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骇浪中国人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救援队赴河南抗洪抢险救灾纪实

2021-12-19 05:36杜永先
时代报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安达救援队洪水

■ 杜永先

中国人与洪水的斗争,大概从人类初始到今天,就没有停止过。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鼻祖伏羲坐在一块碣石上,日日夜夜观察星象变化,要给原始人类寻找一条生存规律。这时,一匹龙马从天河跳出来,背上驼有一幅图,献给伏羲。从此,伏羲一指划开了天地乾坤、水火雷风、山地湖泊,人类文明从无形走向了有形。

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也从这一刻开始了,地震、洪水、台风等灾难源源不断。

一直到尧舜禹时代,一只乌龟背着“洛书”来见大禹,大禹治水取得成功。大禹遂划天下为九州大地。至此,洪水灾害对人类的叫嚣似乎有所收敛,但宣战的狼烟始终没有消失。

这便是“河图洛书”的传说。“河图洛书”的源址在哪里?在河南,古时称中原,即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原,是出圣人的地方,老子、姜子牙、商鞅、范蠡等都在这里诞生。因此,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那时候,中原人,亦称中国人!

中国与中原人有着深厚的母子情结!

2021年7月20日,中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牵动了全国各地的中国人的心。

我是华夏儿女,我要去救援。

我是志愿者,我志愿去救援。

我是创作者、历史的记录人,我要去救援。

你要问我,不怕被洪水冲跑吗?当时的中原,整座城被泡在水里,防洪堤坝要决口,7月27日晚还有大暴雨降临!

不怕!

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一种善良,大善行。它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是骨子里与生俱有的,由身体散发出来的一种光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

一、深夜,黎明,我踏洪涛,逆流而上

2021年7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救援队准格尔旗安达救援接到河南省社会应急组织公益平台的救援通告,河南省卫辉市区洪水内涝受灾严重,需要救援。

正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开会,年仅32岁的准格尔旗安达救援队队长韩伟,接到救援通告,立即返程,一路上远程部署参与救援任务。

这时,有人提出来反对意见,河南洪灾,险情重大,关系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国家自有特种专业人员救援。而他们这样一个社会公益组织,根本不具备专业营救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物资力量。救不了别人,反把自己搭进去,还需要国家花人力、物力来救助自己,所以最好不要给国家添乱。

韩伟听着这话,心里被重重地击了一下。他不得不承认,大家的反对意见是有道理的。以他目前的救援设备、物资及人力,力量确实很薄弱,面对河南卫辉这么大的洪灾内涝,有点“蝼蚁撼大树”。

“可我是一名党员,是退伍军人、是一个兵,是一名武警战士,是一名警察,是安达救援队队长,是一名志愿者。我肩上的使命和责任,让我不能退缩,不能有顾虑。哪怕尽最微薄的一点力量,我也必须参与。”

他的坚定感动了安达救援队的队友。7月25日下午,安达救援队第一批救援人员先行出发了,只有5个人。他们连夜动身,要赶在7月26日黎明时分,到达河南卫辉灾区,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局等尽快取得联系,进行报备,联和展开救援。

这就是志愿者。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认为他们有时太冲动,盲目地感情用事。

在需要奉献、需要无私、需要大爱面前,真正的志愿者从来不惜一切,奋不顾身。他们的勇气和使命从哪里来?从自己心里来,从非常彻底的对他人发自内心的悲悯、善良而来。

连续几日,看着视频里河南来势汹汹的洪水,众多群众被淹、被困,群众的哭喊声,求救声,你拉住我,我拽着你,对生命的渴望,对生存的祈祷……一幕幕情景,使志愿者的泪水无数次浸满脸颊,恨不得马上冲进洪水里,拉他们一把。

如果问,英雄的名字叫什么,那就是志愿者。

此时的韩伟,就是一名真正的志愿者。他组建安达救援队的初心源于当兵时亲眼目睹的一场校车事故。车里60多个孩子全部丧生,车厢里,书包、铅笔盒、作业本等散落满地,惨不忍睹。韩伟的内心被深深地灼伤。参加工作后,在交管大队上班执勤中,他经常看到司机向交警借用拖车的绳索等道路援救工具。在司机的观念里,认为交通警察会备有这些工具,实际上,交通警察也没有,于是,韩伟决定组建一支民间应急救援公益团队。

