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O1(2021)24-
03-01
作者:高彩红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且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于活跃的年纪,不能对这样枯燥单一的数学科目产生兴趣,从而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以致严重地影响了后续学业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着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才能让学生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而充分地交给学生,也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人才的现实需要。我就自己在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与做法:
一、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求数学教师具备成熟的互动式教学的能力,每一节课都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恰当地结合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充分,能够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思考数学问题,并设法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时,我首先抛出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你能求出圆的周长吗?”学生经过讨论后,意外的是,学生利用胶带卷,把胶带扯开一圈就是圆的周长,用直尺直接量出胶带卷扯开后的长度就可以,把“化曲为直”这一理念应用的很到位。以前多次教学从没有发现这样简洁的方法,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也会通过利用身边的“实物”,取得与数学的联系,从而感受数学的生活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进行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结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讨论的空间。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多角度看问题,并能够和大家交流,互相探讨。在自由讨论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引导和纠错,控制课堂互相交流氛围,帮助学生做好总结,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搜集学生的各种观点,将其中的新思维、新观点拿出来,让大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用新的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并掌握研究的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课堂数学思维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将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二、不泯童心,赏识育人
在我的生活当中,出现了不少童心不泯的教师,他们不严苛,不摆架子,却会在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之时担惊受怕。我想,他们才是真正的好教师,不会一味地追求分数,更加注重的是孩子们的心灵健康。也许,比起掌握不好知识,他们更担心年少的下一代老气横秋、暮气沉沉,所以会童心不泯地跟上我们的节奏,颇有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及时行乐之意味。所以,学生会很爱他们。
(一)小成功,树自信
数学课中多发现学生的“小成功”,及时进行鼓励,会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才能不畏艰险。及时给予赞扬、肯定、鼓励,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进行挑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可多组织类似的活动,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潜力,使其对数学学习以及自己的能力都充满自信。
(二)小环境,树责任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会因为找不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价值而迷惘,而失去创造的动力。由此可见,责任感多么重要。怎样做到在赏识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我做了一点教学尝试: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并注意因材施“责”。如,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之中。以横排为单位,对数学成绩不够理想,但常规纪律好的学生,我安排他担任排里的“纪检”委员,负责检查督促本排的纪律检查汇报工作;对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在每排里,担任组里的“技术指导员”,负责每次课练习部分的示范、巡视指导工作,等等。定期集体评议,重新推选一次。在具体工作中,让他们建立起与集体的真实联系,使他们感到自己对别人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为每个孩子追求的目标。
(三)多鼓励,免自卑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在教育过程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一位著名的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学生对教师或家长意见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學习、生活过程中学生会渐渐形成自我的价值观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特别注重自已的言行,不对学生进行严厉呵斥与批评,避免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注意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多用鼓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其树立起人生最初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这一小小改变,往往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改观念,励创新
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作为教师。要坚决摒弃“恨铁不成钢”的传统思想,要积极实践“赏识教育”,让我们用赏识教育这一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灵。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快乐,要让学生从做对一个动作,完成好一次练习,取得一次次进步中获得满足感。我们要善于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学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实现更高的目标。
教学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这种概括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化繁为简”,形成高度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玉河街小学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