志农来说,这并不是“巨树计划”的终点,前往藏东南等地寻访更多巨树的行程,已在计划之中。
2002年,奚志农创立了野性中国。“我是在乡野中长大的,新鲜的空气、美妙的山水,植根于我的童年记忆。而今天,我看到很多在水泥森林里长大的孩子,都患上了‘自然缺乏症’。甚至可以说,我们整个公众群体对自然的了解都非常有限。”奚志农不无遗憾地说。
“用影像保护自然”是野性中国的宗旨。除了通过记录野生动植物的生动影像来唤起公众对野生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关注之外,奚志农和团队也将所拍摄的资料分享给动植物专家,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持。而在世界级生物多样性的范本区域苍山之上,奚志农建立了中国海拔最高的自然中心。4年来,170多批逾800名志愿者,在海拔3818米的苍山自然中心参与科普讲解和游客服务工作,将苍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魅力,传递给无数普通游客。
谈起自己与野性中国的使命时,奚志农说,“我们会把关于巨树、以及更多自然界美妙的故事,用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视觉语言讲述出来。环保理念的推广,是建立在自然认知的基础上,让公众从懂自然,到爱自然,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我们会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