安达,蒙古语意为“来吧,兄弟”,汉语意为“安全到达”。

安达救援队成立于2017年3月,队员一部分来自退役军人,另一部分来自央企员工和社会各个层面的爱心人士。自成立以来,他们以“救援为己任,担当树新风”的理念,承接新的历史使命,志愿组织策划了水上救援、道路救援、医疗救援、机械救援、校园安全防护、退役老兵服务、专业化护校等大小型公益活动上百次。他们一边在实践中累积救援经验,一边邀请来自旗、市、盟、自治区级和国家级专业应急部门及专业应急技术人员,来讲解、培训、实地操作和演练。让那些充满爱心的志愿者们学会自救并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风险,使安达救援队从一支非专业的民间应急救援公益组织逐步走向专业应急团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伊始,作为退役军人的韩伟闻到了“战争”的味道。虽然他脱下了军装,但使命和责任刻在了他的骨子里。他立刻表现出了军人作战的敏锐和高度政治觉悟,带领安达救援队的退役军人和社会爱心人士在第一时间内,筹集3600个口罩、900瓶消毒液等防护用品,累计49万元,送到了准格尔旗周边城镇村民的手中。

多么浓厚的鱼水之情,多么深重的家国情怀。

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韩伟如此不顾一切呢?

韩伟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之一赵玉荣阿姨相识相遇。1964年,年仅9岁的玉荣阿姨用生命保护了草原384只羊的英雄事迹感动了父母亲那一辈人,也让韩伟在聆听着父辈的英雄故事中成长起来。玉荣阿姨非常赞赏韩伟的公益救援队,希望他能将残疾人的事业接力下去,并且授予他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

英雄的光环笼罩着一代、两代、三代,甚至中华数辈的后来人,韩伟接过这把火炬,誓要将它燃烧永远,并且传递到远方。

韩伟为什么要选择应急救援公益项目?这是一个充满着风险挑战的项目,难道他不怕背负责任与道德底线的谴责吗?

韩伟说,志愿者服务是道德底线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灾难面前,什么最重要?是生命。在救援面前,什么最重要?是时间。

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社会每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全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打造一支专业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是党和政府赋予社会组织的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运用自身的优势,利用社会团体的力量和智慧来完善和建立一支合格的社会应急机动反应队伍?

韩伟说,他从小调皮捣蛋,不爱学习,长大后当了兵。在部队里,党和国家教他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安达救援队的建立和发展,是国家、政府、人民群众对他的考验。

2017年12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民医院,一名男性遭遇车祸身受重伤,经医院确认,该男子脊髓损伤,颈椎外伤,病情十分严重,受当地医疗条件限制,急需送往北京接受全面深度治疗。120北京市急救中心确认消息后,紧急联络航空救援。安达救援队出动15名志愿者,在寒冬深夜,不畏寒冷,不辞辛劳,辅助直升机起降救援,现场处置指引、爱心协同护送伤者安全到达机舱。

2018年7月,在包头市固阳重大洪水灾后的重建和灾后援助中,韩伟联系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的大型餐车赶赴几百公里外进行实地援助,让受灾的百姓吃上可口的饭菜,喝上一口干净的热水……

准格尔旗政府为志愿者授旗仪式 ▲

安达救援社会应急救援机动队的成立,激发了安达救援在社会应急救援领域的热情和积极参与意识。截至目前,安达救援队由原先十几人发展到2000多人。

“只要有一分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我相信,我的选择不会错。”

我拨通了韩伟的电话,对他说,我也要去河南抗洪救援。韩伟有些顾虑,迟疑片刻说:“杜姐,这次活动(对志愿者来说,这就是一场与平日没有什么两样的公益活动,只不过从内蒙古走进了河南省)不建议女同志参加,救援现场女同志不适合。

我说:“我有10年的志愿服务经历,见识过大型援助场面,我有经验。”我还告诉他,我是一名文艺志愿者。韩伟经不住我的再三恳求,终于答应我随行。

7月26日上午,安达救援队接到第一批去河南卫辉灾区的救援人员反馈回来的信息,便快速筹备救援物资,并得到了准格尔旗旗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爱心商家、企业、个人及志愿者们纷纷解囊相助。7月26日中午,韩伟在电话里通知我,下午3点来安达救援队办公室,准格尔旗政府领导要举行授旗仪式,之后,立刻出发到河南卫辉救援。

