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1-12-17 09:10王新友王红艳刘淑菊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甘肃省子系统耦合

王新友 王红艳 刘淑菊

(1.甘肃开放大学,兰州 730030;2.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学院,银川 750021)

0 引言

甘肃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门户,其经济发展影响着“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2013年以来,甘肃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但受到经济基础差的严重制约。为了找准甘肃省区域发展的短板,把脉创新范式转变,强化区域经济创新驱动力,进而探索缩小地区差别并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路径,本研究拟测度近年来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以探索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优化的对策。

1 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机制及指标体系研究

根据学者张爱琴、薛碧薇等2021年发表的论文《中国省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及空间分布分析》[3],将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划分为彼此依存、相互作用、动态协调的4个子系统:创新运作子系统(S1)、创新研发子系统(S2)、创新支持子系统(S3)和创新环境子系统(S4)。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是子系统之间能量传递、资源供给、信息交流和资金帮扶等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其中,主要由规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构成的S1向S4传递能量,给S3提出要求和给予反馈,为S2提供产品平台和创新理念;以高等学校和研究发展机构为主阵地的S2为S1和S3提供科学技术和创新人才,为S4的发展优化指明方向;以政府为主导包括科技中介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内的S3为S2提供资金和信息,为S1提供资金、政策和科技服务,同时改善调节S4;由社会基础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构建的S4为S1提供创新空间,为S2创造创新活力,同时提供资源给S3。

2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处理

2.1 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已有研究,构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10个一级指标, R&D人员全时当量等36个二级指标的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2010-2019年10年为研究期,所有数据均取自于官方统计年鉴和网站。其中,年鉴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火炬统计年鉴》;网站包括甘肃省科技局和甘肃省统计局的官方网站。

考虑到各指标数据之间的单位量纲不同,本文采用对数Logistic模式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3 模型构建

3.1 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度模型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耦合度反映各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所决定,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C表示耦合度用,其值越大,表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有序发展的水平越高。Si分别指区域创新运作、研发、支持和环境四个子系统之间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兴趣爱好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爱好倾向,每个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不同所以导致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倾向也各不相同。面对小学生的广泛个性差异,教师很难选择一种适合所有人的教学方式,因此老师应该选择一种形式新颖、涵盖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学生的兴趣培养。体育游戏教学法就是一种包含了很多游戏种类和形式的娱乐教学法,用游戏娱乐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就算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可以主动、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在游戏之中这一部分学生就会逐渐变得外向活泼,他们兴趣爱好的倾向性就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本文采用熵权法对各项指标赋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指标同度量化

其中,n 为年份个数,m 为指标个数。

2.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

其中,k=1/ln (n)。

3.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化系数

4.计算第j个指标的权重

5.计算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3.2 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

本文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测算系统之间的协同创新程度,具体公式如下: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参照文献[3],划分为以下八个等级:随耦合协调度的值从0到1,依次分为极度失调(0<D≤0.1)、严重 失 调(0.1< D ≤ 0.2)、 濒 临失 调(0.2< D ≤ 0.3)、 初 级 协调(0.3< D ≤ 0.4)、 轻 度 协 调(0.4<D≤0.5)、良性协调(0.5<D≤0.6)、高度协调(0.6<D≤0.8)和优质协调(0.8<D≤1)。

4 结果

4.1 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通过数据模型构建,得到2010-2019年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如表1所示。

表1 甘肃省2010-2019年区域创新生态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由表1可知,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S2从2010年的0.007上升至2019年的0.032,增长0.025,增长幅度最大;S4在2010-2019年间维持在0.001水平,无明显变化。从各子系统相对发展程度比较,短期波动特征明显。其中,S1在2010-2016年发展速度相对较低,直到了2017年综合发展水平才有所提升;S2在2010-2015年之间发展水平滞后,2016年之后获得快速发展;S3在2012年前表现相对较弱,在2013年出现突变产生爆发式增长,于2014年断崖式下跌后,2015-2016年获得快速增长,之后逐渐回落。总之,S4发展速度缓慢,10年间无增长,显示出甘肃省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属于创新环境滞后型的耦合协调发展,无法为创新生态系统研发提供大量创新需求和充沛的资金供给,降低了地区产业吸引力,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S3波动较大,在2013年产生突变出现极大值是因为当年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增加销售额高达2118.27亿元,是2012年的近千倍,这说明科技中介平台的工作业绩在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支持子系统中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另外,S1发展相对迟缓,也可能导致甘肃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说明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S2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远超环境所提供的需求和供给,也超越了S1和S3的发展水平。

