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丽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区扎罗木得金矿普查报告》面积16.17km2。普查完成主要工作量:机械岩心钻探6914.83m,探槽1800m3,基本分析样5239件。金矿赋存于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矿床类型属于火山及次火山-热液金矿床。报告圈算工业矿体17个,主矿体规模属小型,勘查类型属Ⅲ类型。在探矿权范围内,查明资源量(333)金矿石量235242吨、金金属量985.81kg、平均品位4.19g/t,伴生银940.15kg,平均品位4.00g/t。
关键词:扎罗木得;海拉尔区;金矿
一、自然地理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区扎罗木得金矿普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境内,西距海拉尔区60km,东距牙克石市40km,南东距扎罗木得村约10km。交通方便。
普查区处于大兴安岭中段西坡与海拉尔盆地接壤带,属呼伦贝尔草原区。海拔高度一般介于640m~740m之间,山脉走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地表水系和植被发育,海拉尔河和特泥河分别从普查区南部和东部流过。
该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350mm,年平均气温-3℃,最大冻土深度达2.0m。
二、工作情况
2014年4月~11月完成本年度野外工作量,即1∶2000地形地質测量2km2,钻探4016.53m,槽探1800m3,化学分析样2717件。2015年7月~2017年7月,完成野外施工:钻探工作量2898.30m、1∶5000土壤测量0.7km2,基本分析样2522件。
取得的主要成果
①完成了矿床区1∶2000的地形地质测量工作,完成地质路线39.5km,地质点980个,对矿区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取得了新的认识,对地表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和分布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较1∶5万区域地质图(该图为1∶20万地图放大图)取得的主要突破为:1∶5万区域地质图中含矿地层为石炭系下统石英角斑岩。经过普查工作发现,含矿地层应为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的英安岩。
②完成1∶5000土壤测量0.7km2,获得682件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圈定出Au异常2处,对金矿化体的形态规模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③预普查共完成探槽3294.37m3、钻探7924.2m,通过对矿区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及工程验证,在普查区内发现了24条金矿体,并对矿体的产状有了新的认识,矿体走向 310°左右,倾角7°~26°之间。金矿赋存于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矿床类型属于火山热液类型。
三、区域概况
1.地层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1996),普查区古生代地层区划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Ⅰ),兴安地层区(Ⅰ2),达来—兴隆地层分区(Ⅰ22);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5),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51),博克图—二连浩特地层小区(512)。
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中上统大民山组、石炭系下统莫尔根河组;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白垩系下统梅勒图组;第四系更新统红旗沟组及全新统洪积砂砾层、亚粘土。
2.构造
根据刘讯等《中国的板块构造区划》,本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Ⅰ级),额尔古纳微陆块(Ⅱ级),海拉尔晚古生代弧后盆地(Ⅲ级)。晚古生代该区处浅海相沉积沉积环境,且岛弧火山活动强烈,发育有中酸性火山碎屑岩,晚二叠世,随着地壳抬升,海水退出,大部分地区为陆相沉积。之后,多次的挤压造山作用,北东向断裂构造持续活动,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频繁,为本地区内生多金属矿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3.岩浆岩
侵入岩
本地区岩浆活动以火山活动为主,侵入岩多成小岩株状侵入泥盆系中上统大民山组火山地层内,其成因和火山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依据岩石类型和岩石特征、相互接触关系性质,分为晚泥盆世及晚侏罗世两期。
Rb、K2O、Th、U、SiO2组合为侏罗系上库力组酸性火山岩元素组合特征。
岩石元素分布特征
将全区岩石元素平均值与地壳丰度比,岩石元素中As、Sb、Pb、Ba、Li、K2O为相对富集;Hg、Cu、Cr、Co、MgO、CaO、Ni、Fe2O3、Mo、V、Cd、Nb、Ti、Y、Be、Sr、P、U、W相对贫化,其余元素无明显的贫富分化。
普查区分布有具一定规模的金、银、钼、锑、锌、钨等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块体,表明本区这些矿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4.综合化探异常特征
