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

2021-12-17 00:51张洪亮
关键词:美术学院双一流改革

张洪亮

摘 要:2019年,赤峰学院组织开展了“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其中由美术学院基础教研室申报的《素描》课程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这既是对美术学院基础课教学工作的肯定,也为未来几年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需要对目前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从多角度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革,从而持续提升基础课教学质量,为美术学院创建“一流学科”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双一流”;专业基础课程;美术学院;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1-0115-04

美术学院基础教研室专门负责美术学院四个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任务,其中必修课7门(素描、色彩、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造型基础、色彩基础、三大构成);选修课4门(速写与构图、透视与解剖、设计基础、手工制作)。这些课程在性质上都属于专业实践课,以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色彩表现能力为主要目标,对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其他课程学习以及今后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双一流”背景下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基础课教学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并由此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不利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一些教师持有“基础课没用”的错误观念

教师中普遍存在着“基础课没用”的错误观念,重视专业核心课程忽视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在制定2019版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时候,应严格执行《赤峰学院关于制订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课教学的规定,结合基础课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对各个课程模块比例宏观调控,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分清教研室主任与专业负责人的职责。把部分专业基础课从原来的一年128课时压缩至半年48课时,违背基础课自身的教学规律,导致部分常年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无法保证基本工作量,这与建设一流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存在着一定差距。

(二)忽视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很多教师认为专业基础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基础,没有把其当作最核心的课程。因此,不管是课程建设还是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都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

1.对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观上的错误认识

艺术类学科是最应该提倡“厚基础”的,然而由于自上而下对基础课程的错误认识,对教师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各种努力采取順其自然的态度,对教师的教学改革也没有给予实质性的帮助。从专业知识的框架来看,专业基础课程是最重要也是最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忽略了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就会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无法主动学习,甚至产生厌倦心理。专业基础课所解决的基础造型能力,色彩表达能力,科学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技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往往一生都要不间断地从事素描、速写与色彩写生训练,才能保证自己观察的敏感度与鲜活度。基础课教学讲究的是下“慢功夫”,练“笨功夫”才能出“真功夫”。一些教师认为电脑软件是第一,希望学生在四年里多学几个软件,对学生的造型修养和色彩修养不够重视。艺术领域的各类电脑软件其作用只是让作品的制作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只能停留在“术”的层面,并不能解决“艺”的问题。如果不具备深厚的造型修养与色彩修养,使用再好的软件也无法创作出好的作品。而基础课教学就是解决学生的“眼力”问题,大量的实践写生能提升动手能力,提升“眼力”,即提升造型修养与色彩修养。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知道,教学的速度永远跟不上软件更新速度,高校艺术专业的课堂需要侧重能力的培养和规律性知识的传授,而软件操作技能。

2.任课教师盲目强调创新

在学生缺乏基本表现能力与审美眼光的情况下,部分任课教师却盲目强调创新,这是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包括技巧创新与观念创新两大类,而这都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造型能力与色彩表现能力,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由于教师片面强调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创新,缺乏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正确认识,不愿意在课堂教学中下“笨功夫”,更不愿意在课前课后投入精力,使目前的课堂教学背离了美术学科的基本规律。美术学科是以实践为第一的,技巧的学习没有捷径,需要的就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讲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不断的重复实践中,才能熟能生巧,形成肢体记忆,进而升华为主动表现与个性的传达,这是一切美术学科的基本学习规律。

二、影响基础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第一,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认知存在偏差,所以总体上不够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团队建设,部分教师缺乏团队意识。

第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目前,美术学院对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积极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基础课做的是“打地基、筑框架”的工作,教学效果的显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却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基础课的教学伴随着枯燥与重复,会出现投入大,见效慢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的长远角度考虑,需要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同时也考验教师的奉献精神。

第三,各年级课程之间缺乏衔接。一些课程,尤其是各年级课程之间相互脱节没有衔接,出现大量的重头课,造成课时浪费,形成无效或低效教学。

第四,学风建设有待加强。学风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要求和组织引导潜移默化形成的。大一基础课的教师实际上承担着转变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架构等重要责任。由于目前专业基础课程普遍被压缩,使得一些已有初步成果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活动无法继续深入推广。学生也缺乏探究与研究意识,没有完成从高中时期的“被动学”到大学的“主动学”的转变。

第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陈旧。部分教师忽视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时没有主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陈旧。单一且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措施

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要素在于课程,特别是对专业与学科来说,课程更是十分关键且基础的要素,也是促进学科课程以及专业一体化改革的最重要节点。课程改革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可进一步提升学生成就感,也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主动性与探究性,能够自主学习,主动进行学科探究,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在课程建设中重新定位“教”与“学”

专业基础一流课程建设一定要以学生为主要载体,以科研与教研为主要推动力。对于课程建设来说,其本身涉及了教和学两个方面。首先,要解决部分教师只会“上课”不会“教学”的问题,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与教育理论水平,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要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组织工作。其次,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更新学习内容,开拓基础课教学的广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潜力,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各项实践训练能力,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延展性