从和韩伟申请参加救援到即刻出发,不到一天的时间,这也未免太快了吧。他告诉我,救援,抢的是时间,越快越好。

我匆匆收拾行李,草草吃了一口饭,内心无比激动。可能是日常生活太平静了,平静到我快要抑郁了,急需要这样的战斗力来激活荷尔蒙的活力。我仿佛打了鸡血一般,完全没有去想洪灾现场存在多么大的生命风险,火速来到安达救援队办公室。

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两艘专业的水上救援皮筏艇被几个身着鲜红色救援服的安达救援队友抬上重型拖板车,其他发动机、爬爬梯、下水裤、救生圈、游泳衣等专业的水上救援物资应有尽有。办公室里,几个女同志认真详细地清点着必须要带的消毒、杀菌、消炎、抗菌、消暑等专用的救援药品。这哪里是人们传闻中的散漫、随性的社会公益组织?完完全全就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制度的应急救援团队。

想起2013年,志愿者组织刚刚在这个小镇上崭露头角,没有办公室,没有相关规章制度,志愿者全凭一腔热血和满肚子爱心打游击做事业。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扶老爱幼是基本的常态化公益项目,后来又发展到环保、防邮政诈骗、戒毒等公益项目。志愿者的口号是“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充满了爱!”公益组织就是集聚大量爱心人士奉献爱的地方。所以,在很多人眼睛里,公益组织就是捐款捐物的捐赠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步伐快速而稳健,社会组织的理念也发生着改变。韩伟说:“志愿服务是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一定要转变旧观念。”

公益事业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准格尔旗政府授旗仪式上,当副旗长说,“你们是代表准格尔旗30多万老百姓救援灾区,在你们背后,准格尔旗30多万老百姓强有力地支持你们……”,我一下子热血沸腾,如同即将上前线打仗的战士,大声宣誓:“我愿意!”

下午17:30分左右,内蒙古民族救援队第二批赴河南抗洪一线救灾的安达志愿者出发了。他们依然是日夜兼程,不带停歇,踏着洪涛巨浪,逆流而上。在黎明的曙光到来之前,以中国北方的民族团结精神,草原雄风的叱咤凛然之气,屹立在中原大地上,一匹匹蒙古马将奋勇驰骋!

二、正午,黄昏,我搏骇浪,牧野大战

2021年7月27日清晨7点左右,河南省卫辉市区,太阳高高地照着这座被洪水围困的城市,闷热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洪水涌上来的各种难闻的气味。离市区洪水距离大约200米的街面上到处是堆成了山的矿泉水,各种口味的方便面袋扔得东一条巷、西一条街。几个环卫工人挑挑拣拣地在打扫卫生。来自全国各地救援的大小型机动车停靠在街面两侧,摆放凌乱,横竖不齐,车上的救援人员非常疲惫地闭着眼睛。

几个壮年男人,上身赤裸着,下身仅穿一条发皱破旧的短裤,裸露部分的肤色被太阳晒得黝黑。他们胳臂和小腿处的经络格外分明,在一步一行中,许是静脉曲张,许是这几天洪水浸泡,血管似乎都要破,要迸裂。

几名受灾村民沿街慢吞吞地行走着,他们六神无主地左看看,右看看,脸色灰黄。抬头与人对视的瞬间,深凹的眼窝里,红色的血丝分布在浑黄色的眼珠子周围。洪水仿佛不但淹没了所有的房子、村庄、田地,也把农民眼睛里的一汪清水吞没了,那灰色、无奈又充满着悲苦的眼神,着实令人伤感万分,动容落泪。

街上杂乱不堪。

一场洪灾,把曾经美丽的“豫北水城”冲跑了,只剩下这些沉淀,曝光在炙热的太阳下,接受着时间和自然的烘烤。

卫辉市区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居民已经转移,只留下一小部分人没有及时撤离,需要自救。这一部分人多是孤寡、体弱、空巢老人和孩子。还有一部分是抱有侥幸心理的人,住在地势相对高一点的地方,比如三层楼房以上,等待洪水退去。他们每天用手指盘量水位,哪怕是几毫米差异,都认为是希望。只是整整两天了,卫辉的洪水非但没有退去一毫米,反而渐涨起来。

卫辉市区大约有70万人,地表平均海拔40米,地理位置的特殊,导致市区各个区域的水位深浅不一,最低水位处约1.5米,最高水位差不多有2米。那些留在市区不能及时出来和不愿意出来的人,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如何能找到他们?

