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雯
雪疯子
蔚蓝的天,洁白的云,云和雪连成一片,身穿亮色滑雪服的小伙子脚踩一块雪板腾空而起,又稳稳落地,白茫茫的一片雪野中,身影飘飘若仙。
单板滑雪是一项依靠实力、运气和机遇的极限运动。国外,职业滑雪运动员最早从4岁开始训练,十六七岁前已经达到运动巅峰。而17岁,是张嘉豪刚刚接触滑雪的年龄,更是他开始逐梦奥运的年龄。
1995年出生的张嘉豪是一个标准的北京小伙子,小时候的他就酷爱滑冰。奶奶曾经形容他滑滚轴时跟飞似的,摔伤了也不哭,爬起来继续滑。
17岁时,张嘉豪从职校毕业。子承父业,他成了一名五星级酒店的实习西点师。“上班盼下班,下班盼休息,休息盼发工资”的乏味工作,让这个爱玩的北京小伙儿有些坐不住,下班后就跑去滑轮滑,并结识了一群玩极限运动的朋友。
2012年冬,张嘉豪在微信朋友圈里看见一位好友发了一条动态,那是一则玩单板滑雪的视频。看过之后,张嘉豪觉得自己内心的一团火被点燃了,“这项运动太酷了,我也要学!”不顾家人的反对,张嘉豪走上了学习滑雪的道路。
看着酷,玩上却并不容易。2013年1月,第一次和同学去南山滑雪场,张嘉豪就被摔得很惨,站都站不起来,但在洁白雪场上追求速度与激情的那种快感,深深地吸引了他。第二天,他又去了雪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当时张嘉豪的实习工资是每月1200元,8天周末的滑雪门票要花800元,除去 100元公交卡、100元电话费,只剩下200元。为了省钱,张嘉豪从来不和朋友出去吃饭,每到周末,他就守在高速路口,蹭朋友的车去雪场滑雪。碰到专业队在训练,他还会带上自己烤的面包和对方套近乎,向老师求教。
每到滑雪场,他可以不吃不喝,甚至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只为挤出时间多滑几次。后来,朋友给他介绍了一家只要3000多元的室内滑雪场,张嘉豪终于可以天天去滑雪了。
那时的张嘉豪19点上班、7点下班,晚上在西餐厅制作转天的下午茶点心,白天就在雪场玩命练习空翻技巧.一天里,返滑雪场的车上四五小时,才是他短暂的休息时间。
无疑,张嘉豪成了“滑雪痴”,他经常边走路边比画动作,一旦想明白一个动作要领,他恨不得立刻赶往雪道练习。一次,张嘉豪连续3天没有睡觉,晕倒在了后厨。朋友心疼又好笑,说他是个机器人,也是一个“雪疯子”。
张嘉豪被说疯,这是第一次,却不是最后一次。
做面包的
一个雪季过去,张嘉豪可以飞跳台了。刚开始,他总看着滑雪大神发在网上的视频练习,后来身边有了“雪友”,就和兄弟们互相交流切磋。
在雪场和专业运动员请教过几次后,张嘉豪才知道除了滑雪,运动员还要做体能训练。于是,他攒钱买了蹦床进行魔鬼训练,也开始去健身房锻炼体能。
自学成才的路注定艰难,但他咬牙坚持下来。
2014年,张嘉豪当西点师的工作转正,工资涨到了3500元。本来以为可以加大投入好好做训练了,但没日没夜的训练,让张嘉豪身体有些吃不消,伤痛随之而来。
单板滑雪一直以来就是一种极具张力的极限竞技运动。大跳台数十米高,U型池的地形也颇为曲折,选手脚踩滑板冲向空中后,能感受到像风一样自由。那几秒钟内,他们可能完成惊为天人的技术动作,但也极有可能失控,径直摔向地面。
因此,受伤对张嘉豪来说,是家常便饭。他回忆,滑雪9年来,自己参加了近60场比赛,小伤无数,腿和手记不清断了多少次,还有几次轻微脑震荡,不得不住院动手术。
最严重的一次,跳台动作做完,他四脚朝地摔到了地上,医生检查后确诊肺部有一处破口、进了气,治疗后需要静养。但张嘉豪总是偷偷溜出去训练,朋友们都说:“哥们儿,你疯了吗?”
