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言、事实和命运

2021-12-20 00:48胡梅仙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命运

摘 要: 在把握和屈服之间体会人生,衡量人生,人生有着某些不可超越性,又有着某些戏剧可改变性。我们怎么和命运抗争?我们能否做到窥探命运,回避命运的灾难,抓住命运的机会?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用正当的手段、方式反抗预言中可能发生的事,表示着人的自我成为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即人就是神,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即是神。

关键词:《荆棘与珍珠》 谶言 事实 命运

《荆棘与珍珠》中珠月父亲的原型也即是我的父亲。父亲临终昏迷时对我说:“梅崽,我要和你同甘共苦。”所以小说《荆棘与珍珠》中珠月的父亲对珠月说:“珠崽,我要和你同甘共苦。”a这句话只有到了小说出版后的第三年,我才领会到了它的深意。父亲知道很多事情,每天疑神疑鬼,我也常常会为一些梦感到恐惧,担惊受怕。我一直认为是父亲的悲观造成了一些悲剧的发生,比如弟弟的教育。仔细想来,还真不能简单这样说,如果说是父亲的疑神疑鬼造成了弟弟的悲剧命运,那么当时看来很好的我,何以让父亲不放心,临终时竟说要和我同甘共苦。我当时不能理解父亲的这句话,即使在我写《荆棘与珍珠》时都不能真正理解,但现在似乎能理解了。

在写作《荆棘与珍珠》的过程中,我梦见父亲是神仙下凡,我把这个情节写进了小说。珠月后来的艰难坎坷经历被父亲临终前的谶语言中。父亲善良,连一只蚂蚁都不会踩。小说中珠月父亲的形象几乎全部来自于我父亲,父亲得了爆发性肝炎,为了节约,延误转院机会,在慌乱中一家人因为迷信等错误把父亲拉回家。父亲去世后一系列关于他的梦我几乎全部写进了小说。珠月父亲是小说中最让我揪心的人物之一,这是现实中来自于我父亲的创痛。父亲总拿姜子牙做比方,母亲总笑他:姜子牙,你牙齿都掉了哦,还姜子牙。那时父亲才五十岁。父亲总觉得自己要做一番大事业,却一辈子怀才不遇。父亲一定死得不甘心,他有宏大的理想还没实现。父亲肯定不愿当这样的神仙,父亲的理想是现世的事业,父亲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山林砍伐的文章,希望我能拿去发表,我却未能实现他的愿望。如果神仙就是一事无成,终生潦倒,默默无闻,父亲一定不愿选择当神仙。

我一直都觉得父亲是自死的,大家都准备他死了,好像他不得不死。我有时觉得父亲是为我死的,他知道我要遭受苦难,他想用他的死为我抵消苦难。父亲生前不知道我的灾难来自于哪里,他没想到,我的灾难最主要是来自于一个梦。现在常常想起父亲就会掉下泪来,心里越来越想念他,走在路上或坐在床上嘴里常常禁不住会轻轻地叫喊:爸爸,爸爸。

父亲平时不做家务事,小时候也几乎从未抱过我们,可是,他却为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只有父母才可能为自己的孩子舍命,这个世上没有比父母之爱更伟大无私的爱。只有自己生了孩子,才知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伟大的,就像家乡老人常说的,只有瓜疼籽,哪有籽疼瓜?

父亲喜欢说大话,有他的家充满着希望,他声音很大,生命力很强,可以扛住医生宣称的没有希望救治的说法。父亲临终时喉咙发出的声音也像一个具有强大能量的生命体,而不是一个生命即将衰朽枯萎的老人。

父亲虽然乐观,心里对未来却是悲观的,我想可能来自于他的先知功能,他总是说,我还不如某某有福气呢,他内心的悲观造成弟弟的不成才。弟弟小时候特别聪明,心算能力超强,五岁入学老师说他数学成绩达到小学五年级水平,而当父亲看到五岁的弟弟超强的心算能力表现出的不是欣喜而是害怕。