洪水让城市没有了信号,一片茫然。

当内蒙古安达救援的车子缓缓地驶进来,出现在街上的时候,有人惊讶地说,从内蒙古来的?好远啊。有人说,还是志愿者。这时,有外地的志愿者们举起了大拇指,冲着我们点赞。这是志愿者之间的问候方式,我们回赞,表示志同道合,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国际志愿者精神。

这时,身着鲜红色救援服的安达救援队第一批救援人员急切地走上来,和韩伟诉说着当前的情况:这里需要大量的皮筏艇,需要大量的消炎、消毒药品,需要大量的下水装备……他们为自己急匆匆地来到灾区,没带足够的救援物资,导致不能全力救人而感到焦急、惭愧。

韩伟安慰大家:“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我们都带着。大家昨天晚上怎么休息的”

“这里白天信号弱,到了晚上彻底没水、没电、没信号,喝的用的全是矿泉水,蚊子比咱们那里大好几倍,看看,胳膊被咬的脓包……”

“你们吃什么?”

志愿者救援受灾群众 ▲

“干嚼方便面。到中午时候,这里的温度能达到40度,汗水从身体里面往外渗,好像被太阳烤得硫化了。哪里能吃得下去,水都喝不进去,干嚼方便面一口都咽不下去……”

安达救援队友齐飞走过来和韩伟汇报来自当地政府和应急管理局的文件指示。齐飞的老家在河南郑州,家乡遇难,他比谁都难受。接到河南社会公益平台的救援通告,他丝毫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和队友们先行出发。到达后,急忙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他对韩伟说:“今天可能还有大暴雨。从昨天到现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差不多有上千人来到这里。大家组建了一个微信群,我在这个群里,市区里的救援情况他们随时发布。”

韩伟说:“那我们现在还是不能吃早饭和休息,要马上投入救援。大家快速安装皮筏艇设备,准备下水救援物资。刚才大家都听到了,今天晚上卫辉可能有大暴雨,而里面被洪水困住的群众还很多,我们必须在暴雨来临之前,尽全力将他们转移出来,送到政府安置点。”

正准备在车里休息的司机张永峰和于明忠听到韩伟的话,马上起身,一言不发,和大家开始卸货,组装设备,检查救援设备及物资安装安全紧固情况。这两人从7月26日下午开车,行程900多公里,十几个小时不停歇,整晚没有合眼。

他们是来自中央企业国家能源准能集团公司的一线技术工人,张永峰是原准能大准铁路(现新朔铁路大准分公司)南坪站调车长,于明忠是准能集团公司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队的大车司机。这次参与救援,两人都是在公休期间。张永峰领着老婆孩子从西安旅游刚刚回来,还没有回家就接到韩伟的电话,要他马上出发到河南卫辉抗洪救援。张永峰二话没说,家门都没进,直接来到安达救援队报到。于明忠本来要请三五天公休,就直接和矿上的队长说,我要去河南了,啥时回来算啥时,没有准确时间。

第二批救援队带着4辆物资救援车,张永峰是头车,于明忠是重型救援设备的末尾押车。夜路很长,很乏。张永峰有着20多年的驾驶经验,每走到一个路口,都要在对讲机里提醒后车“大家跟紧一点”,得到后面司机的回复之后,他才停止呼叫。遇到岔路,他会提醒:“向右前方走,注意路标。”“前面有水,大家过路的时候要当心。”他不停地在对讲机里呼叫:“大家注意力要集中,注意来往车辆。”“喂!喂!后面的车请回复,怎么没声音了?喂!喂!是不是迷糊了?”直到后面的人说“张师傅,没有打盹,是对讲机掉车箱底下了”,他才放心。

