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关键少数”的言行

2021-12-20 08:48马传松朱挢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逻辑起点关键少数践行

马传松 朱挢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有很多,但无论哪条路径,从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历史责任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看,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和逻辑起点。离开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就无法说清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离开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就找不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逻辑起点;关键少数

[作者简介]马传松(1963-),男,汉族,四川省盐亭县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朱挢(1963-),女,汉族,重庆市涪陵区人,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11-0041-04

核心价值观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是整合社会意识、凝聚社会共识的基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行为准则,或者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赋予人们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为此,学术界提出了许多十分有见地的观点,尤其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路径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很有启发。但很少有人专门就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系统地阐释。习近平谈到依法治国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有很多,但无论哪条路径,从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历史责任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看,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和逻辑起点,也需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一、“关键少数”的言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这是由领导干部的历史责任所决定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那么,领导干部的这种关键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由于领导干部所处的时代、地位和党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者”“传播者”和“表率者”。②也就是说,领导干部的关键作用,不仅体现在创造性地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言与行来引领广大人民群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立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由党的最高领导层加以提炼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特质,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理论的创新过程。必须具备理论分析和建构能力、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善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一般而言富有创新能力的党的最高决策层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炼了“二十四字”的核心价值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可以看出,党的最高决策层这个“关键少数”的“少数”功不可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能否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能否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大公约数,首要环节就是必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精英阶层,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领导干部的地位决定了其必须在其工作的各个阶段不遗余力地大力宣传解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本质、要求,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素养,弄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真正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

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表率者。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正确的“言”固然是需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正确的“行”,只有言行一致,突出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人民群众才会真正在行为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习近平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③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正确的行为。领导干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正确行为,无形中会对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带动力、感召力、号召力。从这个意义上,领导干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行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的关键”。

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不当言行,会对人民群众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必须加大惩戒力度,避免对人民群众的负面影响。

二、“关键少数”的言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所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十分重视领导者、骨干分子的带头作用,并形成了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领导军队由弱变强、由少变多、战无不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各级指挥员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领头羊、带路人,时时处处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由此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毛泽东历来重视对领导干部的高标准严要求。早在1942年延安整风时,他就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④在取得革命胜利后,为防止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他一再强调官僚主义的危害,探索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毛泽东深知中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的国家,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形成的“官本位”意识不可能随着其制度的灭亡而迅速消失,旧的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也会在党执政的条件下,侵入一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头脑中,甚至会蔓延开来,形成一个高居于人民群众之上的贵族阶层,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就会丧失,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所以,他反复告诫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克服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正确言行,树立起共产党人的形象,引领各族人民与共产党同向同行。

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领导干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国内国外、市场内市场外、经济的非经济的各种诱惑和考验,一些人的理想信念開始动摇,行为选择出现明显偏差,特权思想、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等现象不断发生。对此,邓小平深恶痛绝,他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强调,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特别是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对特权、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的传统不能丢,丢掉这些传统就会犯大错误,甚至会亡党亡国。所以,早在1979年,针对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讲话中,他就明确指出:“现在需要全国的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不要‘做官当老爷’,要反对‘衙门作风’,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些根本的思想观点,现在我们还是应该按照这些思想观点去办事。”⑤不仅如此,邓小平还多次告诫全党,在工作中领导干部带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说一千道一万,不如领导干部干一遍”。邓小平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多次强调,包括他在内的高级干部下去调研,一定要轻车简从,不要影响群众,不要前呼后拥,不要搞特殊化。“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邓小平特别指出,端正党风要从高级干部入手,‘只要高级干部带头,这个事情就好办了’。”⑥

基于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课题,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从确保社会主义事业蓬勃生机,保持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确保党的先进性和活力的高度,把党的先进性具体化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从全局的意义上强化党的先进性本质,而且内在地包涵了对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的要求。他反复强调,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使党始终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必须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必须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同时,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自身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用自身的先进性确保党的先进性。

面对发展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及时回答“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课题。胡锦涛认真总结中国发展的经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的教训,系统阐述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涵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人为本”不仅突出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人们的利益,而且突出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作用,其内在也必然包涵领导干部在领导科学发展进程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本质规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2012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时,带着与会者重温了多段邓小平讲话的内容。2013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庄严宣告:“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⑦2015年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是首次使用“关键少数”这个词,虽然习近平首先是针对依法治国而言的,但实际上抓住“关键少数”早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工作方法,他在后来多次强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顺利有效实施,都必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特别是在谈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习近平更是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⑧

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看,注重发挥领导干部包括高级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特别是道德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仅是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争取群众、动员群众的基本方法和优良传统。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其示范引领作用不可替代,在宣传、鼓动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三、“关键少数”的言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这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直接相关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执政者一定要成为有为民之德的表率。“‘为政以德’一直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秉持的重要政治思想,也是儒家的治国方略和为政原则,同时也是儒家对为政者道德境界的一贯要求。”⑨在孔子看来,为政之德应该是为政者所必须具有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那就是“泛爱众而亲仁”,“施仁政”是孔子追求的最高政治标准。为了实现“施仁政”的目标,孔子认为每个为政者包括君王在内,都应成为民众的榜样和表率。只要为政者成为一个“仁者”、一个有道德的“君子”,民众自然而然会跟随为政者,从而就能达到天下归“仁”的社会和谐境界。因而,当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时,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为政者的言行就是人民的标尺。如果为政者是一个道德品行高尚的“君子”也就具备了极强的道德人格魅力,必然形成对百姓的感召和引领;如果为政者是一个道德品行低劣的“小人”,也就丧失了道德人格的影响力,民众就会“弃之不从”。所以,孔子反复告诫为政者“只要‘修己’就能‘安人’、‘安百姓’,就可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⑩

