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12-17 08:27王长安
中外医疗 2021年28期
关键词:多潘立酮排空奥美拉唑

王长安

福清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福建福清 3503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俗称消化不良,是小儿群体的多发疾病[1]。严重性FD会造成患儿发育障碍,体质量降低,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依据《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I诊断标准》,同时根据患儿的主要反应,将FD分为两个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2]及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主要反应为饱腹感明显,主要是由于胃肠动力不足,胃排空迟缓,行促胃肠动力药效果更明显;上腹痛综合征主要反应为腹部疼痛和灼热,主要是胃酸分泌较多,对胃肠黏膜刺激引发,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效果更明显[3-4]。因此目前来看质子泵抑制剂及促胃肠动力类药物均是治疗FD的主要药物。基于此,该文将纳入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接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200例,分析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治疗FD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诊治的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通过乱数表法形式均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研究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7~17岁,平均(11.28±3.61)岁。对照组:男48例,女性52例;年龄7~16岁,平均(11.89±3.4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家属对研究知情,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该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I诊断标准》[5];②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早饱、嗳气以及反酸;③症状排便后无法改善,症状发作和排便频率改变无关;④初次就诊,14 d内未服用抗生素和胃肠动力药物。排除标准:①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②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46430),20 mg/粒,0.7 mg/(kg·d),清晨空腹顿服,共计2周。

研究组行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奥美拉唑用法和对照组一致,多潘立酮(国药准字H10910003),10 mg/粒,0.3 mg/kg,3次/d,餐前15~30 min用药,连续用药2周。

1.3 观察指标

应用胃电图在患儿空腹、安静保持仰卧位状态下,记录胃电参数,记录空腹和餐后胃电图5 min[6]。评定胃动过缓和胃电节律异常发生率。

外周血水平分析: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放置在预冷的含有60 L 10.00%EDTA试管中,室温放置60 min后,转速3 000 r/min[7],离心10 min,对血清和血细胞分离,提取血清放置在零下80℃中备用。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adioimmunoassav,RIA)[8]测定外周血水平。

治疗效果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疗效指数>90%为痊愈;症状或体征缓解,疗效指数在60%~90%为有效;症状或体征改善不明显,疗效指数在30%~60%为改善;无任何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胃动过缓、胃电节律障碍比较

治疗后两组胃动过缓、胃电节律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胃动过缓、胃电节律障碍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腹部疼痛、腹部发胀、饱腹明显、恶心呕吐等反应消失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占比比较[n(%)]

2.3 两组患儿外周血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MOT、GAS、NPY以及L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MOT、GAS、NP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儿MOT、GAS水平比较[(±s),ng/L]

表3 两组患儿MOT、GAS水平比较[(±s),ng/L]

组别MOT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GAS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研究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195.68±31.62 191.22±20.68 281.41±45.78 245.23±41.36 15.408 11.680<0.001<0.001 140.18±14.33 138.55±16.96 182.71±16.39 161.79±18.32 19.535 9.309<0.001<0.001 1.180 0.239 5.864<0.001 0.734 0.464 8.510<0.001

表4 两组患儿NPY、LEP水平比较[(±s),ng/L]

表4 两组患儿NPY、LEP水平比较[(±s),ng/L]

组别NPY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LEP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研究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25.26±12.45 27.94±13.55 48.63±18.47 36.44±16.97 10.149 3.914<0.001<0.001 2.18±0.51 2.27±0.47 2.39±0.44 2.34±0.45 3.118 0.002 1.456 0.147 4.860<0.001 1.298 0.196 0.794 0.428

2.4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一种来源于胃十二指肠中的消化功能障碍反应,主要临床特征为:不断发作的餐后饱腹、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和上腹部疼痛,经常规检查排除为器质性病变[9],系统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种症候群。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尚不确定,只是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如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度,胃酸分泌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小儿在发育阶段,因器官功能障碍[10],消化酶少于成年人,自主神经调节能力降低,因此发生FD的概率更高[11]。如患儿反复出现不适反应生活质量将受到影响,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情绪障碍[12]。当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III诊断标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至少≥半年,近90 d内满足如下标准:必须包含:(1)下列1条或者多条:①餐后饱胀不舒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疼痛;④上腹烧灼感。(2)持续反复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适。(3)无法以炎性反应、代谢或肿瘤解释反应。当前临床医学研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上述因素也包含了患儿日常的饮食和环境状态、胃酸分泌状态、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等。因小儿胃肠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形成,因此胃肠运动功能易出现紊乱。根据有关数据证实,在长时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研究中,临床有将近1.00%以上的患儿在用餐后,出现胃排空延迟反应,可以是液体/固体的排空障碍。少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存在小肠运动障碍,主要为近端小肠。在我国研究中,对患儿予以超声胃排空和餐后排空测定,胃排空障碍阶段也会出现餐后胆囊排空障碍。因此对此类患儿开展积极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多采用胃动力药、助消化药治疗、胃动力药治疗等。而通过单一药物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治疗效果相对较差,而通过联合药物干预,可达到显著价值。

该文结果证实,治疗前两组MOT、GAS、NPY以及L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MOT、GAS、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激素与上消化道功能障碍有显著的关联性,正常人体内部出现的胃肠激素对胃肠功能具有调节性效果[8]。其中GAS在胃窦中分布,当GAS表达时胃部分泌功能有所提升,从而延缓胃排空。MOT是因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而成的促胃肠动力激素,会受到神经以及内分泌作用,引起特异受体,导致平滑肌收缩[13-14]。

多潘立酮是一种选择性的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对食管蠕动和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增强,提升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部排空,改善消化不良反应[15]。奥美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能够对胃酸分泌改善。同时该文结果证实:治疗后研究组腹部疼痛、腹部发胀、饱腹明显、恶心呕吐等反应消失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同时在何远娜等[16]的研究中,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00%,和该文结果接近。由这一结果证实:通过两种药物的联合,通过胃部动力的提升,胃酸的改善,达到了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17-20]。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均是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相比之下,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显著调节外周血水平,同时缓解不良反应以及提升治疗效果的概率更加明显,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多潘立酮排空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柴枳理中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