于明忠是大车司机,公司先进工作者。

长年累月形成的责任心和担当,让他们面对这样重大的抢险场面时,更加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检查装备到位,安装准确迅速。芸芸众生之中,他们迸发出来的央企员工独特的文化精神折服着每一个人。这是安达救援队的核心之处,选队友,一定是精兵良将。

很快,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下,两艘救援皮筏艇装备完整,试运行正常,能下水作战了。

我们的位置属于城外,城里的洪水没有大面积侵袭过来,但从城里涌出来的残余水浪浸泡着我们的脚面,所以,我们始终在水里站着。

洪水淹城已经两天了,水质浑浊不说,里面滋生了很多细菌微生物,有的人站得时间长一些,脚背、手背、胳膊等就开始发痒难受。洪水之后,必是瘟疫。瘟疫是怎么产生的?就是这些细菌微生物在水中繁殖得太快,沉落下来。

面对自然灾害,无论是被救的人还是救援的人,最佳救援时间是72小时之内。算一算,今天正好是卫辉发生内涝的第三天。

街面上的人越来越多,四五辆装载机驶进来,装载铲头上坐满了人,有市区的医生,有电力维修工人,有全国地方的志愿者等,还有一些越野车、小轿车、农用车也纷纷涌进来。

一个穿着红马甲的男人不知道从哪里出现的,站在马路中央,举着大喇叭指挥:“大家靠边儿站!”“给救援车让一条路!”“你慢一点,小心!”“靠边儿!”“靠边儿!”他叫喊着,嗓子都嘶哑了!

红马甲,说明他也是志愿者。

人们嘈杂的喊声,汽车的鸣笛声,伴着城里的洪水波浪顺着脚面不停地涌上来,退下去,退下去,再涌上来。浑浊的水浪,把数以万计的蚯蚓拍在脚底,奄奄一息的蚯蚓来不及呼救,一节、两节、三节……肉身被辗轧、踩踏,尸首遍地。同伴突然指着我的脚说:“杜姐,有鱼。”我低头一看,只见一条小拇指大小的鱼儿张着嘴,趴在我的脚面喘息,鱼膛透明,膛内充满了浊黄色的洪水,眼睛透露出和受灾村民一样的眼神。我原想轻轻地抓住它,放在矿泉水瓶子里,养着它。孰料想,一辆救援车驶过,车轮溅起洪水波浪,“唰”地涌过来,小鱼儿被冲走了。

洪水灾害,从古至今,对人类、对万物生灵,都是极大的伤害。人类与洪水的搏斗,从古至今,都是一场生死较量。而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本是相互依存。没有人,大自然也会生机勃然,可没有大自然,人类就不能生存。自然灾害多发与人类过度改造大自然、征用大自然有直接关系。

我们要爱护自然,保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这是人类应执着坚守的生存原则和底线。

卫辉,古时称汲县,这里曾发生过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相传,公元前1046年,商纣王众叛亲离,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结束了600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役之一。

为什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能打胜仗?因为纣王荒淫,周武王仁爱,得人心,德天下。

几千年后的今天,卫辉又开始一场唤醒人类、关爱自然的“战斗”。

中华儿女,中国人的仁爱、底线就在此时、就在当下,随着洪涛骇浪浮上了水面:截至7月28日,由河南省应急管理厅联合中国慈善联合会委员会等成立的“7·20河南洪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调中心”统计,全国有392个民间救援队报备参加了救援。

民间救援队,全是志愿者,无私奉献,勇于担当。

山东、大连、甘肃、辽宁、洛阳等志愿者协会全都涌来了,红色、黄色、蓝色、橙色等五颜六色的条幅好像一面面鲜艳的彩旗,绘满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河你一起,共渡南关”“爱比水深”“闻汛而动,冲锋在前”“爱心集结共克时艰”等标语口号。

这里已不再是生死一线的洪灾救援战场,而是中国人表现爱心、德性、善行的舞台!

我为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而骄傲自豪!

