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启示

2021-12-18 09:03林际平
团结 2021年4期
关键词:黄埔军校黄埔孙中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亦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以史为鉴,方知兴替。”举国上下及海内外华人隆重纪念,是具有划时代深远意义的。

我是以一个后代的身份及视角来审视及论述辛亥革命的。从我的外曾祖父张难先,祖父林薰南,父亲林上元,从同盟会辛亥革命及武昌首义,东征北伐,抗日战争,直至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长达一个世纪以来,我的家庭和亿万中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历尽艰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现就我个人耳濡目染所知、所做的事实,分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因个人水平和局限所致,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孙中山先生伟大的革命理想与实践

2016年11月,我有幸受邀参加并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近一个小时的讲话。习主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他生前,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在他身后,中国共产党人忠实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继续前进,付出巨大牺牲,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

香港是孙中山青年时代学习及革命思想形成的地方。他早年就读香港大学,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香港大学主办公楼中的“陆佑堂”至今仍在使用,距此不远的“孙中山纪念馆”正门口,矗立着孙中山青年时代求学的全身塑像,馆内陈列着当年孙中山回港大向青年学子讲演的照片。2018年8月,由我会(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主办的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中,我会组织国内外嘉宾包括“孙中山文化研究会”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等有关人士100余人,参观了香港大学,重走了孙中山在港的历史足迹道路。著名历史学教授陆人龙回顾论述了孙中山早年革命思想的形成与在香港的实践,使与会者深受教育和启发。我们还在110多年前、孙中山在港大陆佑堂讲演后与年轻学生在大门前一起照像的同样地方,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孙中山的革命理念感召了一大批志士仁人。外曾祖父张难先早年在湖北参与“科学补习所”的建立,是同盟会的成员,更是亲临武昌首义的斗士。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在武汉看到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的文章,亲赴北京欲向陈独秀登门请教。得知陈已去上海,他便留在北京大学,就近研听罗素、杜威讲学,在京结认了李济深等人,成为革命挚友。随后,应李济深的邀请,张难先南下广东,参与筹建西江陆海军讲武堂,及广东省政府的工作。先祖父林薰南,1916年保定军校第3期毕业后,在军中供职。当时的中国军事人才需求甚渴,在李济深及岳父张难先的力邀下,先祖父也来到了西江海陆军讲武堂。由于他的工作才干和敬业精神,很快担任了上校教育长,并且追随孙中山,在广州大元帅府充任参军。

二、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伟大成果

鉴于当时军阀割据、列强觊觎极为复杂的国内情况,孙中山为了巩固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果,意识到必须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在当时苏俄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帮助下,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和改组后的国民党通力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新型的军事学校,孙中山亲任校总理,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孙中山为此拟定了电文:“事务所诸同志鉴:已委廖仲恺、汪精卫、张继、戴季陶、李大钊为国民党改组委员,请孙伯兰密电北大李大钊即来沪会商。孙文”

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但很多仁人志士仍在孜孜以求:此时的中国向何处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黄埔军校的建立,吸引了大批胸怀革命理想和抱负的青年。国共两党都推荐最优秀青年报考,孙中山在大元帅府亲选青年卫士,毛泽东主席也在上海亲任初考,并亲身授课,张难先也亲自推荐了他的长子张少勤入黄埔一期,廖仲恺、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代表担任建校治校的领导工作。李济深作为黄埔军校副校长,深知办军校的意义重大,倾尽心力支持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一方面借鉴西江陆海军讲武堂的办学经验,对创办黄埔军校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另一方面又从他的第一师提取了现款,调出枪支交给军校,使筹备工作顺利展开。在解决军校干部奇缺的问题上,李济深更是慷慨相助,把自己身边的骨干军人邓演达、陈诚、钱大钧、林薰南等人委派去担任军校教练、教官,为军校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又从西江陆海军讲武堂输送了一批人员去担任学生队班长,使得黄埔军校教学工作有序展开。先祖父林薰南在黄埔,作为国民党左派,与当年保定军校同学邓演达、严重、张治中等人共事,结下深厚革命情谊,为军校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别于世界其他军事院校,黄埔军校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政治工作及教育。老一代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从法国归国后,第一份公职便在黄埔军校。他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期间,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政治工作系统,为培养中国的新型军事和政治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军队的诞生,其中相当部分的军事领袖和骨干都是源于黄埔军校。

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后,借鉴黄埔军校的经验,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1936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毛泽东主席在开学典礼上明确指出:“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一个黄埔,他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了北伐的成功,我们红大就是要继承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力量。”并亲自指派了出身黄埔的师生担任红军大学及抗日軍政大学的主要领导及教官。

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由国共两党的军事主导、以黄埔军校师生为主体的武装力量,两次东征及北伐,彻底铲除军阀割据,初步完成了南方数省的统一。

1924年9月,国民党发表(韶关)北伐宣言,声明不仅在于消灭曹锟、吴佩孚,而且更在于推翻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开筹备会议,决定湘、赣、豫军全部参加北伐,滇粤军抽调一部随行,大本营迁至韶关。20日,北伐军在韶关誓师,先祖父林薰南也由黄埔教官兼任建国北伐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处长。