依据2006年4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提交的《内蒙古1/ 20万喜桂图幅区域化探成果报告》,本区域圈定出四处化探异常:分布在普查区范围内的Ht4甲3-2Au-Bi-Sb-Cu-Ag-Pb综合异常,分布在区域东部的Ht6乙3Cu-MgO-Bi-Ag综合异常,分布在区域西南部的Ht5丙Hg-Ni-Cr-Cu-Co-Zn-Au综合异常,分布在区域北部的Ht3丙Zn-Cd-Ti-Cu-Cr综合异常。
四、区域矿产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矿区(带)和成矿系列》划分(邵和明、张履桥2001),普查区位于Ⅱ2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Ⅲ4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燕山期铁、锌、钨、金、铅、铬成矿带,Ⅳ42谢尔塔拉—甘河镇铁、锌成矿带,Ⅴ42-1谢尔塔拉—六一铁、锌、硫铁成矿带。
目前发现的矿产包括铅、锌、铜、铁、金及非金属之萤石矿等,其分布与古生代和中生代岩浆作用、构造关系活动和变质作用的关系密切。区域上的典型矿床有谢尔塔拉铁锌矿、四五牧场金矿、八八一铬矿、大关铬矿、梨子山铁钼矿、八十公里铁多金属矿、中道山铁矿、煤窑沟铜矿等;非金属矿有旺石山萤石矿等。
该区古生代及中生代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发育古生代海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和侏罗系、白垩纪陆相火山岩及晚古生代—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成矿地质背景十分有利。
五、矿(化)体特征
扎罗木得金矿(化)体类型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化主要产于紫红色含角砾英安岩的硅化—镜铁矿化蚀变带中,地表普遍发育硅化、镜铁矿化、褐铁矿化,钻孔中普遍硅化(交代石英化、蛋白石化)、镜铁矿化,岩石裂隙发育充填硅质、镜铁矿及微量黄铁矿等。
预查、普查阶段,共施工28钻孔。其中25个钻孔见金矿化体(以金品位≥0.2g/t圈定),18个钻孔见金矿体(以金品位≥1.0g/t圈定)。根据各高程水平断面图,可看出该区矿化体面积约0.05km2,长约500m,宽约160m,矿(化)体走向300°~320°,倾向南西,主体存在标高在702m~661m(即地下0~220m之间)。
本次普查发现金矿体24条。
矿体的划分原则:根据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及伴生组分评价指标,金矿石边界品位1.0g/t~2.0g/t,最低工业品位2.5g/t~4.5g/t,最小可采厚度0.8g/t~1.5m,夹石剔除厚度2m~4m,伴生银2.0g/t。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本次将金含量大于或等于1.0g/t,夹石剔除厚度定为2m,可采厚度大于1.5m,的即划为金矿体,共圈定金矿体24条,编号1、2……24。
六、矿石质量
1.矿物成分:主要有镜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针铁矿。
2.有用组分:本矿床的主要有用组分为金、银。矿体主要分布在地表至地下150m。
3.矿石化学成分:本次普查所有基本分析样中均分析了金、银的含量,另对矿石做了化学分析
矿石金品位偏低,一般在1×10-6~5×10-6,局部出现高品位亦不过20×10-6(仅有1个高品位达54×10-6)。矿床金平均品位4.33g/t。
银品位较低,一般在2×10-6~10×10-6,局部出现高品位亦不过17×10-6(仅有1个高品位达29.27×10-6)。平均品位4.46g/t。
铜含量多数<0.01%,部分地段样品>0.01%,个别样品>0.1%,但不连续。锡含量大多<5×10-6,个别光谱样品含量100×10-6。铅含量在0.00~0.06%之间。锌含量在0.00~ 0.06%之间。锑含量在0.00-0.024%之间。钼含量<5×10-6。钨含量<2×10-6。汞含量0.5×10-6,个别含量<2×10-6。
矿石SiO2>74%,CaO<0.40,K2O略大于Na2O,两者百分含量多在1~3之间,ALK<3,AI多在0.21~0.3之间,A/NKC<1。
4.矿石类型
金矿床氧化带、过渡带、原生带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各类载金矿物(如硫化物和氧化物)的含量。本矿区氧化物包裹金与硫化物包裹金,含量均不高,金主要以裸露与半裸的裂隙金、粒间金形式存在,故本次所发现的矿体划分为原生带。根据结构构造划分,本矿区矿石类型属碎裂—角砾状矿石。根据氧化程度划分,因本区矿体划分为原生带,故本矿区矿石划为原生矿石。
5.矿床工业类型
根据成矿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关系、蚀变特征,以及金的粒径和赋存状态,并参照岩金矿床工业类型划分标准,本矿床工业类型划分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七、找矿标志
1.構造标志:位于海拉尔河大断裂北部大雁盆地相对隆起部位,扎罗木得断裂次级断裂带内。NW向断裂破碎带是寻找同类金矿床的重要构造标志。2.岩性标志:矿化体赋存在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英安岩地层中,岩石构造以块状、碎裂—角砾状为主,结构以斑状结构、交代结构、残余结构、碎裂结构、为主,英安岩类岩石的结构构造有利于矿化和蚀变的进一步发生。3.蚀变标志:硅化、镜铁矿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地表镜铁矿化、褐铁矿化是良好的找矿标志。蚀变矿物组合中以石英—镜铁矿组合最为重要。4.矿石矿物标志:金属矿物组合为自然金+自然银+镜铁矿+针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矿石的金品位较低,伴生银。5.火成岩体标志:矿体东侧有一花岗岩类侵入岩呈小岩株出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英安岩,赋存在NW向断裂中。