志愿者用装载机救援被困灾民 ▲

熙熙攘攘着的人群中,我看见一位老大爷不停地向四处张望。当装载机踏着一波一波水浪,载着被救出来的村民驶过来时,他顾不得洪水打湿身体,急急忙忙跑过去,然后无限失望地摇着头,退回到街面。又一辆救援装载机驶过来,他又小跑着,扒拉着拥挤的人群冲过去,一会儿,叹息着又回到街上。

我走近他身边,问:“大爷,你是在找人吗?”

大爷上下打量着我:“你从哪里来?”

我说:“内蒙古。”

他用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红色救援服,睁大眼睛看了我有三秒,说:“你们是来救我们的?河南人民感谢你们。”他说这句话,用的是河南方言,我没有全部听懂,但是我感觉应该是这个意思,便点了点头。

大爷眼睛里一下子放出了光芒,拽着我的胳膊,说出来一大堆河南话,这下,我是一句也听不懂了。他着急了,用手比画,我还是不懂。他更着急了,把我拉在一边,双膝跪了下来,我急忙搀扶起。大爷的泪水哗哗哗地流下来,嘴唇颤抖着还在说。

我的眼泪瞬间模糊了双眼:“大爷,我听不懂,你不要着急,慢慢说。”老人“啊”“啊”“啊”地努力给我说明,我就是听不懂,我真是恨死了自己的笨。

我用手擦了擦大爷的泪水说:“不着急,不着急,咱一句一句说,我在听,在听。”大爷哭了一会儿,稳定住情绪,一个字一个字比画着给我说,我方才听明白。

原来,大爷的女儿被困在城里楼房有两天了,没有信号,联系不上,小外孙在大爷家里天天晚上哭喊着找妈妈。大爷每天看着装载机被救出来的人,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女儿。大爷呜咽着说:“两天了,那么多的人都出来了,没有她……”

这时,韩伟身边围上来几个和大爷差不多情况的村民,他们诉说着被困在洪水里的亲人状况,有80多岁的老人,有孩子,请求我们能不能救救他们。韩伟听不懂方言,大叫着:“给我找一个翻译过来!”“快!快!”

人群中一个穿白半袖的年轻小伙子站出来,他说他是河南人,常年在外打工,他可以帮我们。

为了保证救援安全,救援队只有带着村民才能找到他们被困的亲人。因为他们了解城里的住宅情况,知道哪里是浅水区,哪里是深水区,哪里有下水道口,哪里道路阻隔等。

救援需要大型装载机或者大型农用拖拉机,把皮筏艇装上去,送到城里1.5米到2米的水域处。救援人员把艇放下水,跳上艇,划艇去救人,然后由装载机把被救的村民载出来,送到城外安置点。

救援工作就是这样,来回往返,重复进行。

我们的皮筏艇准备就绪,等待装载机运送,一辆,两辆……装载机过来,安达救援队友站在路中央拦截,可是,需要运送的人、物资、装备太多了,根本轮不上我们。年轻的队友们等不及,一个箭步抢冲上去,结果被装载机上的人推下来。大家着急地和韩伟说:“队长,要不然我们也弄一辆装载机吧?”

可这个时候,去哪里找?

突然有人大喊:“军车来了!”

“看,部队的车!”

在装载机后面,几辆军绿色的车驶进来,年轻的队友们飞一般地拦上去:“军哥,把我们的救援艇带上吧,我们要去里面救人!”“我们是退役军人!”

军车停下来,车槽“咔”地打开,几个人民子弟兵跳下来,和队友们一起抬着皮筏艇上车。大家一起喊着号子:“一!二!上!”

“不行!不行!重来!”

“一!二!”

年轻的队友在军车上下跳跃着,翻爬着,人民子弟兵扶着他们的胳膊、身子:“使劲儿!来!上!”

“一!二!上!”

战斗声,口号声,群众的呼声,连成一片。到了正午,炙热的骄阳,仿佛要烧烤了我们,连喝的矿泉水都滚烫滚烫,汗水和着洪水,激荡着全身,波浪滚滚。我不停地给上下船的队友们消毒、杀菌,这一批回来,下一批上。耳边始终贯穿着如雷般的呐喊声:“上!”“上!”“上!”