人害怕什么就会来什么。宇宙中真的有神吗?而神就是自己。所以自己害怕什么,事情就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我宁愿这样相信,这样我会对人类把握自己未来的能力更自信。可是,我想起父亲说的那句“我要和你同甘共苦”的话,我当时没往心里去,绝不是我的预知造成了我的命运,而事实是,我之后确实经历了非常人所能承受的灾难。小说中所描写的主人公的灾难还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我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谶言的来源和本质是什么?是真的有宇宙之神吗?还是自我心造的幻影。小说中一系列的梦境类似谶语,那些梦就像一句句的谶言,那些行为、语言的细枝末节,如果我删减选择,没有抓住全部,就像我对生活没有抓住全部。梦境就像生活本身一样复杂,充满玄机。你切不能篡改梦境,否则你就要受到惩罚。包括今天,我仍然不能参透梦境中最终的答案是什么?而这个答案会随着人生渐次展开。所以,梦境就是将你的人生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它的目的在于表现神的旨意的高深莫测。它告诉你最终的结果,但不会告诉你过程,跟哪些人有关。至于事情是怎么发生发展的,你一无所知。它时刻提示你,你可以改变,似乎又无法改变。命运是残酷的,似乎不可改变,命运又是仁慈的,它常常还是改变了。所以在对命运的把握与屈服之间,人生因之变得具有不确定性。就像人最终要死一样,但每个人活的过程不一样。如果上天要给你苦难,你就得承担。至于苦难是怎么来的?具体是什么样的,你无法知道。

小说中,当珠月刚刚确定工作回家后,咪咪竟然拉长调哭了。咪咪当时哭得真是长,连珠月这个不关注细节的人都意识到了咪咪的哭声。而入职后经历的一系列苦难不正验证了咪咪的哭声么?如果一件事情你哭了,肯定不好。当珠月找到工作时,她哭了,她其实有更好的选择。当你感到委屈时,你就会轻视它,最终就会失去很多机会,接二连三的失去机会会让你处于被动的状态。珠月遇到的一系列挫折还有些是自己不能掌握的,它的最终症结是珠月做的那个旷诗活四十三岁的梦,这就像是死刑一样,珠月因为做了这个梦遇到了旷诗恶魔般的破坏伤害。这个梦其实也是一个相当于谶语的珠月和旷诗的命运。旷诗自此走入人性被检验的疯狂中,珠月自此走入命运赋予她的苦难担当中。命运让她看清事实,就像神教训世人需看到灵魂和真相,领悟道理,然后宣扬道理。

在把握和屈服之间体会人生,衡量人生,人生有着某些不可超越性又有着某些戏剧可改变性,关键看我们怎么和命运抗争,我们能否做到窥探命运,回避命运的灾难,抓住命运的机会?这都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我们不能参透命运时,我们就不自觉地钻入命运的圈套。只有参透命运,才能反抗命运。命运来临时,你是浑然不觉的,所以人总是会被命运俘虏。

当珠月做了很多旷诗不好的梦时,她应该警惕,完全断绝和旷诗的往来,也许旷诗就不会变得那么凶恶难缠。当珠月梦见因颉不好时,她应该不再打扰因颉,因颉也许就不会那么痛苦。这些都是珠月之后才领会的,命运就是这样。只要参透了谶言的秘密,就可以打破。我仍然迷惑,如果珠月知道咪咪的哭声意味着哪些方面,就会去注意去解决,重要的是一切结果只在最后呈现。你无法预知那些事情的发生,你只知道最终的结局。这些事情最后怎么形成,和谁发生,这就不知道了。命运在和你猜谜语,一切谬误皆成道理,即使文不对题,即使错漏百出。

比如小说中那只梦中一直跟著珠月的老鼠,怎么都逃不脱,它抹了一下脸,其实是个秀气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秀气,却让珠月一直在逃避。这个梦境表示着一种内心清秀外部却暴力伤害的命运魔咒,即是好心却不一定是好的结果。

谶言和事实的关系不是确定的,就像有的梦被验证有的不能被验证,谶言不一定就是决定的命运。

就像一个预言家,偶然中有必然,打破了必然,就不会发生偶然。而大多数人都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常常会落入命运的圈套,用正当的手段、方式反抗预言中可能发生的事,表示着人的自我成为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即人就是神,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即是神。

人类的困境永远都在反抗命运和屈服于命运之间,它让人类有所忌惮,让人类有所作为,去改变自己似乎注定的命运。

a 胡梅仙:《荆棘与珍珠》(不知是太阳还是月亮)(上册),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69页。

基金项目: 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创新优秀团队项目:转型社会与中国故事的现代书写研究

作 者: 胡梅仙,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命运
画与理
袁了凡的命运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命运 使我们走到一起
上帝只掌握一半
论命运
上帝只掌握一半(散文)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上帝只掌握一半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