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院校辅导员开展分段式专业化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究

2021-12-18 02:26胥成鑫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专业化辅导员

胥成鑫

摘  要: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然而许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意识淡薄、就业能力不足、就业目标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分段式、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它们相辅相成,能有效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辅导员;就业指导;分段式;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2-0137-03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和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是关乎每个家庭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升,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的增加,就业市场的供需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形势,2019年国务院首次把稳就业放在“六稳”首位,在宏观政策层面提出了就业优先的政策,高校主管部门协同人力资源部门进一步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在促进应届毕业生就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多渠道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同样需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一、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就业市场供需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持续增长,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了909万人,比2020年增加35万人,2022年预计将超1000万人。与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形成反差的是就业市场要求的不断提升和企业用人规模的缩小,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企业提供的针对应届生的有限岗位,显得更加难以满足广大毕业生的需求,再加上研究生毕业生、海外留学归来学生的逐年增加,用人单位可选择的高质量人才队伍越来越庞大,随之而来的是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可供大學本科毕业生,尤其是普通本科毕业生选择的岗位数量越来越少,人才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给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带来巨大压力[1]。

(二)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意识淡薄

目前大学毕业生不就业、懒就业、缓就业现象增多,究其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及家长对就业普遍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如果毕业时没有落实“好工作”,宁可由父母继续“抚养”,在家待业也不能“随便”就业;另外,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性认识不足,对就业形势和自身能力缺乏理性分析。一方面片面地追求经济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大城市和知名企业,或者追求国企、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工作稳定的单位就业,不愿选择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小微企业、基层等比较辛苦的岗位;另一方面,对自身的优缺点、个人能力等缺乏理性分析,对自身能力过于自信,没有理性看待自身条件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因此难以顺利就业。甚至部分家长选择让子女在家待业备考或者等待工作机会,家长的这种想法及行为,造成了许多毕业生就业意识的淡薄,造成大学生慢就业、懒就业、缓就业,甚至不就业现象逐渐增多。

(三)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欠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应聘者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就业能力不仅需要以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基础,还包含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就业能力是保障和促进就业的综合能力。但是,我国现阶段高校课程的设置往往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以实践课程为主,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十分缺乏,社会实践方面往往以学生自主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或者自主联系实习为主,并且考核往往只注重形式,忽视对结果的考核;学校或者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或者实习出于经费及安全等因素,学生的参与面往往比较小,许多社会实践活动出于便利性和安全性考虑,只安排少数学生团体或者学生会组织成员参加,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资源非常匮乏。就业能力教育方面则往往是通过几门课程,如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来实现,缺乏高质量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就业实习和就业能力指导,导致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就业能力普遍缺失,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不能迅速完成角色转换,甚至有些同学无法顺利就业,更谈不上能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职业发展[2]。

二、辅导员开展分段式就业指导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

(一)分段式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分段式就业指导的启发来源于分段式教学,分段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层次性与系统性,教育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就业指导工作是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教育,处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大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园,首先需要迅速融入大学的环境,改变高中的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大二、大三年级学生逐渐适应了大学学习生活,熟悉了大学的学习方法,随着专业课程的学习逐渐深入和对专业的理解,开始渐渐明晰自己的努力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在学习中不断调整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通过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理论水平,通过社会实践或短期实习,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大四学生的大学课程学习进入尾声,完成了课堂学习任务,开始着手准备毕业实习,进入择业阶段,学生应一方面利用实习将所学知识加以实践,提升自己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习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最终就业方向。分段式就业指导可以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指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思考,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3]。

(二)分段式就业指导的实施路径

针对大一年级的学生,辅导员首先应指导他们充分认识所学专业及专业所学知识范围,产生专业认同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毕业时的就业方向,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将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认知学习相结合,并以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为补充,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提升自我的各项能力。其次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对历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大一年级学生明确就业目标和努力方向,对就业形势有客观、理性的认识,结合自身特长、兴趣和所学专业,确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目标,从而完成分段式就业指导的第一步任务,初步建立对专业、职业、就业的系统认识。

针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应着重加强学生的就业观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企业见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及时发现自身优势及不足,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同时,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班会、讲座、个别谈话等方式,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贵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就业,对专业、职业、就业有系统、全面、正确的认识,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逐步明确就业目标。

针对大四学生,应着重在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和就业政策讲解等方面指导学生,结合毕业实习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实践平台,增加其实践经验,系统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争取做到人岗相符和人事相配,促进高质量就业。还要及时发掘并发布就业信息,指导大四学生制作高质量的简历,开展面试技巧培训等,辅导员也要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为大四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如联系往届毕业生,将自己所在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给母校。更要加强防骗教育,以防学生在求职中受骗,确保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维护自身权益,保障自身利益不受侵害[4]。

三、辅导员开展专业化就业指导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

(一)辅导员开展专业化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分段式就业指导可以针对各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系统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如果在执行过程中,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不够专业,会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徒有其表,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所以,作为就业指导队伍中坚力量的辅导员,更需要有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和较高的就业指导能力,要适时根据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需求的变化,迅速调整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力。

(二)辅导员开展专业化就业指导的实施路径

1. 辅导员必须提升自身就业指导的专业工作能力

从辅导员自身层面来说,首先要树立专业化指导的意识,深刻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具备很强专业性的系统工作,就业指导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一方面要靠学校层面的统筹安排,另一方面还有赖于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个人能力和素质,辅导员的专业性直接影响着就业指导的效果,因此,辅导员自身要树立专业化指导的意识,认真对待就业指导工作,把这项工作当成一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才能胜任就业指导工作。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就业指导涉及的就业政策、就业法规会不断的变化,辅导员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需要大量储备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指导等多學科和领域的知识,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综合性,需要辅导员不断学习积累,系统学习,还要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从学校层面来说,首先高校必须加强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专业培训,为辅导员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知识保障。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不仅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要建立健全针对就业工作人员的系统科学培训体系,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的培训,提升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在培训中一方面应加强就业政策讲解、就业形势分析等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应结合案例分析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其次要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的激励机制,目前就业工作的压力往往都在辅导员身上,辅导员考核中就业工作所占比例过高,部分高校过于注重就业率,而忽视了具体就业指导过程,对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指导过程没有指导意见和考核依据,导致很多辅导员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在于学校的指导工作力度不足。所以,高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将就业工作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注重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培养和工作激励,将辅导员从繁琐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让辅导员潜心钻研就业指导工作,努力提升个人的就业指导专业水平。

2. 辅导员必须围绕学生需求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以就业目标为导向开展专业指导。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需要和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等,同时也要不断收集目前就业市场信息、就业政策信息和往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数据,做好系统、精准地分析,科学制订当前就业指导工作计划,要做到普遍指导和个性指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因人施策[5]。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是检验高校教育成果重要指标,关乎学生的前途命运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责任重大。因此,辅导员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努力提升自身就业指导的专业水平,针对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开展高效的分段式就业指导,同时高校也要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注重对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培养和激励,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 张敏. 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实践路径探析: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97-104.

[2] 张学. 高职院校精细化职业指导新模式的构建研究[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3):70-73.

[3] 冯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及路径探析[J]. 大学教育,2020(01):176-178.

[4] 童绥勇. 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J]. 科研,2015(21):272.

[5] 湛利华. 辅导员专业化视角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2):23-26.

(荐稿人:庄怀军,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专业化辅导员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