这就是战场,抢救人类生命、验证人类真理的战场。

亘古忠臣比干捧出自己血淋林的七窍玲珑心给纣王:“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洪水吞噬的只有车子、房子等身外之物,吞不掉华夏儿女一颗仁爱的心,一个忠诚的魂。

吾辈后生铿锵回应: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安达救援队多数是3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他们有力气,有能量,能吃苦,敢冲锋,在洪水中不惧骇浪。背老人,抱孩子,上艇,下艇,到安置点,来回往返数十趟,不说一声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还摆摆手说,没事,能坚持!

他们不仅有干劲儿,还有一颗慈悲的心。被救的老人抱着被子、米、面、衣服上船,说,不带的话,出去会饿死、会冻死。

可是船太小了,若是拿上这些东西,别人就不能上船了。

安达队友们劝说老人不要带,外面都有。

老人却死死抱住这些东西不放手。

队友们说,您缺什么,以后我们给您送什么,我们是志愿者,一定说到做到。

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被救出来的时候,哭得老泪纵横,浑身发抖,站都站不稳,安达的队友们几乎抱着她,把她送到安置点。她说,她以前住在乡下,乡下遭了洪灾,水把农田全淹了,后来逃荒到卫辉,没想到也遭了水灾。“是你们救了我,谢谢,谢谢,我下辈子都记着你们。”

老奶奶的儿女住在距离卫辉大约50多公里外的郑州,队友们开车将老人送回家。老奶奶抓着他们的手不让走,一定要他们留下来吃饭,还要给他们买水果吃。

队员王晓静说:“老奶奶的眼神,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安达救援队是这次救援的主力军。2018年,包头市固阳县发生洪灾,准格尔旗安达救援队奔赴救援,遇到了固阳的孙敏、刘威、史立东等人,同怀一颗感恩的心,携手并肩在一起。安达,蒙古语还有一种解释:愿意为无血缘关系的人结成生死之交,即义结金兰。2019年,他们创建了固阳安达救援队,作为安达救援队的分队。

年仅22岁的王凯立刚刚退伍回来,是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安达救援队队员。他1.85米的个头,高大帅气,脸儿白白净净,俨然模特。我开玩笑说他应该去做男模。他说:“不,我是一个兵!”

救援中,他身手非常敏捷,不愧是当过兵的人。当听到楼里有人需要营救,他快速划船过去。一楼已经被水淹没,而需要营救的人在楼上,他只有从二楼窗户上爬进去才能救人。怎么爬?破窗。破窗不是把窗户彻底打碎,而是要打得巧,不能破坏窗户主体结构。小凯站在皮筏艇上,队友们护着他,他拿出工具,很认真、很小心地破窗,然后依靠自己的身体优势,爬进去,把楼里的人接了出来。

皮筏艇在洪水中颠簸着,小凯和队友们乘风破浪,勇敢地前行。遇到在洪水中挣扎行走的村民,他们会加快追上去,跳下艇,把村民扶在艇上。

我问:“小凯啊,跳下艇的时候,你不害怕吗?”他说:“怕归怕,但来了这里,就是为了救人。我在水里每走一步,都会用脚尖试探四五下,看看有没有砖头、石块什么,要不然就会绊倒,被洪水卷走……姐啊,有的地方水可深了。”说着,他起身给我指点比画,水能高至他胸前。

当听到城里有一个小礼堂,里面有10个孩子被困,他又不害怕了,和队友跳上艇向小礼堂冲去。他一个人救出来4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抱不动,他就扛起来。

他为自己的勇敢乐得笑开了花:“姐,我中午吃了9个包子!”

啊?9个包子?河南的志愿者们给大家送来的包子有拳头大,而且是肉包子。他能吃9个?我简直不敢相信。

小凯的孩子样儿露出来了:“姐,我20多个小时没吃饭了,走的前一天中午没顾上吃。今天早晨一下车就开始救援,也没吃饭,我快饿死了,都没劲儿了。中午看见送来包子,我这个兜装一个,那个兜装一个,嘴里一口吃一个,一边划船,一边救人,手、脚、嘴,全身的零件都用上了。”

固阳安达救援的队友们笑着给他作证:“真的,这家伙真吃了9个包子。”

