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21-12-19 19:05杨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思维语文

杨李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8-319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语文教学,应顺应社会发展,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中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处于教学的前沿阵地---语文课堂,更是承载着这一关键性的历史重任。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中职语文课堂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

二、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悖,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语文课堂模式必须改进。

1.立足课堂,构建学生主体的课堂。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那么,语文课堂就传承着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荣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我在课堂上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打破课堂,创设灵活开放的氛围。我在课堂上非常注意让学生来发现问题,但又有几点也要注意的,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探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可以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中,语文课堂就动了起来。例如在《大地上的事情》中,作者歌颂大自然万物生命之美。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自己感受語言之美。苏霍姆林期斯基说得好:“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地上”。语言文字本身就负载着灵动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但这些灵动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不能标签式地贴上去,让学生去背去记。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创造课堂,运用形式多样的手段。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有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大大超出课堂的时空,由此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要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比如我讲《走进家乡》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很容易把握重点。同时课堂上新旧知识的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三、发散思维,给创新插上翅膀。

高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当然,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的思维可能会超越教师、超越教材,出现新颖、独特的想法。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提前预见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意外,以做到适时引导,有效控制,需要有教师的及时调控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选择为依托;需要有教师为其提供的心灵上的自由、教学上的民主做后盾。只有具备了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空气和土壤,自由的心灵才能够呼吸、生存,创造的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破土成长。

高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不断摸索、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思维语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