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英
(厦门外国语学校,福建 厦门 邮编 36100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课程标准》中指出,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1]
目前,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依然重语言技能,轻育人渗透,即在“读后与写前”这个中介阶段不够重视共情力培养,未能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作品的深处,未能引导学生获取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去感受塑造良好文化品格的过程。
文学情感主要指审美情感。它是凝结在文学的审美形象中的作家或读者的主体态度。审美情感的表达已不只是单纯的一般情感释放,而是一种形式化了的情感。文学的情感是运用经过提炼的语言文字,进行有节制的表达。[2]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足以唤起一定情感的因素,并且用富有情感的形式(语言、形态)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情感的流程中,完成知识、美德、完美人格的输出与接纳。[3]
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了共情的概念。共情又称为同理心,是一种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体验其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心理活动。[4]审美能力在美学专业里多称“审美趣味”,简单说就是人体验、感受、鉴赏、评价、表现美的能力。它表现为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和审美态度。而文化共情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能力。文化共情需要学生充分地解读,理解作品中的形象、主题及其他精神内涵,进而对人性的复杂和世界多样性表现出极大的包容,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品位。[5]
续写任务要求作者与前文短文故事进行互动。Pickering &Carrod[6]提出互动协同模式,认为协同源于互动,互动是人际对话顺利进行的关键。这种模式背后的机制是结构启动,即对话双方在交谈过程中倾向于使用刚听到的话语。我国学者王初明以互动协同模式为基础,提出了外语学习的有效路径:互动→理解→协同→产出→习得,他强调读后续写产生了拉平效应,语言是在理解与产出的过程中学会的。[7]
读后续写的阅读材料是故事类短文,在产生语言习得的同时,需要学生充分地解读故事,理解作品中的形象、主题及其他精神内涵,是发展共情力的良好途径。
阅读是两种心理活动的过程。一种是认知活动,另一种是元认知活动。通俗地讲,认知活动就是思考,就是理解阅读材料;而元认知活动则是对思考的思考。理解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这些就是思维的全过程。[8]在写前的阅读短文中,应结合思维品质培育策略,指导学生快速获取故事情节要点、语言风格及文化特点,形成结构式阅读,借助适当的图形组织器让学生思维外显,诊断学生的共情力发展层次。
能够理解阅读材料未必意味着能够用语言描述思维与情感。克拉申的窄式阅读理论提出,在集中的一段时间让学生反复接触同一体裁、同一话题的材料,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文秋芳、周燕认为,语言水平是提高思维水平的必要条件,反过来,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9]因此,建议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根据主题语境,组成主题群文或者主题语段群以供学生再次感知同一题材语篇中的语言以内化语言。
目前读后续写的评价主要针对语篇连贯、语言衔接、语言丰富性、语法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缺乏对学生共情力的过程评价指导。为解决这个问题,可将评价过程引入教学活动中,提供共情力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审视产出作品。本文拟构建CCLGE教学评价,包含Coherence,Cohesion,Lexical Resource,Grammarand Empathy 5 个维度,以提升学生续写能力。
下文以一个读后续写课例,具体阐述如何开展共情力视域下的故事类短文读后续写教学。
本次案例的读后续写任务改编自一篇题为“Back Home”的英语记叙文。原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离家出走后又回家的故事。该读后续写任务已给出的短文部分描写的场景是出走后,女孩意识到家的温暖/家的重要。续写部分要求学生预测女孩后续发生的事。语言特点平实质朴,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复杂的句式,主要运用较为简单的单词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简单对话来烘托主人公一家人的深厚情感和家的重要性。笔者将这节读后续写的教学目标确立为掌握结构性阅读策略,正确捕捉作品主人公的情感态度,学会运用与前文语言风格对称的词句、具体关键物件表达恰当的情感,通过过程性评价表提升共情力。
图1 教学过程结构图
Step 1 引入话题,点击情感
本节课授课时间为第一学期期末,笔者以此为契机,让学生闭上眼睛为自己许下新年愿望。接着笔者与学生分享高中时期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新年愿望。
【设计意图】
笔者展示了自己年青时候的照片,并与学生聊起自己当时的梦想,这能够消除学生的拘谨,激起他们的兴趣。最后,笔者分享了自己的心愿和感悟: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自然引入了上课的话题。笔者认为,情感是文学教学语言的血液。所以,在设计的时候,笔者以灌注情感为总体设计原则,让每个环节的教学语言充满情感,尽量去感动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
Step 2 完成主题群文或语段群分类阅读任务,促成语言习得
根据主题群文的阅读组合相关性原则,笔者分别选用《木偶奇遇记》匹诺曹与父亲相见的语段、2020 年1 月浙江高考英语读后续写语段及“Decide to Love”读后续写阅读语段,让学生认真阅读一组群文组合后完成表1。
表1
Reading Task:Read and observe how the writers use five senses to describe each encounter.
