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中的铺首衔环探析

2021-12-20 00:44张滢
理财·收藏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兽面兽首青铜器

张滢

现代人们常见的铺首衔环是建筑门上的构件,由兽首和连接下部的环具组成。兽首为主体,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装饰性极强,环具是抓起叩响门板的实用构件,可以说铺首衔环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体。

通过对铺首衔环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其起源时间很早,延续时间较长,在中国古代铜、陶、瓷、金、漆木多种器物,以及画像砖石、墓葬棺椁、门建筑遗迹等多个类别上使用,并不局限于门的构件功能,功能多样。早期铺首衔环主要铸造在青铜器上,具有器物装饰和提手作用,春秋战国时期也在陶器上使用,主要是装饰作用,发展至汉代开始使用在墓葬画像砖石、棺木上,与其墓葬规制一样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汉代以后,在门上的使用比重增加,器物上的使用减少,功能演进为今天人们熟知的叩响门扉。铺首衔环的发展,经历了从神秘的神圣象征形象逐渐向世俗化、富有吉祥意味形象演变的过程。

本文从铺首衔环的起源入手,在探究其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具有威严礼仪象征的铺首衔环,解析青铜器中铺首衔环的使用。

铺首衔环的起源

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表明,铺首衔环在中国东起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北起内蒙古自治区,南到广东、广西各省的地域内均有出土,其纹饰原型由青铜器上兽面纹发展而来,从商代至明清发展不曾中断,在青铜器、陶瓷器、木器、画像石、画像砖、墓葬棺椁和建筑的门上均有考古遗存。从文献记载上看,至唐代有“铺首”和“衔环”两个概念,并没有合称“铺首衔环”,而且从铺首衔环主体造型和环具两部分的不同艺术特点和功能可见,其兽首和环具应有不同的起源且独立发展到最后融合。关于铺首衔环何时定名的,文献记载尚不明确,汉代《汉书·哀帝纪》《长门赋》等文献记载均是建筑和门上的装饰,器物上的铺首衔环文献记载罕见,马承源、朱凤瀚等考古研究学者在青铜器专著中曾涉及,将之称为“铺首衔环”或“兽首銜环”,因此本文沿用青铜器上铺首衔环的说法。

器物上的铺首衔环最早出现于青铜器,兽首和环分别由兽首耳和钮衔环发展而来,直至融合一体。铺首衔环与兽首衔环耳最大的区别是,兽首耳为突起圆雕,整体为耳(图1);铺首衔环兽面为接近平面浅浮雕或阴刻,只延伸鼻部穿环(图2)。商代和西周时期严格来说只有兽首衔环耳,还未出现铺首衔环,且主要见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青铜罍上,殷墟第三、四期出土的青铜罍95%以上都铸有兽首衔环耳,演变至春秋时期才出现铺首衔环。陶器上的铺首衔环与青铜器上的铺首衔环出现时间一致,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流行,仿照青铜器的形制,铺首衔环绝大多数都是贴塑上去的。秦汉时期,漆木器出现装饰铺首衔环,有铜制和铁质两种,背后均有插钉,以固定在漆木器上。瓷器上铺首衔环最早出现在汉代,魏晋时期常见,唐代以后少见。从考古发掘情况看,王陵内、王侯墓内都有铺首衔环器物出土,说明在古代铺首衔环较广泛地使用。

青铜器上铺首衔环

中国青铜时代辉煌灿烂,因此青铜器上铺首衔环使用较多,造型多样。根据考古发掘品定名和归类,目前已知使用铺首衔环的青铜器多集中在礼器、酒器、水器和一些生活用具,还有极少数车马器,主要有壶、尊、鼎、钫、罍、甗、瓿、鉴、缶、盆、盘、炉等。青铜器很多器物上都有提手、耳、鼻等附件。商代殷墟中晚期的一些器物,如罍、簋肩腹上已出现以兽面为装饰的半耳,安阳小屯M18:37出土的铜罍,肩部有一对较小的兽首耳,下部没有连接环(图3)。通过归纳,殷商时期的兽首耳没有衔环,西周早期才出现立体兽首耳与环的结合。也正是这一时期,吸收了兽面衔环耳功能和特色,出现铺首衔环。