4.2 耦合协调性分析

通过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2010-2019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相关数值,如表2所示。

表2 甘肃省2010-2019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

由表2可知,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在2010-2019这10年间有7年处于极度失调状态,近年有所改善,处于严重失调状态,整体耦合协调度仍旧很低。除2013年耦合协调值超过0.1,其余2010-2017年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值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与S3综合发展水平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系统耦合协调性随S3综合发展水平的波动而变化,并呈现螺旋上升势态,说明S3对系统整体耦合协调性的提升起决定性作用。由上可见,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仍旧处于发展落后的严重失调状态。创新支持子系统,即包括政府、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中介平台的工作业绩,在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选取2010-2019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定量测算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度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论如下:甘肃省创新生态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很低,随着时间迁移,创新运作子系统和创新研发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逐步上升,创新支持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先上升后下降,创新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基本没有变化。其中,创新研发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步最大,而创新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表现最弱。经过十年的发展,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性仅有微弱提升,整体协调度很低。由结论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经济、生态和基础环境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促进创新环境生态子系统快速发展

针对当前甘肃省由于历史、地理原因,经济基础落后、经济增长滞后、创新意识薄弱,生态系统较为羸弱的现状,为提升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性,需要大力促进创新环境生态子系统快速发展。这首先要求甘肃省在全省范围内要注重完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环境建设,提升地区基础环境发展水平,夯实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次,要大力改善经济、金融生态环境,提升社会素养、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利用地区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增强区域经济优势,同时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再次,要健全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现甘肃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创新环境生态子系统快速发展。最后,还要加强法治环境的建设,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符合的法律体系,为甘肃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挥创新研发子系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比较优势

创新研发子系统是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四个子系统中发展水平最高的子系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为促进甘肃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首先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建立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全覆盖的机制,以及长期稳定的高校“一对一”帮扶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引导作用。在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构建面向市场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快速方便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在工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转移转化。其次,政府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研发设备及人力资源方面形成开放、协同合作的共赢模式,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再次,要及时建设适应市场定位及机制的技术转化机构,探索有效的机制及运行模式,推动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转化。最后,还应该在利用信息技术对科技成果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技术及人力资源数据库,构建网络协作系统,积极寻找与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的人才交流和技术资源互动,实现产业企业技术供需的有效匹配。

(三)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地位的创新生态运作子系统的建设

政府通过构建创新生态产业园区引入高科技企业,形成产业集聚进而提升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通过引导企业树立基于合作的共赢思维并改变企业之间传统的竞争博弈思维,打破平衡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建立技术发展的共同愿景,实现区域内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与合作共赢,提升甘肃省工业企业在国内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要协调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健康发展,促使创新小企业利用市场机会空间实现自身的生态建设,从而提升高新兴产业的核心优势。同时,要注重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不仅要引导中小型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加快发展步伐、激发创新活力,而且要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调整,寻找新的产业突破点,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助力区域内创新生态的优化和耦合程度的发展。

(四)优化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发展的创新生态支持子系统

针对创新支持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波动较大且对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耦合性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建立适合甘肃省省情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引进平台和机制,遏制近年来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水平发展建立人才基础。二是营造鼓励创新、实践创新的良好文化和氛围,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潜力。三是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构建适合科技创新企业迅速发展成长的一流服务体系。四是建设为企业服务的融资担保体系和信息分享平台,支持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五)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创新生态各子系统有序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完善知识价值相关的配置机制,激发科研人员主动创新,不断推进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其次,要建立规章制度来改善区域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保证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创新资金来源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序发展。再次,还要加强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及有效激励、高效金融生态、深化企业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力争补足甘肃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短板,推动主导产业的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创业奋力向前。(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甘肃省子系统耦合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