【设计意图】
学生多次与相同主题的语篇或语段互动协同,聚焦一段时间内反复接触相关语料,有利于促成语言习得。在本环节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对梳理五个感官方面的动词分类,引导学生学习运用Don’t tell but show 的写作技巧来描写主人公的情感。
Step 3 借助图形组织器,引导学生掌握结构性阅读,提升共情力
1.借助plot diagram,引导学生快速获取故事情节要点(见图2)
在前文阅读部分,引导学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并学会用关键词概括,在概括信息的同时,识别辨析引发问题的矛盾点(如图2 中conflicts 所示),为后文情节续写寻找支点,判断应后文出现的复现词,做好情节、结构等的协同准备。
图2
2.借助empathy map,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主人公,监控自己共情力发展的层次(如图3)
图3
【设计意图】
在本教学环节,笔者利用不同的思维可视化组织器,让学生思维外显,帮助学生搭建思维脚手架,引导学生感知思维的过程,学会将知识结构化,训练学生掌握结构化阅读的能力。其中,Empathy Map是可视化用户移情图以帮助学生梳理、感知、判断主人公与父母之间的潜在的交际互动模式,努力和主人公的角色协同,产生同理心。在See 这个部分,要求学生复现阅读语段中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具体物件(如coffee,garden 或sweater),促进故事情节以及文化背景的前后协同。
Step 4 速写阶段
在通过对教师设计的写前阶段的学习,即获取情节要点、感知文化背景、习得主题语言之后,学生开始限时写作。要求学生写作用时在15~20 分钟,与考场读后续写的写作时间要求协同。
Step 5 完成评价与交流,促进反思与提升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评价表,对语篇衔接、语言运用、共情力等方面做出评价,进行作品分享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在课后进行第二次写作润色提升(如图表2)。
表2
【设计意图】
在本教学环节,笔者参考雅思写作评分标准以及国外英语教学中常用的rubric for measuring empathy 设计了针对本节课的读后续写评价表。在cohesion 方面学生比较缺乏这方面意识,平时笔者结合七选五阅读指导学生感知并学习“types of cohesion based on Halliday and Hason”。此外,此评价表中明示具体的复现词汇,以及要求学生通过这些复现词表现主人公Jennifer 与父母之间细腻的情感,对学生的语篇衔接以及共情力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学生分享他们作品之后,教师也分享自己的下水作品,让学生感受老师是如何表达共情力。
通过这节课,笔者对这节文学阅读理解读写课有以下两个深刻的体会:
一是读后续写课堂教学要关注情感,培育学生共情力。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品尝文学作品精神大餐,走进文学作品的深处,获得审美的愉悦,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品格。另外,英语教师应该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提升自身的语言技能,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在布置给学生写作的任务同时,自己也应下水写作。爱好文学的教师,其学生也必不同程度地受启迪。教师的理念和坚持是教学的关键,学生的水平不是决定教学方式的关键。“情感是文学教学语言的血液。如果教学语言充满激情,流动着炽热的情感,就会感动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施教者需要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来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10]
二是教师应探寻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语言水平与思维品质,以提升学生共情力以及表达能力。教师应有机关联阅读与写作的语篇材料,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主题群文,做语言内化与思维拓展的训练。在读后续写限时训练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以读者与作者不同的多元视角去感知,提升共情力,并促成语言习得,最后促成语言水平与思维水平协同。
总之,“共情力”视域下的高中英语读写融合教学充分体现了课标的育人理念,赋予了语言教学灵魂与生命,促进了学生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