刚学滑雪的那几年,他逐渐从这项充满挑战的运动中获得了满足,想尽办法实现目标过程中收获的快乐和挑战成功后的喜悦,催促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后来,为了把训练成果展现给大家,他开始报名参加专业比赛,并为之疯狂努力。很快,这份付出有了回报。
自行训练两年后,张嘉豪在一项国际赛事中拿到名次。当他把一张300美元的奖金支票带回家,贴到客厅墙上时,家人眼里噙满了泪水,他们心疼自己的孩子,更为孩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感到骄傲。后来,他又参加了第十三届红牛南山公开赛获得国内组第二名,拿了8000元奖金。
2015年7月,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消息传来,张嘉豪特别激动,并在心底给自己埋下一颗要在家门口参加冬奥会的梦想种子。
那段时间,张嘉豪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决定辞职,用更多时间训练和参加比赛。2016年,他参加在鸟巢举办的沸雪北京世界单板滑雪赛,在足有20米的跳台上做出了内转720度的动作,引得全场欢呼,拿到了中国滑手中的最好成绩。2017年,他又在单板滑雪全国锦标赛中获得季军。
虽然在奔向冬奥梦的途中,一路披荆斩棘,但张嘉豪的信念却始终如一。“我就是一个做面包的,不是专业运动员。我就想知道自己竭尽全力,最终能到什么程度。尝试一个新动作,没有考虑危险性,直接就上了那是鲁莽;摔过后害怕了,还敢上跳台,那就是勇敢。”张嘉豪说。
沸腾的雪
张嘉豪的心中,有一片沸腾的雪。但最近,他越来越小心,不敢让自己受伤。2018年11月,沸雪北京站比赛的前一天,张嘉豪因为热身不足意外摔伤,肺部的疼痛让他不得不退赛。临近北京冬奥,他深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宝贵。
2021年,张嘉豪的状态不错,不仅获得战马南山公开赛pro挑战赛冠军,还是国内首个在雪上完成后空翻两周的单板滑手。9月,智利站结束后,张嘉豪还留在当地训练了一个月。
原本是一个人的冬奥梦,但2020年10月,一则张嘉豪的短视频采访走红,各媒体也开始关注报道,这个梦开始热闹起来。
但他的困难并没有減少。他的护照寄回国内大使馆,他必须等签证下来,才能去买机票、规划到达荷兰的时间。荷兰积分赛顺利,才有机会统筹去世界杯的事宜。这个过程充满着时间的困难、钱的困难、身体的困难、动作的困难……
生活中,他一直省吃俭用,攒出买滑雪设备和参加比赛的钱,然后一场一场攒积分。赛场上,他却大开大合、不断挑战新动作,并坚持孤身一人向北京冬奥的参赛资格发出挑战。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天才,好成绩的取得,其实是放下了其他一切,追逐理想换来的。因为对理想的热爱,才能在苦练中熬过伤病,以及物质上、战术上、体能上的困难,积累着一次次比赛的胜利。”张嘉豪说。
2020年,张嘉豪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运动健将称号,由此有了去北京体育大学进修的机会,这段时间他正在上网课学习相关知识。曾经没能上大学的他,却阴差阳错地因为滑雪圆了高等学府梦。
张嘉豪调侃,爱上滑雪后,自己一直是在理性地发着疯。他用理智压掉可能崩溃的情绪,却一直不计成本做着感性的投入,为了梦想,在26岁这年不顾一切地燃烧。因此,“一个人的冬奥梦”才能这么打动人。
滑雪,这个原本梦幻的世界,逐渐在张嘉豪心中显现出了清晰的轮廓。“这是一项非常自由、非常炫酷的运动。雪板会带你去很多的地方,到各种的雪山,到不同的地形。它会让你认识很多的朋友,它会让你更加坚韧、更加坚强。它会让你特别的快乐,会让你忘记工作的那些烦恼,还会让你找到生活的意义……”张嘉豪边说边用肢体做出滑雪的动作,他觉得那个梦终有实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