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盈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时,首次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并指出,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全世界的一种广泛共识。作为一座长三角滨海城市,宁波拥有悠久的海洋文明史、丰富的海丝文化资源、强劲的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应充分发挥宁波在海洋经济、海丝文化领域的优势,在新时代把海丝文化传统智慧转化为具有创新特色的现代价值。
千年古港海丝文化的重要源头
宁波的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丝文化灿烂辉煌,最早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井头山。上榜“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井头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中华海洋文化相关的最古老群落,比河姆渡文化还要早1000年左右。位于宁波余姚三七市镇的井头山遗址紧挨着河姆渡和田螺山遗址,所以井头山的考古发现绝非偶然。在2019年浙江考古团队主动性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石器、贝壳器和早期稻田遗存,以及丰富的水生动物遗存,如鱼骨、海鱼脊椎骨等,这对研究中华海洋文明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出土的贝壳中包含了大量的蚶、牡蛎、海螺、蛤、蛏等,品种之丰富,好似一个远古时期的海鲜市场。虽然我国沿海发现了许多贝丘遗址,但年代最早、沿海地区埋藏最深的当属井头山遗址。以贝壳为特征的贝丘遗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江河湖海沿岸,如丹麦、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各国,南非和日本北部都有贝丘的堆积。而井头山是浙江和长三角地区发现的首个海岸贝丘遗址,这为探索浙江沿海海洋族群的活动和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例证。在发掘的动物遗存中包含了大量的海生贝壳和渔猎动物的骨骸,这对我们研究海洋文化起源、海洋环境以及沿海社会变迁具有重大的价值。井头山遗址具有浓郁的海洋文化特征。出土文物表明,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区的先民早在8000年前已经开始了涉海活动,迈出了对海洋探索的步伐。
如果说井头山是将8000年前先民生产生活状态徐徐展现于我们眼前,那么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内容丰富的海洋文明史画卷。经过20世纪70年代两次大面积考古发掘,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跟人类海洋活动相关的水上交通物和海洋生物遗骸。发掘出的木板船残片及完整的木槳(古称船楫)表明,当时的河姆渡先民是开拓海洋的先导,已经能够制作舟船,实现了在江河湖海中航行的自由。出土的木板船是迄今为止考古史上关于中国古代航海史的最早例证。遗址中还出土了工艺精美的陶舟模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祖先们漂洋过海的场景。而鲨鱼牙和鲸鱼脊椎骨的发现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走向海洋、结缘海洋。令人惊叹的是出土的6支船桨制作精良,刻有纹样,造型轻巧实用,柄和叶均用整块木板制成,说明先民已有丰富的造桨经验,也为木板船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三江汇流港城的变迁与发展
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海洋自然资源丰富,海洋人文底蕴深厚。宁波濒临东海,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作为东方文明之都,宁波拥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迹,1986年还被国务院评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简称甬,得名于甬山。在象形文字中,“甬”像一口覆置的大钟。晋代玄学家郭璞曾站在甬山山顶,向东遥望广阔的平原,预言“五百年后必成一大都郡”。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们利用舟楫和木板船航行于港湾和近海,舟楫、木板船残片及其他出土的文物表明这是一个古代港湾,也是一处典型的航海寄泊点。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所在地称为“鄞”。春秋战国时期,宁波地处越国境地,也被称为“鄞”。到了秦代,宁波属会稽郡,划分为鄞、贸阝、句章三县,唐时统一治之,设明州州治并迁至三江口。
1200年前,即公元821年,明州刺史韩察将明州州治迁至三江口,标志着宁波建城的开始。明代,鄞县人单仲友提议,避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意将明州改称为“宁波”,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宁波与海有着不解之缘,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一座古老文明的港口城市,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
姚江、奉化江交汇到甬江,形成了三江口。过去对三条江的称谓与今日略有不同。姚江古称慈溪江,甬江古称大浃江,奉化江支流众多,称谓也多。三江口见证了宁波从渡口、河口到港口的变迁。句章港位于今江北区慈城王家坝一带,是宁波古港的源头,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海港之一。句章故城存在的年代距离河姆渡时期约4500年,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一度繁华了800余年。春秋时期,勾践灭吴,句章港在多次军事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军港地位一直延续到五代时期。《汉书·地理志上》云:“句章,渠水东入海。”句章港不仅是越国的海防要塞,而且架起了宁波沟通世界的桥梁,开通了与日本、朝鲜等国的航线,促进了当时的商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在汉代后期,句章港沿着余姚江向东外迁,为宁波港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三江口地带水系发达,能充分利用海运与河运的交通便利,是当时浙东地区最佳的物资集散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郡县制,以三江口为天然分界线,置鄞、贸阝、句章三县。