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裕婷,郑晓莉,陈艳艳,吴超
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三科,福建福州 350001
ICU重症患者身体抵抗力较低,并且往往合并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患者具有起病迅速、病情危重的典型特征,多数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急诊手术,也需要利用重症监护室观察身体各项指标,降低病死率[1]。ICU重症患者的恢复是建立在正常的内环境基础上的,但是,ICU重症患者由于意识混乱,在救治中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常伴随脏器功能衰竭,无法经口进食来获得机体所需的影响,肠胃功能降低,吸收能力差,会造成营养不良[2]。营养支持护理包括机体的营养状况,营养支持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3]。为评价ICU重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营养支持护理的有效性,该次研究便利选择该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就诊的86例患者开展调查,现报道如下。
便利选取该院就诊的ICU重症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营养支持护理。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4~77岁,平均(49.65±5.62)岁。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35~75岁,平均(49.29±5.38)岁。两组ICU重症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该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均知晓该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病情危重,采用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排除标准:①麻痹性肠梗阻者;②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③凝血功能障碍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救治与护理,做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检测,评估患者病情。密切监测其身体各项指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与血压异常,需要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及时清除患者口腔与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采用吸痰与雾化吸入,秉承无菌操作的原则,预防出现感染。及时清洗导管,预防导管堵塞,做好患者的卫生与清洁工作,及时为患者翻身,预防压力性损伤。加强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为患者输注营养液,并且提供水电解质平衡治疗,为患者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观察组采用营养支持护理:①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营养不良风险,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营养评估,包括进食、患病、服药、体格检查、人体测量及化验等资料,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干预内容。②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外营养支持、静脉输液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鼻饲患者建议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控制速度。鼻饲剂量应控制在200~300 mL范围内。为患者提供维生素、蛋白质、葡萄糖等微量元素。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将食糜和营养液经过胃管输入到患者的胃部,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来调整营养物质的摄入量。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结合语言和肢体对患者进行安慰,若患者不具备沟通能力,可以采用肢体语言等方式与患者交流,提升患者的配合度。通过表情和动作感受患者的需求,和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爱好兴趣,为患者讲解急性创伤治疗的方式和效果,为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提升治愈信心,让患者主动接受胃肠运动,促进营养吸收。④日常干预。为患者使用无菌棉签清洁口腔内部,避免应呛咳导致细菌进入肺部,预防肺部感染。⑤并发症预防护理。为患者补充丢失的水分,按时补足生理所需的量,按医嘱静脉补液,记录出入量,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以免出现电解质紊乱问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做好心电监护,及时纠正低血容量,预防休克。若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需要及时开展吸氧处理,迅速补充血容量,采用损伤最小的方式止血(如药物治疗、胃镜下止血、介入治疗止血、手术止血)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预防误吸。
①营养状况,包括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
②免疫指标,包括CD3+(T细胞分化簇3)、CD4+/CD8+、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
③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胃肠道反应、水电解质异常、反流误吸和消化道出血等。
④ICU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估,100分制,分数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呈正比关系。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干预前的营养状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s)
组别血红蛋白(g/L)护理前 护理后总蛋白(g/L)护理前 护理后前白蛋白(mg/L)护理前 护理后转铁蛋白(g/L)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112.63±8.56 112.31±8.39 131.26±11.23 122.31±11.25 51.36±5.35 51.77±5.33 64.53±7.51 56.63±7.52 281.36±11.31 281.31±11.09 308.52±15.36 295.66±15.42 1.72±0.33 1.71±0.32 2.77±0.62 2.11±0.52 0.175 0.861 3.692<0.001 0.356 0.722 4.874<0.001 0.020 0.983 3.874<0.001 0.142 0.886 5.348<0.001
两组干预前的免疫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CD3+、CD4+/CD8+、IgG、Ig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比较(±s)
组别CD3+(%)护理前 护理后CD4+/CD8+护理前 护理后IgG(g/L)护理前 护理后IgM(g/L)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42.32±4.36 42.30±4.23 65.89±5.51 51.33±5.59 1.53±0.04 1.52±0.03 2.25±0.62 1.88±0.42 8.22±1.23 8.23±1.20 11.36±1.54 10.06±1.42 0.82±0.11 0.83±0.12 1.19±0.15 1.01±0.12 0.021 0.982 12.163<0.001 1.311 0.193 3.239<0.001 0.038 0.969 4.069<0.001 0.402 0.688 6.144<0.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ICU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ICU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
组别ICU时间(d)住院时间(d)护理满意度评分(分)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6.23±2.13 9.66±3.25 18.96±3.25 23.23±4.55 96.48±2.63 90.15±3.53 5.788<0.001 5.007<0.001 9.429<0.001
ICU重症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据调查发现,心脏脑血管疾病、低蛋白血症、过去30 d感染、食物选择、磷和维生素C摄入不足、是否有持续咀嚼障碍、腹泻或厌食症均为营养不良的高危风险因素[4]。ICU患者若出现营养不良,不仅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增加病死率[5]。有研究发现,ICU重症患者如果营养不良,可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病死率。所以,为ICU重症患者开展营养支持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6]。
传统护理的效果不佳,无法更好地改善ICU患者营养状态、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恢复时间,对于改善临床满意度无积极意义。近年来,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恢复中起到积极作用[7-8]。营养支持护理中,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以此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恢复要求,并且采用逐渐过渡的方式,结合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状态科学的调整营养物质的摄入,补充营养的同时预防营养过剩[9-10]。营养支持护理注重科学化、个性化,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可以挑选出营养不良风险较大的患者,并且给予预防护理。通过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与紧张的情绪,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通过日常干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11]。
曹韶研[12]在《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实验组的前白蛋白(46.55±5.17)g/L高于对照组,CD3+(65.93±5.55)%、CD4+/CD8+(2.25±0.66)、IgG(11.25±1.55)g/L、IgM(1.18±0.16)g/L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具有相似性,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前白蛋白(308.52±15.36)g/L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D3+(65.89±5.51)%、CD4+/CD8+(2.25±0.62)、IgG(11.36±1.54)g/L、IgM(1.19±0.15)g/L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和满意度评分,还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