1926年,为完成孙中山的遗愿,打倒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完成国民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国民政府筹备再次北伐,先祖父又获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军务局副局长,并以国民政府代表的身份争取唐生智站到革命阵营来。

北伐军进攻武昌时,当时北洋政府湖北省省长刘佐龙曾是先祖父林薰南上司,祖父与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商议,以国民政府代表策反刘佐龙。得以成功实施后,北伐军乘胜攻入汉阳、汉口、武昌。革命洪流从珠江流域席卷到长江流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掀起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反帝反封建高潮。1926年11月底,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将国民政府北迁武汉,由于林薰南对北伐胜利作出的贡献,湖北政务委员会主任邓演达亲自任命他为湖北省警视厅长及武汉市公安总局局长。先祖父与国民党左派一道,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巩固北伐胜利的伟大成果。他以后的继任者就是著名的老共产党人吴德峰。

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革命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28年国民政府选派了数名青中年军事才俊赴日本陆军大学深造,名单上报最高当局审定。据台湾“国史馆”原始史料显示,蒋介石亲笔将先祖父林薰南名字勾掉,注明理由是亲共,有左倾倾向。后由朱培德等大员迂回说项,将原自费改为公费,才得以成行。

我的家父林上元,在家庭的影响感召下,在抗日战争最激烈的1941年,投考黄埔军校,于成都本校十八期毕业后,投身到抗战的最前线。

2014年7月,作为抗战老战士代表,家父和新四军老战士焦润坤,与习近平主席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2015年9月,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与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阅兵庆典,并获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如今九十七高龄,仍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的会长。

三、大格局下的香港“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

我1954年出生在湖北武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武汉亦是大革命时期的革命中心。两岁时随家庭搬至北京,在新中国的首都长大。1980年代初移居到香港至今40余年。从小家庭的耳濡目染,家国情怀,深植我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百年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遗训,至今还有其现实意义。中国还未完成事实上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早有与台湾“一国两制”的构想,邓小平将此构想于1997年首先在香港得以实现。百年前中国走哪条路,怎样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全新的新中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甚至包括流血牺牲,终于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之路。

与百年前一样,今天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从未尝试的“一国两制”,在香港已实行了24年,这一前所未有的体制改革,在世界上是不曾有过的。我多年生活工作在香港,亲身经历了1997年的香港回归祖国。40多年的香港生活,前近20年是港英殖民管治,后20多年是中央政府在特区实行“一国两制”,因此,我对于香港的变化有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香港作为祖国的南大门,从一开始就是推动中国革命整个进程中的不可缺少的,极为重要的地域,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孙中山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发生在1925年6月的“省港大罢工”震动了全中国,持续了16个月的大规模工人运动,在香港历史留下浓重的一笔。从此,香港一直都是掩护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地方。由于香港的特殊环境,这里建立的红色交通站,是最安全可靠的。抗战时期这里甚至是中共华南分局机关的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前夕,李济深等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及文化界人士从香港北上,为筹建新中国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这里更是中国通向西方世界的唯一窗口和桥梁,特别是在上世纪中叶长达三十年西方封锁中国的时期。

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在前20年,香港自身和间接为内地引进外资、沟通西方发达国家和资本,更是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无论是从政治、经济、金融、航运、文化,以致情报交换,香港的光辉历史和对中国革命所起的贡献,是不可以轻视和忘怀的。

香港700多万民众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中国人。百多年来,香港因遭受殖民地统治,对内地的一些误解,特别是年轻的一代,疏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教育培养,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国两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近年来在香港出现的“修例风波”及过激行为,是有其内在及外在深层次的原因的。面对别有用心的反对势力,我们绝不退让。首先要从立法、新闻传媒及学校教育方面入手。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就是总结了回归20多年来的经验,从贯彻基本法和香港法律的层面上给予适当修订和完善,制定和健全了《国家安全法》在香港的实施,确保香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今天,祖国还没有实现完全统一。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实践地,对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有着重要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早在2016年,在黄埔军校同学会(总会)和香港中联办的具体指导下,在香港组织建立了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我们的宗旨就是团结联系海内外黄埔前辈及后代和有关组织,宣传和发扬传承黄埔精神,谋求海内外民众最大的公约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振兴中华民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在新形势下,我们贯彻中央对香港工作新精神,积极配合开展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认同教育。从去年开始,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连同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共同主办的深入校园的纪念活动,采用书画图片展览、研讨会及宣讲会等形式,讲香港革命历史,讲黄埔故事,特别是抗战期间由国共两党黄埔师生为主体的中国武裝力量,他们在抵御外辱和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为国家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通过我们在不同的学校巡回宣讲、巡回展览,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在香港学生和家长以及整个社会产生很正面的影响。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我们将继续持续下去。

新的历史时期,世界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香港依然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黄埔人新的历史担当:继续肩负着黄埔人的责任和使命,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国而终身奉献。我们必将秉承革命前辈光荣传统,高举爱国爱港的伟大旗帜,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林际平,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会长)

猜你喜欢
黄埔军校黄埔孙中山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孙中山的绰号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黄埔军校一期师生中的浙江籍中共党员
孙中山彰显气度
刘英杰
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