所谓专业基础课,就是指学生对专业认知的第一步以及专业知识框架形成的过程,学生是否对自身所学的专业产生兴趣,是否具备足够求知欲,其决定因素是专业课程教师的引导工作是否科学正确。要想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重视“课堂教学”的延展性来实现,强调课程教学的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三大环节的相互依托。例如,对于课前教学来说,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种途径不断优化课前准备工作;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各项教学方案的方式改进;对于课后来说,教师要重视互动跟进环节。优质的教学环节体现在课前、课堂以及课后“教”与“学”的完美融合,唯有此才能够让教师获得更多成就感,学生获得更多满足感。课程教学的课前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课前环节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预习教材,而是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要熟悉具体的教学内容,完成各项教学活动的部署工作。例如,对于素描课程来说,可以把该课程在一年级美术学专业的班级中同时开展,由构图课、色彩课以及速写课共同构成更加专业的课程群;由不同的素描教师担任指导者,共同组成更加专业的课程师资队伍,团队教师也要共同讨论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需根据每堂课程的具体内容而不斷变化。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内容会存在一定差异,其对应的课程内容可以互相交替。真正优质的教学大纲,能够为教学过程有效服务,能突出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为今后的教学创新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能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重要指导。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讨论教学大纲,可以利用泛雅学习平台、班级微信群等,把具体的学习要求与预习材料发送至学生,使学生能够开展具有导向性的预习。有了课前良好的铺垫环节,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才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展更加高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取技能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决定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习的核心环节。只有重视“课堂教学”的延展性,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明确自我价值,提升成就感。

(三)提升基础课教学质量

要想提升教学质量,需要重视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以及教风与学风几个方面的建设。

1.组建一流的教学团队

课程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教师。对于一流课程建设来说,充分整合各项资源,创建多方参与的教学模式,组建集科研、教学一体的一流教学团队,并确保其能够稳定、高效、合理的运转,这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首先,教学团队一定要重视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融合,联合每一门课程,统一教学思想,最终形成一个基础课程群。其次,教学团队也要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重视学生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高效。最后,教学团队还要充分发挥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为教研、科研助力的作用,使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互相融合,进而促进学科发展与专业发展。

2.打造一流的教学资源

充分重视课前、课堂与课后三大环节,创建更加完善的专业基础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前沿的学术信息、拓展学习内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如通过对高清挂图的临摹来进行“向经典致敬”“向大师学习”等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画室,多看展览,在丰富视野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继而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构建一流的教学内容

当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美术类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由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对应的教学内容,关注基础课教学的前沿信息,选择更加具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要立足基础课教学的客观规律,重视课程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重要价值,结合课程体系的整体目标,不断优化对应的课程框架;要积极完成课程拓展,以现有一流课程为中心,打造课程群,带动其他课程的共同发展;提升教师的团队意识,改变目前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内容重复,教学秩序混乱,课程内容前后颠倒的现象,使学生有序接受学习内容。在设定教学内容时,教师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内容,一定要打破原有的章节限制。

4.运用一流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更加个性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对各项教学过程进行细化,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并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对应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与个性发展选择课后延伸环节,积极探索更加具有实践性以及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更加高效的教学场景,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5.营造一流的学风

一流课程的建设与一流学风建设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赤峰学院美术学院基础教研室曾经连续三年对美术学专业学生进行入学问卷调查,从结果来看,80%的学生只在考前进行了2-3个月的短期专业培训,而且多数都是在并不正规的训练班里接受培训,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对于简单的专业课题完成起来都有难度,如果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至少需要两年的专业基础教学才能完成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专业基础教学又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反复且枯燥,没有其他捷径可寻。因此,一流的学风建设对于美术学院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营造一流的学风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在教学方面需要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力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及时表达对学生的赞许,提升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能在更加优良的学风背景下,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要从专业基础课程开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互相帮助,良性竞争,积极向上,挑战自我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一流的学风建设也需要学生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强调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实现以教学为中心的学生管理工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上所述,今后几年基础课教学的发展,应该打造以《素描》为中心,以“造型基础应用研究”为方向,在充分调研与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赤峰学院关于制订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为指导,在前期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认证”标准对本学科的专业课教学进行改革探索,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有针对性地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应用型、复合型特点。打破课程之间、专业之间的壁垒,实现教学思想的统一,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養,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二)建议

以美术学专业30余年的办学经验为依托,以基础教研室近年来教学改革成果为引领,进一步整合优秀师资力量,深入推广“双改”项目成果,加强“应用型示范课”的示范效果,充分发挥“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以点带面的作用,对本学科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与整合,以“造型基础与应用”之间的“衔接”为研究重点,进一步凸显基础教学为各专业方向提供能力保障的作用。以“双改”成果为中心,在素描色彩初步联合的基础上,形成速写、透视、解剖三大课程模块。

在教学理念上需强调广义造型基础的能力培养与应用研究。教学内容应包括西方传统具象造型基础、东方传统意向造型基础、当代表现性素描语言研究,西方色彩研究,东方传统色彩研究、构图基础及理论研究等,培养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熟练运用基础造型技能个性表达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教学上重视基础技能训练与应用相结合。响应学校提出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双改”项目成果为基础,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整合,强调协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质量的过程性评价,实现切实提高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目标。在确保教学理念与教学成果在自治区同类院校中领先地位的同时,将研究成果从现在的一年级推广到其他年级,涵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引领作用,全面提高美术学院的课程建设水平与专业建设水平,为创建“一流学科”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静.“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8(10):79-82.

〔2〕王栋.“双一流”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思考[J].大学物理实验,2018(02):120-122.

〔3〕彭亮,李黎.“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群共享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科技风,2018(35):40.

〔4〕赵丹丹,陈盛余.“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化工,2020(21):167-168.

(责任编辑 曹彩霞)

On 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Basic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First Class"

——Taking 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as an Example

ZHANG Hong-liang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In 2019, Chifeng University organized and carried out the work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of autonomous region". The "Sketch" declared by the Basic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was award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self-owned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It is not only the affirmation of basic teaching, bu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teaching in the next few years. In this context,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mor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current basic teaching, carry out targeted reform from multiple angle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asic teaching, and play a greater role in creating "first-class disciplines" for 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Keywords: "Double-First Class"; Professional Basic Curriculum; 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Reform

猜你喜欢
美术学院双一流改革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法国巴黎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