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纳米
据《人民日报》2021年10月30日报道,10月29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就卫视节目存在的过度娱乐化问题,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播电视台进行约谈[1]。在新时代,广播电视事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广播电视编导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其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是我党和我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肩负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使命,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而广播电视编导是战斗在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一线的主力军。
广播电视的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喉舌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站位,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为此,广播电视编导创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必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坚定政治道路,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千方百计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和意识形态的掌控力,把全国人民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密团结在一起,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强大凝聚力与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助力。
广播电视的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喉舌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发出中国好声音,传播中国正能量。
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样,相互交织,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渗透遏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的任务艰巨,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
我国广播电视部门是党的一个宣传部门,电视台里每帧图像,电台里每个声音,都会影响电台、电视台的整体形象,不仅“新闻类”节目要讲政治,“生活休闲娱乐类”节目要注意政治倾向、舆论导向[2],甚至“广告类”节目也有意识形态。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错综复杂的形势,引导还是误导,疏导还是诱导,需要广播电视编导们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绝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和展示空间,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干扰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提升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需要指出的是,一旦成为知名的广播电视编导后,就成了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都会影响电台和电视台的形象,说话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我国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大众传播媒介,决定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具体内容创作,必须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决不能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3]。
广播电视节目具体内容创作,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聚焦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思想、政治建设,聚焦新时代的奋斗者、劳动者,为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切忌过度娱乐化、追星炒星。以真实感人、生动活泼的形式,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话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创作出高品质的广播电视节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广播电视节目创作要“中国化”,体现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电视节目,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用中国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情怀,唱响中国主旋律,发出中国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广播电视节目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今年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水鼓词,本人主持拍摄了微纪录片《丽水鼓韵长》,暑假还准备拍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神农传说新媒体微纪录片。
广播电视节目创作要“时代化”,与时俱进。广播电视节目要关注现实,突出时代特征、问题导向,与时代发展、时代特征、时代焦点、时代热点、时代难点、时代疑点问题相结合,紧扣时代的脉搏,与时代发展同步。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变化、变动、变革,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多样、多变[4],向广播电视编导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我们广播电视编导一定要拓展视野,突出时代特征,强化问题意识,反映世界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产生的重大影响,反映防止全球暖化、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反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问题,反映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问题,反映利益协调与改善民生问题,反映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问题,反映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问题等等。本人创作剧本《疫中四月天》,关注抗“疫”,通过一户普通人家在疫情里的艰难遭遇,表达生死无情,人有情,获深圳市基围文化微电影剧本大赛优秀奖。
广播电视节目创作要创新表现形式,“大众化”,接地气。广播电视,为大众传播媒介,必然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把握广播电视节目大众化的发展逻辑和规律,采用“大众化”的语言与镜头,生动化、形象化、生活化、简明化创作,“有趣、有料、有情”,体现“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防止庸俗化、低俗化、低水平化,避免空唱高调、生硬强塞、横向挪移,使用大数据进行检测评估、持续改进,推进节目创新创优,着力打造特色亮点节目栏目,提高节目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使广播电视节目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任何一个广播电视节目都要体现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统一。广播电视节目时代化是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基础,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核心,而大众化是时代化和中国化的落脚点[5]。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价值追求,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与价值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6]。
为此,我创作了集“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于一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摄影、短视频、微纪录片等作品,多次获奖。反映“爱国”主题的摄影作品《一颗童心向祖国》获世界儿童日摄影大赛优秀奖,短视频作品《舌尖上的国庆》获“双节同庆嗨起来”短视频大赛二等奖;以“爱国、敬业”主题拍摄的微纪录片《华发励初心,铁肩担使命——1位65年党龄的初心故事》获红色社会实践成果作品二等奖;反映“友善”主题的微电影,小品剧本《妞妞失宠记》获剧本大赛三等奖,拍摄的短视频《倾听父母心底的声音》获友爱传递之《家》短视频三等奖。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广播电视编导必须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自觉,进一步提高意识形态的掌控力;我国广播电视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广电节目创作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体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与价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