孟子在孔子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了“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想。在孟子看来,所谓正己正人,就是作为君子或者为政者,只有修为好自己的品行,才能去修正别人的品性;所谓成己成物,就是作为君子或者为政者,只有使他人获得成功,才能使自己获得成功。在这里,孟子从主体与外界的关系角度,十分注重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身作则,从而带动他人并推及整个社会,“这是儒家政治伦理哲学所能达到的高层境界”。⑪孟子主张“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即事情做不好或遭遇挫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能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如果为政者或君子都能这样,就可以“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孟子的“其身正”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能收到“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的奇效。

理学家朱熹更是深得“正人正己、成己成物”思想之精髓,他明确主张“治道必本于正心修身。”作为古代儒学的集大成者,他说“孔子所以有克己复礼之云,皆所以正吾此心而为天下万事之本也”(《戊申封事》,《文集》卷十一)。在朱熹看来,为政者正本心、修品德是治理天下之根本。为政者如果不能正心修身,对天下苍生就没有权威可言,就无从治理。不仅如此,朱熹还将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与三纲八目联系起来,作为培养治国英才的重要方法。他说,大学之道,在于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纲之目标,必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由此可见,在朱熹看来,三纲八目的修养方法与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正心、修身不仅是对为政者的起码道德要求,而且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根本方法。

儒学发展到王阳明时代,实现了对程朱理学的超越。王阳明一个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个为政者且遭受过挫折,以此为基,通过所谓“顿悟”创立心学。正德元年(1506年)时任兵部武選清吏司主事的王阳明,上疏批评武宗堵塞言路,被捕入狱,随而被贬贵州龙场驿任驿丞。王阳明的父亲也遭受牵连,被迫辞去官职。流放龙场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使王阳明摒除杂念、回归内心、自我追问,悟出了“物之理”与“人之心”之间的关系,史称“龙场悟道”。他提出了心学的三大核心理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强调人的良知即是主宰,是行为的准则,良知即天理,为政者从良知出发,推及他人和社会,世界则会实现大同。从王阳明的为政经历和心学理念可以看出其政治伦理思想,“首先是强调为政者要修身以德,以仁德为核心价值,引导和实现政治的正义。官德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更是人的良知在政府事业上的直接运用。为官不讲官德,就是违背良知。进一步说,亲民就是要以民为本,视百姓为骨肉亲人,尊重民心民意,体察民间疾苦。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王阳明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将社会教化、社会治理以及具体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治理了很多难治之地,实现了民不骇政,四方咸宁”。⑫王阳明心学对后世影响极大,曾国藩、孙中山等都深受心学影响,对王阳明心学推崇备至。习近平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⑬可见,王阳明“心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如果剔除儒学为封建专制等级制度服务的价值追求,仅就其修养方法和为政之道而言,无论是先秦儒学还是程朱理学,亦或是王阳明的新儒学,虽然在许多方面他们之间有些许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提倡为政者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以身作则、推己及人。“儒家先贤认为:执政者如果能为民众作出表率,也就必然会上行下效,直接影响民众的道德觉悟。从本质上看这是儒家对执政者在为政方面的劝导,敦促为政者要把个人素质、思想境界、做人之德作为清明政治的前提、为政安邦的关键。”⑭作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继承者的中国共产党,要求每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显然是有其历史文化根据的。

四、结束语

从儒学提倡为政者在道德修为上的正己正人、成己成物,到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到建设和改革时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代党的最高领导人对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关键作用的肯定,都揭示一个并不复杂的道理:要人民群众做到的,必须首先让领导干部做到;让人民群众不做的,必须首先让领导干部不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首先培育和践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一致的言与行,这是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是探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种路径的逻辑起点。

[注释]

①习近平谈依法治国.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6/0817/c49150-28642089.html.

②邓义昌.论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05):112.

③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402/25/t20140205_2371661.shtml.

④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1/10/20000529/80804.html.

⑤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9-230.

⑥王达阳.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N].学习时报,2017-2-13.

⑦习近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7.

⑧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日报,2013-12-24

⑨傅琳凯.儒家道德具有双重意蕴[N].社会科学报,2019-2-19.

⑩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107.

⑪李锦全.中国儒学与退溪学论人际关系的思想特点[J].哲学研究,1987(9).

⑫郭其勇.王阳明思想的政商之道[EB/OL].搜狐.http://sohu.com/a/231242079_475956.

⑬吴同华.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N].学习时报,2017-2-6.

⑭傅琳凯,刘沅鑫.儒家的“为政以德”的双重意蕴[N].吉林日报,2018-6-22.

猜你喜欢
逻辑起点关键少数践行
射洪县:抓“关键少数”落实主体责任
建构体现学术自由精神的现代大学制度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牢牢抓住“关键少数”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