从纹饰发展来看,铺首衔环的主体兽面纹,早期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崇拜图腾,其发展和青铜器兽面纹发展过程相一致,含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具有祀天拜祖、维护统治权威的特殊含义。早在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就有刻画在玉器、陶器上的兽面纹,兽正面且经过变形,双目圆形,目上有眉,从双目旁有多条密集线条往耳、眉部发射,有的有冠,有的无冠。夏代晚期,青铜器上已出现变形阴刻兽面纹,商代中期,青铜器扉棱上已铸有立体圆雕的兽面纹。

从兽首的纹饰种类看,马、牛、羊、鸡、犬、豕等六畜,象、鹿、犀、兔等野生动物和一些变形的动物,如长鼻兽、蜗身兽都有采用,皆是正面刻画,大眼圆睁、卷耳卷角,看不到嘴巴全部的,至多能画到上颚,省去了张开的大口和牙齿。铺首兽面继承了兽面纹饰无下颚部分、无嘴的造型样式,夸大并延长鼻部以穿环。

河南博物院铺首衔环

河南博物院是第一批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藏品17万余件套,其中青铜器、陶瓷、石器等最具特色,青铜器种类丰富、品级高,先秦时期青铜器极具代表性。下面选取河南博物院藏青铜器,按发展时期顺序,重点赏析不同类别器物使用铺首衔环的情况。

春秋狩猎纹画像铺首衔环带盖铜壶(图4)

壶主要用途是盛酒器皿,最早见于商代中期,流行于西周至汉代。这件壶通高41.5厘米,口径12.3厘米,盖圆顶,上有三个环形钮,钮顶做角状,颈部、上腹、下腹均满饰狩猎纹,腹部鼓圆,饰有一对铺首衔环,下有高直圈足。铺首衔环的兽面方形,兽角向内卷,双眼下方有须状装饰外卷。

战国方格羽纹铺首衔环铜扁壶(图5)

扁壶侧视为椭圆形,一般短颈,腹壁正、背两面较平。这件扁壶通高34.15厘米,口径12厘米,壶口微侈,器腹扁平而圆,中央微鼓,壶身栏格上镶红铜纹饰,肩有一对铺首衔环。铺首衔环的兽面方形,兽角向内卷,双眼下部有须状装饰外卷。

战国蟠螭纹铺首衔环六棱铜壶(图6)

这件壶通高29.5厘米,口径8.6厘米,六棱深腹式,壶体纹饰带分为六个区域,腹部满饰盘曲缠绕的蟠螭纹,腹部有一对铺首衔环,高圈足。铺首衔环的兽面呈倒三角,角外撇,角下小耳,双目圆睁。

战国弦纹兽钮双铺首衔环铜盖鼎(图7)

此鼎通高17厘米,口径15.8厘米,附盖扁圆体深腹矮足式,鼎身素面,盖上有三个卧兽钮,腹部有一对铺首衔环,兽蹄形足极矮,使器底接近地面。铺首衔环的兽面微方,兽角向内卷,双目圆睁。

秦代三角兽面纹铺首衔环铜壶(图8)

此壶通高31厘米,口径9.7厘米,高颈鼓腹式,最宽处在肩部,圈足矮微外撇,壶体纹饰带分为五个区域,壶口饰正倒交错的三角形纹,上部为素面倒三角纹,下部填以阴刻变形兽面纹。腹部及圈足纹饰带饰正倒交错的三角形纹,三角形内阴刻变形兽面纹。肩部有一对铺首衔环,铺首衔环的兽面微方,兽顶微凹呈V形,兽鼻在兽面中部,圆而短。

西汉宽带纹铺首衔环甑釜(图9)

这件器物甑釜分体,整体通高42厘米。釜,圆底而无足,肩上有一对环形钮连接圆环。甑口沿外折,腹部微鼓有一圈宽带纹,饰有一对铺首衔环。铺首衔环的兽面微方,兽顶微凸,小角内卷,兽鼻在兽面下部,窄而短。

西汉嵌松石几何纹铺首衔环铜钫(图10)

钫,方形腹的壶,最早见于战国中期,通行到汉代,西汉改称为钫。此钫通高25.3厘米,口径8.2厘米,颈较细,肩部饰有一对铺首衔环,鼓腹,下有圈足。腹部菱形格纹镶嵌细密的绿松石,大部分松石已脱落。镶嵌绿松石是最先出现的青铜器镶嵌工艺,由于黏合松石需要用树胶,树胶日久失去黏性,所以发掘出的镶嵌绿松石常会脱落。铺首衔环的兽面方形,兽顶微凸,小角微斜,兽鼻在兽面下部,窄而短。

