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永新 侯立慧
2020-2021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给公园景区传统运行管理带来了一场出其不意的考验,面对监管部门划定的预约实名制、游览分时段等政策红线,倒逼园区主管部门开通在线实名购票系统,实行智能支付,采取刷卡、刷身份证、扫码等多种无接触验票方式入园,成为疫情严峻形势下游览模式的必然选择。
智慧公园景区建设就是综合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遥感技术、现实虚拟等高科技信息技术,打造人性化、科技化、便捷化的多维生态游览空间。国内公园景区行业都在大力开展智慧公园景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各大热门公园景区都在加强资源的管理与合理安排,加强智慧化设施设备应用,从行业全局进行统筹设计规划、逐步推进公园景区信息化建设。此外,成熟的技术开发、完善的相关应用体系,也为智慧系统接入城市公园景区提供了发展基础。未来的公园景区更多的强调人与人、人与物的互动、互感、互知,使公园景区具有真正的智慧化,必须通过对公园景区的信息化建设与实施,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公园景区管理、公众体验等的全面整合。
当前公园景区的管理目标层级正在转变,逐渐能够发挥数据共享、合作协同、建设管养、监督服务的作用。采用现代化工具和高科技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汇集应用、整合处理以及挖掘公园景区各种数据信息资源,建立面向公众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公园景区管理体系,为公园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园区规划、管理、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撑及保障。同时能为广大公众提供一套智慧化的服务平台,提升公众满意度与体验,为公众提供稳定高质量的服务方式,实现基础信息与数据资源的集成,从而提升公园景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公园景区智慧化建设是以实现智慧管理和智慧体验为核心要素开展系统平台建设,其建设方向主要基于成熟的集成管理方法、运营方式、公园景区管理功能、公众体验等内容,利用科学技术积累和进步,将智慧科技融入实践,不断融合新兴的智慧化技术、新颖的游客体验功能、便利的操作与互动方式。智慧公园景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未来的公园景区更多的强调人与人、人与物的互动、互感、互知,使公园景区具有真正的智慧化,必须通过对公园景区的信息化建设与实施,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公园景区管理、公众体验等的全面整合。
着眼于顶层设计,对公园景区群进行整体智慧化需求分析,兼顾特殊公园景区的类型与特殊管理需要,采用前瞻性的视角,应用“互联网+”的方法,融合前沿技术与开发思维,以解决目前公园景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从公园景区所需求的系统功能、管理方式及最终系统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针对公园景区的特点、需求、管理范围、运营工作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设计,多方面调研和资料收集提出符合公园景区实际需要的公园景区智慧运营与管理方案,实现基础地理信息与公园数据的集成应用,智慧化的技术建设公园景区项目,促进公园景区行业的信息化与规范化建设,打造“建造、维护、运营、管理”一体化的智慧公园景区。
公园游客在公园的主要行为为健身,公园的健身跑道、健身器材、健身场所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健身活动场地,随着游客对公园空间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提升,公园有必要为游客提供更加智能,能辅助游客进行更加科学的跑步健身等的应用场景,针对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建设内容包括AI 虚拟马拉松跑道、AI 智慧骑行、AI 体能大赛、AI 健身魔盒、AI 广场舞等。建设以智慧健康运动为导向的AI 打卡步道、虚拟骑行装置、AI 户外健身教练等设施,为全龄人群服务,提供既有参与互动性的乐趣同时具备专业健身的指导。比如,AI 智慧骑行,多个自行车与大屏联动的运动健身产品,一体机屏幕的虚拟3D 效果会把人带入到不同的虚拟场景之中,并可以和同社区的人进行比赛。自行车内置心率传感器与磁控阻尼,可以实时监测骑行中的心率,并可以跟随场景坡度的变化,阻尼发生变化。上坡阻尼变大,骑行费劲。下坡阻尼减小,骑行省力。让玩家更加身临其境的置身于3D 虚拟场景中。
公园是城市中的一片绿洲,是城市文化、生态的载体,有必要为游客提供科普的场地。针对公园的动物、植物、生物多样性等的科普介绍和体验,针对公园承载的城市历史、场地记忆的科普介绍和体验。智慧科普为文化的科普、游园的导览、户外的教育赋能,为市民、游人和儿童提供专业定向的AI&AR科普,如可以科普群落演替、碳中和等知识的AR 望远镜,百科全书般全面科教的认知机器人,可代步并移动进行AR 导览的游园车等;以及可以提供问询服务的导览一体机、环保节能并结合安防一键报警的智能灯杆、可以智能调温充电的座椅、可以语音识别的垃圾分类装置等智能服务户外家具。
了解公众需求,进行舆情管理,提高景区综合管理的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模式下个人在不同网络渠道留下的痕迹,从海量实时的数据中提取、分析客户的需求信息,深入挖掘不同用户属性信息及兴趣偏好,根据用户兴趣偏好模拟个性化画像,充分及时的了解、挖掘、预测游客需求。在大数据信息技术基础上,主动获取游客信息,建立游客数据预测、积累和分析体系,全方位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和满意度,实现科学管理及服务。
通过智慧公园景区的建设与实施,让公园景区与信息科技相结合,实现公园景区信息资源和实景资源的全面整合。在智能化技术的基础上,构筑完善的公园景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综合的智慧化应用,帮助公众和游客获取便捷舒适的游览体验。同时,借助智慧公园景区平台、示范公园景区的建设,积极影响人们的游览习惯,提升市民及游客体验满意度,强化本市区的智慧公园景区系统集成能力、设备制造能力、智慧公园景区经营发展创新能力。
从时间上看,为游客的整个游览过程提供智慧化、便捷化的体验,游客可以通过公园景区信息化系统获取相应的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使游客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得到公园景区的相关信息。提供游览资讯的多类呈现方式,提供多方位信息,如公园景区的景点信息、厕所导览、停车场信息及导航等。
从空间上看,立足城市与区域,不仅能够在公园景区内部提供服务,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公园景区外的游客提供服务,比如数字化公园景区展示、超越实体公园景区的限制。信息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前提下,我们统筹城市与公园绿地协调发展,智慧公园景区肯定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和组件,应该将各种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并且保证自身的发展战略、建设目标和建设举措与之相呼应,在此过程中应规避资源赘余和重复;其次就是立足各市城市发展趋向、文化建设内涵、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坚持从城市与区域相辅相成出发、回归于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完美融合的理念,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服务形态上看,主要面向市场与产业。由于采用了智慧化的技术,服务手段可以进一步创新,比如提供数字化的公园景区产品,或利用信息化、无线通信技术提供准确的引导、应急救援等。作为一种市场经济行为,智慧公园景区建设必须严格遵守信息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准入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从而实现公园景区服务设施与服务项目产业化发展。一是要激活各类公园景区服务的市场要素资源,为智慧公园景区市场化运营强有力支撑。二是要从产业体系层面进行设计,从产业如何服务的视角放大公园景区游览服务的三维空间,加快智慧公园景区产业链形成,推进智慧公园景区与相关产业的良性动态化形成。
从发展格局上看,有利于加大对智慧公园景区技术、应用和模式的研发,加强对这些领域的探索和建设以及智慧公园景区相关人才的培养,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大众对智慧公园景区转型升级、优化体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