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陈叶梅,吴凡
(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儿科,江西高安330800)
新生儿黄疸以全身皮肤、黏膜和巩膜染黄为主要症状,由于过量胆红素未及时排出,导致血清胆红素指标水平显著上升[1]。生理性的小儿黄疸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无需针对性治疗可自行恢复,病理性的小儿黄疸则会出现反复和逐渐加重等表现[2]。针对新生儿黄疸,可结合实际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目前临床治疗黄疸的药物较多,其疗效与适用范围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日龄1~10 d,平均日龄(5.26±3.24)岁;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40.25±1.24)周。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日龄2~10 d,平均日龄(5.98±3.17)岁;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40.04±1.07)周。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院内检查确诊新生儿黄疸;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窒息患儿;低体质量患儿;败血症患儿。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治疗,每次5 mL,每天2次,持续治疗1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7),每次1 g,每天1次,温水冲服,持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疗后,患儿症状消失,经皮胆红素水平<120 μmol/L为治愈;治疗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经皮胆红素水平为120~170 μmol/L为有效;治疗后,患儿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②血清胆红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③治疗时间指标:包括药效发挥时间、黄痰消退时间、住院时间。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bilirubin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μmol/L)
表2 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bilirubin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μmol/L)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治疗前314.25±25.24 320.35±25.17 1.012 0.315治疗后3 d 246.26±20.31 268.41±20.08 4.588<0.05治疗后7 d 78.25±5.34 97.25±5.10 15.223<0.05
2.3 两组治疗时间性指标比较观察组药效发挥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时间性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tim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治疗时间性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tim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药效发挥时间(h)25.24±3.38 31.25±3.25 7.583<0.05黄疸消退时间(d)5.32±1.27 7.26±1.31 6.290<0.05住院时间(d)8.26±2.54 10.35±.69 4.698<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用药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和鉴别,对于患儿采取及时有效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包括经皮测胆、粪便颜色分析、超声检查、肝功能检查及核素扫描检查[3]。临床诊断中,如何针对婴幼儿的身体特征,选择更加准确、及时且安全的诊断方法,以增强诊断效果,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新生儿黄疸会导致肝脏损伤,通过肝功能检查各项酶指标的变化并测定胆红素水平,能更加安全、准确地鉴别肝炎综合征和先天性胆道闭锁,对制定与调整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作用[4]。黄疸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在不同致病因素导致的黄疸中,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胆汁淤积属于导致黄疸的重要因素之一。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系统损伤,会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由遗传和基因突变引发,其组织学特征是小叶间胆管慢性非化脓梗阻,患儿会发生一系列的肝胆转运等适应性变化,从而导致肝细胞中的残余毒性胆汁积累。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临床认为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是黄疸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5-6]。基于此,需要采用有效手段促进新生儿肠道菌群恢复及胆红素的排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组药效发挥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单一用药相比,联合用药方案更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康复,与高波等[7]研究结果一致。
茵栀黄口服液的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多被应用于肝胆湿热所引发的黄疸症状治疗中。药物中的茵陈属于君药,可发挥清热利湿与退黄疸的作用。而栀子味苦、性寒,作为臣药,清热利湿与泻火除烦效果显著。黄芩苦寒属于臣药,作用为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8]。将以上药物配伍,可有效强化清利湿热的效果,配合金银花可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适合应用于肠道菌群失调所引发的腹泻与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治疗中[9]。药物中存在枯草杆菌与肠球菌两种活菌,能有效补充正常生理菌丛,控制致病菌,促进应用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能有效调整肠道内菌群失调[10]。同时,此药物还包含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能补充基于消化不良或腹泻所导致的营养缺乏。补充人体所需益生菌具有重要作用,可促使肠道菌群逐步建立,调整肠道微环境,进而激活免疫系统与内源性微生物菌群,且可抑制胆红素实现肠肝循环,同时,大量微生物均转化为粪胆原与尿胆原排出体外,促进消化[11]。该药物所包含的活菌能促进肝酶结合与摄取,有助于提升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而富含的矿物质钙与维生素等还有助于提升患儿自身免疫力,对于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表明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不会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分析原因为,茵栀黄口服液不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也不会引发不良反应,因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儿症状改善,缩短治疗时间,且不会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