东汉弦纹双铺首衔环铜洗(图11)

洗,日常洗漱用品,出现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这件洗通高10.5厘米,口径22.6厘米,圆形敞口,平底敛腹,器上腹有一圈玄纹,器壁两侧有一对铺首衔环。铺首衔环的兽面为方形,兽角略方而短,面部线条简略,兽鼻宽短衔环。

东汉鎏金弦纹铺首衔环铜奁(图12)

奁,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初见于战国时期,流行于汉代,唐、宋时期材质多样,被女子喜爱。这件铜奁通高15.5厘米,口径22厘米,圆筒形,直壁,上有盖,腹较深,平底下有三个兽形蹄足,腹部有一圈玄纹,外壁有铺首衔环一对。器体采用鎏金工艺,表面黄金层已剥落大部分,露出铜胎。铺首衔环造型呈平面,大眼睛炯炯有神,兽鼻细长衔环,兽眉延伸向上内卷兽角。

东汉鎏金银云龙纹铺首衔环铜甑(图13)

甑是古代炊具,放于鬲上,用于蒸煮食物,底部放一箅片,有孔以通蒸汽。这件甑通高5.5厘米,口径10厘米,从尺寸来看不是实用器。甑口外折,斜直壁,深腹,肩部饰正倒交错的三角形纹,纹下有一圈玄纹,饰有一对铺首衔环。下腹部饰有云龙纹,底部有圈足。器身内外采用鎏金工艺,灿烂夺目。

清仿大明宣德款狮首衔环三足铜炉(图14)

炉,烧炭、焚香用具,是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这件炉通高9厘米,口径8厘米,敛口鼓腹,平底,素面蹄足,上腹饰有一对铺首衔环。宋代以前焚香时多用陶、青铜、瓷炉,明宣德年间宫廷用黄铜铸造铜炉,参照《宣和博古录》和《考古图》等宋书籍,并内库收藏的柴、汝、官、钧、哥、定各大名窑器皿形制,设计铸造出“宣德炉”。此炉青铜质,是仿照了“宣德炉”的造型,上腹铺首衔环的兽首部分,采用北魏时期传入的狮子造型,猪鼻,粗眉大眼,眉上两角,角尖上卷,角外侧有耳。

清兽面纹铺首衔环三羊铜尊(圖15)

尊,青铜礼器,大型或中型盛酒器,流行于商代前期稍晚到西周中期,春秋晚期短暂复兴,其后虽被瓷尊等取代,但各时期均有。这件尊,侈口,口径接近肩宽,肩部丰圆,下腹部微收,底部有高圈足。尊上腹部饰有阴刻夔龙纹,下腹部饰有阴刻牛角兽面纹,腹底部饰有阴刻蕉叶纹。最具特色的是,在尊上腹部,有三头圆雕卧羊,伸蹄回首。三羊之间,各饰有浅浮雕铺首衔环。

清兽面蕉叶纹铺首衔环铜钫(图16)

这件铜钫通高29.5厘米,口径9.5厘米,形制与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铜钫一致,是清代复古的体现。微侈口,口沿有宽领,圈足高而外撇。腹部上方和四棱饰有蕉叶纹,其上有一对铺首衔环。兽首平面浅浮雕,大眼睛,兽鼻细长衔环,兽眉延伸向上内卷兽角,与战国晚期铺首衔环的兽首纹样一致。但从铸造可以看出,其纹饰细节不清晰,工艺明显低于战国时期。

通过河南博物院藏铺首衔环青铜器可以看出,青铜器有铺首衔环的器物种类繁多,但基本集中在礼器和日常用器。各时期铺首衔环均装饰于青铜器物的肩部、腹部,兽首除铸造工艺,造型变化不大,兽面怒目圆睁,竖耳,角上翘,或内卷或外卷,无下颚、无嘴,有意放大兽首的鼻梁,使其呈环状与衔环相套合。青铜器上铺首衔环兽首艺术风格神秘威严,不论装饰还是实用,仍保留其起源的图腾崇拜神秘感和权力地位的狞厉威吓感,这与陶器、门上装饰的铺首衔环的世俗形象不同,表明青铜器铺首衔环的独特性和溯源性。

(责任编辑:朱慧敏)

猜你喜欢
兽面兽首青铜器
敦煌莫高窟北朝兽面图像浅议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国之重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兽面纹鼎
青铜兽面纹鼎:商周时期的“国之重器”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兽面纹中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