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科普读本 过度捕捞》
在过去二十年,公众视线主要聚焦于海洋渔业的衰落、世界鱼产量的可持续性以及捕鱼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许多人表示,他们关切海洋保护,以及渔业的可持续化的和消费伦理化。那么,渔业是否面临瓦解?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是否需要寻找方法来替代现有的食物系统?我们是否应该担心持续捕鱼会导致物种灭绝?商业捕鱼是否能以可持续方式进行?一方面关于渔业现有的恶劣状态的担忧被不断放大,而另一方面关于过度捕捞问题的明确科学解释少之又少,人们对实际捕捞的数量及其生态影响仍存在困惑。本书将为过度捕捞及其外围问题提供合理的解释,引导读者从科学、政治、经济和伦理角度看待过度捕捞,从而解答哪些渔场可以进行可持续管理,而哪些不能。此外,作者还就历史过度捕捞、公海渔业、休闲渔业、非法捕鱼、气候与渔场、拖网捕捞、经济和生物过度捕捞以及海洋保护区这些话题进行了阐述。为阐明以上问题的各自影响,简言之,这本书呈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海洋状态的美好图景,并提出解决方案。
《奇妙物种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
《奇妙物种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是一本设计精致的自然百科图书。全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云南作为全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不可替代的自然之美以及云南在物种多样性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全书收录60种分布在云南境内的珍稀动植物图片,涉及真菌、地衣、植物、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昆虫及蜘蛛9大类别,配以生动详实的介绍文字,具有丰富的知识性与极强的可读性,充分展示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以及魅力十足的生物多樣性之美。《奇妙物种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网编著,缘起于“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活动,通过向国内知名生态摄影师征集作品,邀请权威专家学者进行内容把关,《奇妙物种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得以面世。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所收录的物种照片,均由23位国内知名生态摄影师在云南拍摄,部分作品为首次公布。
《水 中国文化的地理密码》
对典型的大河文明来说,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黄河到长江,水孕育了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华文化,主宰了帝王命运,决定了国民习俗和政治生活模式。 在中国,水渗透在从日常生活到哲学思想、从战争到艺术的方方面面,但正如谚语所言“鱼儿看不到水”,我们虽身在其中,却未必感受至深。英国著名科学与科普作家菲利普 鲍尔从地理、神话、哲学、政治、经济、管理、战争、艺术等多个角度,探索了水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关乎国家安宁与国家身份建构;洪水神话诠释了统治者的合法性;水多变的特质使其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和艺术表达的源头和隐喻;水资源管理塑造了国家的治理方式,而水利工程则影响王朝的兴衰;许多战争的起因与争夺水道有关,且发生在水上……《水:中国文化的地理密码》的作者将“水”这一地理因素作为叙事核心,纵横古今,信手拈来,系统翔实地爬梳了水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梳理和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条全新脉络。他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以及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广泛涉猎,让读者从他的叙述中获得了令人着迷的洞见。
《植物与帝国:大西洋世界的殖民地生物勘探》
18世纪,欧洲皇室资助了一批科学航海家,让他们去探索新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挖掘土著居民与植物之间的秘密。这些生物勘探家从新大陆为他们的君主和国家带回了药物、奢侈品和当地的主要物产。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勘探异国的植物,与他们的君主一起创造了植物学的全球文化。本书解释了植物学与奴隶制、好奇心与资本主义之间的隐秘关系,讲述了混杂着残酷和勇气的殖民历史,展现了植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植物与帝国》原作者隆达?施宾格(Londa Schiebinger)斯坦福大学知名的历史学教授,在女性主义科学史领域极具影响力。施宾格引入了“无知学”的方法论体系,探讨了“金凤花”这种植物的性别政治,阐释了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文化因素导致的无知。作者另辟蹊径,以一种植物(而不是某个传奇人物)为中心,探讨了重商主义的殖民扩张中女性身体、性别政治、医药学、知识传播、本土文化、语言帝国主义等殖民地植物学所涉及的丰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