“汪!汪!汪”,身后一只小狗的叫声,让大家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小家伙此时精神抖擞,抖动着身上湿淋淋的毛皮,被睫毛快遮住的眼睛里露出了灵动。它被发现的时候,充满无限惊恐,孤零零地趴在一辆被水淹没的黑色轿车顶上,水里的杂物缠绕着它。安达队友呼唤着它,它漠然而胆怯地看着。安达队友抱起它时,它浑身哆嗦,连叫都不会。队友们把它放在救援车上,给它喝水,给它吃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香肠肉类。几个小时过后,它渐渐地恢复了平静,冲着我们“汪!汪!汪!”叫起来,大概是说“谢谢”吧。

在志愿者面前,爱,是无边无际的柔情。

黄昏6点左右,天气预报说卫辉夜间有大暴雨,河南社会应急组织平台发出通知,要求所有社会救援团队全部撤离现场。内蒙古安达救援队在9个多小时的奋战中,成功转移救援灾民280多人。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在科学智慧面前,人类是伟大的!这是一场新时代的“牧野大战”,它为真理信仰而战,为至臻至善而战!

志愿者救小狗 ▲

三、午夜,霞光,我带红花,草原归来

2021年7月28日凌晨2点50分左右,我在一阵阵急促的雨声中醒来,心里很恐慌。我想象卫辉此时一定处在汪洋大海中,洪水涨势猛烈,水中漂浮着车子,房子都沉入水底,二十几层的楼房也在慢慢地被吞噬掉三层,四层……卫辉约70万人,868平方公里,会不会还有没转移出来的村民,他们的求救能被听到吗?

我站起身,打开窗户,豆大的雨点如同坚硬的小石子儿,砸在屋檐。我想象卫辉,已成为了一片汪洋,那些没来得及跑出来的人怎么样了?还有人吗?

想起昨天下午,我们撤离的时候,洪水中的装载机加速辗转接送,被车轮溅起的浪头足有2米高。安达救援队友们的皮筏艇在急浪中起伏前行。队友们吹着尖锐响亮的口哨,在楼丛中穿行,大声地呼喊着“还有人吗?”“你们在哪里?”

大暴雨就要来了……

防洪堤坝要决口了……

听着雨声,我的眼泪盈满了眼眶。就在我们撤离时,百十辆军车整整齐齐地停靠在城外路边,车上是满满的沙土,这是要和大暴雨中展开最后决战!人民子弟兵啊,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你们让我们撤出来,自己却冲进去了!有一首歌唱得真好:“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这种深情驻留在中原大地上,不断地扎根、发芽、结果!中原人民,赓续着华夏几千年的明德,感恩祖国,感恩四面八方来的救灾英雄。从一踏进中原大地,路口、广告牌、电子屏幕等,都是中原人民的真诚告白“致敬英雄!崇尚英雄!”当地一对夫妻坚持为救援队做饭、送饭,一家酒店老板提供免费食宿,加油站免费加油,过路卡一路通行,人人争先恐后做好事,施善行。天下九州,一派祥瑞盛世美景!

当朝霞的红光映入眼帘的时候,我听见韩伟招呼队友们整装出发,我们要准备返程了。

卫辉还好吗?

是的,洪水开始退却,卫辉正在进行大面积消杀。

卫辉很平安!

当内蒙古安达救援的车子缓缓驶出新乡卫辉,我不由得抬起头,似乎听见天空中有飞机盘旋的马达声,那是国家派出的航空飞机去救援那些掉队的村民。

有队友说,奇怪了,看手机天气预报说有雨,这会儿全是晴朗!

听说过“卫红花”吗?卫辉当地产的一种花,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开花时,花冠是璀璨的金黄色,如内蒙古大草原遍山遍野的黄花,又如祖国北方的向日葵。待到成塾采摘时,花瓣像一颗鲜红的心,宛如各民族团结在一起!“卫红花”最佳采摘时间在北方是6~7月,也就是说,卫辉人,中原人,早已将这朵红花准备好,献给子弟兵,献给各地志愿者。

内蒙古安达救援队要离开卫辉了,他们佩戴红花,昼夜不歇,回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大草原,回到家乡。但内蒙古人民与河南人民结下的友谊之花,永开不败!

来吧,兄弟!

猜你喜欢
安达救援队洪水
暴雨洪水来袭,记住以下几点,有可能救命!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猛兽威力无比
过门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