在本次普查中对伴生矿产Ag、Cu、Pb、Zn、As、Sb、Bi、W、S、Co、Mo进行了组合样含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g达到了伴生矿产要求。
根据本报告组合分析样品数据统计结果,铅0.00~ 0.06%、锌0.00~0.06%、锑0.00~0.024%,含量低。对照《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均未达到伴生有益组份综合评价“铅0.2%、锌0.4%、锑0.4%”的指标要求,因此伴生组份铅、锌、锑的未达到要求。
对于伴生组分铜,本报告30个组合样分析数据中小于0.1%的样品数据25个,占样品总数的83%;有5个样品数据大于0.1%,占样品总数的17%,所占比例较小。在单孔中,发现铜品位个别大于0.1%,但连续性不好,岩心中,只有偶尔可见黄铜矿呈团块状,且均大部位于100m以下,故本报告未估算伴生铜的资源储量。
伴生组份银,《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提出其综合评价参考指标为2×10-6。经查证,在金≥1.0g/t的化学样品,共计392件,有238件样品银品位≥2.0g/t,占总数的60.7%,银达到了伴生综合评价指标的要求,估算了资源量。选矿实验表明银亦富集到金矿体中,可回收利用。
八、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结论
1.水文地质
(1)矿区地形、水文气象特征
该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春季多大风而少雨,蒸发量大;夏季温凉而短促,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霜冻早;冬季严寒漫长。年平均气温为-1℃~-2℃,1月(最冷月)平均低温为-30.83℃,7月(最热月)平均高温为25.84℃。年平均降水量为350mm~370mm。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800小时。无霜期平均130天,5月~9月月均低温大于0℃。最大冻土深度达2.0m。
矿区及周边,存在间隙性小溪,海拉尔河和特泥河分别从普查区南部和东部流过。特尼河,只在降雨时汇集而形成水泻入特尼河,平时为干河。海拉尔河在矿区南部约3Km处,河水补给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上游支流众多,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夏季是汛期,冬季断流;河流流量较少,支流较多;有结冰期,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矿区处于大兴安岭中段西坡与海拉尔盆地接壤带,属呼伦贝尔草原区。地形切割较弱,比高较小,海拔高度一般介于640m~740m之间,最高742m,最低638m,山脉走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矿区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以沟溪为排泄通道,由北向南流入海拉尔河。
矿区地下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孔隙水等。
2.工程地质
本次工作未作岩土测试工作,根据土石的岩性和岩性组合及岩石强度、结构类型,将矿区划分如下工程地质岩组:
(1)白垩系下统粉砂质板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岩石结构致密,构造简单,属半坚硬岩组。(2)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硅化英安岩,岩石呈块状、结构致密,形态不规则,岩层的稳固性好。属坚硬—半坚硬岩组。(3)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英安岩,岩石蚀变较强,相对较软、破碎。但多位于矿体下部,偶尔位于矿体上部,但厚度不大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属半坚硬岩组。(4)第四系残坡积层,厚度小,与岩石呈不整合关系,属松散岩组。
根据矿区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岩层本身工程力学特性,自然地质作用等综合因素认为本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3.环境地质
矿区位于草原腹地,人为影响比较小。周围属于丘陵地带,地形坡降较小,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地下水水质标准基本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其环境地质背景值比较好。
(1)区内地震活动及烈度区划
据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矿区处在小于6度范围之内,所以地震活动对今后若干年内矿床开采无大的破坏影响,同时矿山开采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2)不良地质现象
矿区所处位置地形平缓,山体坡度较小,调查范围内未见泥石流、滑坡、山体失稳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仅在丰水期暴雨之后有短暂洪流沿着冲沟排出区外,对坑道开采影响不大,对露天开采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必须进行防洪。
矿区内地下水水质较好,无有害元素,可供人畜饮用。
(3)矿床开采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赋存矿床巖性为英安岩。容矿岩石所含元素较稳定,在改变其赋存状态后不会分解有害组分,本区无有害性气体。在合理开采的条件下,不会对地表形成大的地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