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岩石
提要:财务自由是中产家庭的理财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家庭的资产收入要大于/等于其职业收入,而不是某种固定的标准。
城市化发展到今天,没钱的人烦恼,有钱的人焦虑,坊间最流行的焦虑症关键词之一是财务自由。某机构甚至研究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标准,“贩卖焦虑”的行为更流行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财务自由是什么人的标准?我说过,人有3类,多数人活着,少数人生活,极少数人拼搏!活着的目标群体没有焦虑,因为他们并不追求财务自由,关键是不持有资产,不关心资产价格的涨跌。极少数人选择在杠杆上起舞,寻找一夜暴富的机会,或者投入巨资创业。他们虽然人数很少,却始终是话题的中心,在没有回归平凡的时候,也不追求财务自由。所以,追求财务自由的群体是中产家庭。
中产家庭并不是人口多数,现代城市的家庭更像一个葫芦型的社会,而非人们常说的橄榄球型或枣核型社会。所谓高净值家庭,通常是“二流家庭”,一般都有两种收入:其一是职业收入——可称为职业现金流;其二是资产收入——可称为资产现金流。其也可以分为主动性收入和被动性收入,财务自由是这个群体的生活目标。
严格意义上的中产家庭,“资产”是其核心,根据大类资产的标准划分,可以分为新旧两种:其一是房地产驱动,比如中国的家庭资产中房地产占比达70%以上;其二是证券化驱动,比如美国的家庭资产中证券化金融资产占比达70%以上。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经济处于城市化时代,而美国经济则是过度金融化了。由此演绎,中国经济在城市化完成后,家庭资产的结构将发生变化,证券化金融资产的占比会提升,但未必达到美国现在的样子。
新中产家庭的资产结构变了,但现金流的构成不会变,依然是“二流家庭”。财务自由的标准就不会是某个统一的标准,而是两种收入的平衡。所谓“一个小目标”,那是富豪家庭的标准,是基于金融杠杆的收入模式,不是中产家庭的标准。典型的中产家庭是不会过度使用金融杠杆的。
如果一个中产家庭的职业收入是个常量,这个家庭的基本生活自然是根据相对稳定的职业收入来安排;以此为参照,资产收入就是幸福生活的标准。简而言之,职业收入是生活,资产收入是幸福生活,二者合一就是财务自由。每个家庭的财务自由都是不同的,但基本标准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在稳定的生活基础上追求幸福生活。
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必然伴随着一定的分化,市場经济会进行自我调节,社会就这样自发地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社会公平是规则之下人人平等,无论贫富,人们都在共同追求富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梦想。
富人和穷人都可以去投机,但中产家庭不会这么做。中产家庭的第一目标是稳定,在稳定的前提下谋求财富增长。一旦走进资产驱动的社会,合理配置资产就是家庭理财的关键。所以财务自由是中产家庭的目标,也是合理配置资产的目标。
社会的资产偏好是有序的,从不动产偏好到流动性偏好,再到波动性偏好,偏好升级的顺序反映了风险等级的提升。第一代城市家庭偏好房地产,第二代就不同了,会更倾向于流动性偏好和波动性偏好。所以,证券化的金融财富就会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主流。财务自由是中产家庭的理财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家庭的资产收入要大于/等于其职业收入,而不是某种固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