鄞县包括今海曙区以及奉化、象山一带,贸阝县包括今天的鄞州区、北仑区及舟山群岛一带,句章包括今江北区以及慈溪、余姚一带。从汉代起,三江口地带已与海外有了广泛的通商贸易,海运与漕运的便利推动了地区间与国家间的商品交换。到东晋时,三江口一带已开通至渤海湾、海南岛以及越南等港口的海上航路。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不仅开辟了南北货物运输的大通道,也为三江口成为江海联运枢纽港提供可能。在唐代,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和产品的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内外交通的发展也为国际贸易和对外交流提供了便利。唐代的博大与开放,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特点。唐代,鄞、贸阝、句章三县合并,取四明山之名,设立明州州治。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至三江口,标志着宁波这座港口城市的发展步入了新阶段。顺着三江口往西可深入内陆腹地,自三江口向东可顺着甬江河道远航外洋。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唐宋时期三江口一带设立了市舶司,促进对外交往的发展。宁波自古以来就是水系发达的城市,所以城市街巷道路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系,桥梁也比比皆是。随着造船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朝廷对港口建设的重视,宋朝时期的明州成为繁荣的国际都市之一。元朝也重视海外贸易,与日本、高丽国保持积极和频繁的贸易往来和人文交往。但明朝时的“海禁”政策直接影响了宁波港的对外贸易和人文交往。
奉化江东、西两岸是木帆船停泊的码头,又被称为“江厦码头”,这里不仅是繁荣的海运码头,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是城市活动中心之一。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江厦古运码头已不能适应现代轮船的泊停。于是江北岸的新式輪船码头建立起来,成为国内外轮船停泊的主要码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宁波成为著名的港口城市,宁波舟山港成为全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1亿吨的大港。
牵手中国—中东欧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
从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正式启动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贸易投资、人文交流、政治对话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伙伴关系网络越织越密,合作机制日臻完善。作为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先发城市,宁波在中国与中东欧双向投资合作及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了这座被誉为古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
2015年,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着力打造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展,并在宁波进口商品中心正式亮相。设立常年展有助于帮助中东欧国家相关企业开拓销售渠道,提升中东欧商品在宁波、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认知度和影响力。2018年,宁波提出“三个首选之地”的建设目标,开启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新征程。2020年,在打造“一带一路”最佳结合点的过程中,“五海六港”合作机制的建立加速推进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联动合作,使得双方联系更加紧密。宁波为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通关放行更高效,营销模式更创新。加入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的国家跨越欧亚两大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在这里相互交织,在历史上被视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当今中国进入欧洲腹地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中国—中东欧国家国际合作的“桥头堡”城市,宁波海陆空全方位联通中东欧。在陆地上开通“义新欧”班列,在空中开通直达货运航线,当然最重磅的还是海运路线。宁波舟山港是世界第一大港,对接希腊、波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中东欧国家的五个重要港口。宁波还将继续推进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相结合的联运方式,积极发挥宁波舟山港综合物流优势,着力打造国家级海铁联运示范港。宁波舟山港是由宁波港和舟山港合并而来,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是中国屈指可数的深水良港,其中星罗棋布的各个岛屿是港区的天然屏障。2020年,尽管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宁波舟山港逆势发展,实现货物吞吐量11.72吨,连续十二年位列全球第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宁波舟山港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起贸易通道,加速推进港区合作和中欧陆海快线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宁波作为海丝古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南端的港口城市,我们应肩负起弘扬“丝路精神”的使命,发挥“一带一路”支点城市的功能,高水平推进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提升中东欧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加快全面开放的步伐,争做“一带一路”建设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