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2021-12-18 03:53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刘风华
亚太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济南初中语文课文

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 刘风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而言,兴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有着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也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将语文教材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在实现语文知识内容学习积累的同时,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目标,推动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合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重点围绕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探索。

一、巧借现代化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家杨振宁并不喜欢别人说他学习刻苦,原因在于对他而言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他并没有感受到其中的苦,反而感受到的是其中的乐。通过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习是否具备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强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语文课堂新内容的教学中,导入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结合课堂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之后高效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利用,在课件设计过程当中就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结合,创设一个更加真实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进而在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激发其内在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狼》的导入环节,笔者就通过这句名言来提问:“‘世界上幸福的事就是可以抓到一只羊,更幸福的事就是可以抓到两只羊’,有没有同学知道,说这句话的是谁呢?”有同学很快猜测是灰太狼。紧接着,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图片展示在屏幕上,并组织学生阐述图片当中的故事内容。这种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结合起来的方式,可以高效地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更加关注,更是在引导学生表达的过程当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讲述之后,笔者就展开了总结:“喜羊羊和灰太狼之间的斗智斗勇大家都很清楚,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古人和狼是怎么斗智斗勇的吧。”进而顺利地进入该篇课文的学习,这种轻松愉悦氛围的营造,对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都是十分有效的。

教育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对于《狼》这篇课文的学习,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笔者组织学生之间展开戏剧表演的方式,即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播放背景音乐,借助道具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通过课文剧的表演,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该节课的教学也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

综合而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得到情感层面的教育,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善用现代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水平依然比较差,知识视野相对而言也比较狭窄,特别是在学习一些抽象性强、比较陌生的语言、比喻和事物的过程当中,更是会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为了使学生更加形象地体会以上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学生和课文内容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化,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教学当中,作者老舍对于济南的冬天展开了细致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对于济南并不熟悉,也无法感受到济南冬天的光景,更是对于作者所采用的比拟、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无法理解。课文中有很多形象的句子,如“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对于这类描写,如果仅仅凭借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很难深刻感受到其中的风景。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应用现代技术,将济南的冬天相关景色通过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展示在学生眼前,借助有声有色的图片和视频,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欣赏济南冬天的相关视频的和图像,学生会发现,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和图片是十分对应的,学生对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本节课程的难点也就轻松得到了解决。

再如,课文《黄河颂》的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播放与黄河有关的视频,使学生感受到黄河的澎湃和气势,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可能并没有见过黄河,就算是见过黄河也没有感受到黄河的波涛,如果在此基础上就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可能会有学生质疑:黄河真的就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吗?进而导致学生无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无法理解作者的想法。那么,通过黄河相关视频的观看,则能够使学生对该篇课文、对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以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所在,不仅可以使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更是可以使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得到理想的语文课堂效果,并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妙用现代设备,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指出,语文的学习要注重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对知识的运用,更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充分应用。通常而言,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分为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工具书、网络资源、课外书等。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互联网涵盖了大部分的信息资源,实现了将多种教学资源集中为一体,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课文《水调歌头》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学生对于苏轼这位词人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理解,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对课文的高效理解,无法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因此,为了达到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就组织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入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室,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有关苏轼的生平经历和这两篇作品的写作背景。对于这一活动,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仅了解到苏轼的坎坷从政经历,也感受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精神,同时收集了苏轼的多首诗歌,了解了其他人对于苏轼的评价。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及时地提供丰富、多样、生动的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延伸。此外,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收获了更加丰富的知识,也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习了苏轼乐观豁达的精神,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而言十分重要。以上教学案例,学生的学习状态已经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借助信息技术,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积累了一定的人文知识,实现了核心素养的提高。这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应用的主体,应该结合信息技术和语文教材内容,实现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以达到人机合一的效果。可以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基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情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加以优化和调整。

猜你喜欢
济南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