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荟冰 徐世强 赵浚哲 张雨欣 李进乔
(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始终面临多种风险,有些风险甚至会对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合理的风险防御一直是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合理的风险分析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通过对岫岩地区的调研发现,当地发展薄荷产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等几大方面。因此在岫岩地区发展薄荷产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基础的种植管理,同时也要在自然灾害的防御,生产模式的规划等方面加强研究,改善种植技术,从多角度、全方位的生产发展,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从而确保薄荷种植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岫岩满族自治县属于山地地形,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820.1毫米。根据岫岩气象站近50年降雨资料统计,出现暴雨频率较高的月份为6~9月份(如图1),多发于春秋季节的上半夜和午后,而盛夏则多发生于早晨和午后。
岫岩降水分布情况(图1)
洪涝灾害发生的同时一般伴随着强降雨与大风,很容易对薄荷植株造成伤害,当叶片或茎秆出现伤口时,植株易被病杂菌感染;由于土壤的孔隙被水填满,植物根系缺氧,产生有毒物质会使薄荷受害减产。同时,连续的阴雨天气会导致薄荷植株光照不足;土壤水分饱和,缺氧导致薄荷根系腐烂。
防御对策可分为以下几点:(1)做好监测工作,以便为灾害应对提供一定准备时间。修好田间排水沟,遇到洪涝灾害时及时排除积水,以减少由于土壤缺氧造成的根系腐烂等问题的产生;(2)增施有机肥料,使薄荷植株增生长更粗壮,增强作物本身抵御暴雨洪涝灾害的能力,如遇洪涝灾害后,应及时追施有机肥,补充流失养分;(3)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薄荷根茎入土浅,大都集中在土壤0~15cm表层,水平分布约25~35cm,须根和气生根生长于根茎之上,作为薄荷充分吸收水分的必要器官,须根一般分布在15cm的土层下,虽然薄荷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苛刻,薄荷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也不严,在pH5.5~7.5这样的数值以内都可以茁壮成长。但栽培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好,避免土壤板结等情况的发生,如有土壤板结的情况发生时可通过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减少土地的反复碾压,使用大型机械深耕整地等途径进行改善。(4)加强学习宣传,增强农户防涝意识与防涝技术,提高防涝水平。
岫岩地区位于北纬40度至40度39分,东经122度52分至123度41分,属于中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冬季气温较低,寒冷干燥,深秋到初春时节易受寒潮影响。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中根茎没有休眠期,对温度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其根茎宿存越冬能耐-15℃低温。但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30℃,在当地温度回升,常有雨水,湿度大,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薄荷栽植后成活率较高,所以在温度较低的时节,我们应采取一定措施,使薄荷的生长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减少温度对生产造成的影响,以达到一年多收的效果,提高薄荷产量,保证产业收益。
主要的应对措施为合理安排品种搭配和播栽期,由于不同的作物品种在生产种植上的适宜期存在差异,所以可通过合理安排播种期的方式减少气温对生产所造成的影响;运用综合栽培技术防御低温冻害,通过增加地面覆盖物(如地膜,棉被等)或移入室内种植等方法提高温度,直接有效地规避低温冻害风险,但同时要注意北方冬季室内干燥问题,当移入室内种植时,要保证土壤湿度,避免土壤缺水。
薄荷是喜阳植物,光照对于薄荷这种长日照作物的生长起着决定作用。不仅能促进其开花,还能促使其薄荷油的积累。岫岩地区夏季降雨较多,易出现连雨天气,导致光照不足。而由于纬度原因,同时存在冬季日照时长相对较短的问题。
主要应对措施是利用人造光源补充田间光照,提高叶绿素的光合效能,使用人工补光,促进薄荷生长,使薄荷的增产、增量、增效。东北地区冬季作物种植通常采用大棚种植的方式,合理的大棚面角度,棚宽、后坡水平距离,都将促进采光和保温,选择透光性强,质量好的大棚膜,将直接提高阳光的透过和光质。同时冬季在大棚内地面覆盖地膜也可以增加光照,覆盖地膜后形成的反射光,可以增强薄荷基部光照强度,弥补基部直射光不足。但同时应注意每过一段时间要清洁棚膜上的灰尘和杂物,冬季种植时更要注意雪后清除积雪,增加透明度和进光量。也可以通过扩大绿色叶面积和农田面积之比,增加对太阳光能的吸收部分,减少反射、透射的部分,减小顶层光强超过饱和但下层光强不足的矛盾。
薄荷主要病害包括:黑胫病、薄荷锈病、薄荷白星病、薄荷斑枯病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病菌所致,土壤、粪肥、灌溉水源都是潜在感染源,病害的感染会导致茎基部收缩凹陷,变黑、腐烂,植株倒伏、枯萎等不良症状的发生。最直接的防治方法就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同时避免土壤积水。提高种植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对不同病害的辨识能力,及时按时施用相应化肥农药,科学防治。
一种好的瞳孔定位算法不但要能够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还要有较快的定位速度[6-7]。
薄荷主要虫害为小地老虎、“造桥虫”与夜蛾类虫害。小地老虎多发于春季,“造桥虫”危害期在6月中旬左右、8月下旬左右,夜蛾类在5月至10月都为危害期,可以通过捕捉幼虫合理使用敌敌畏等杀虫剂进行防治。
由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地区境内多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野生动植物居多,且农户存在家禽畜牧散养行为,所以也存在一定的由动物所造成的作物破坏风险。
基本的防范行为包括,修建栅栏,搭建稻草人,捆绑铃铛,制造反光物等途径,通过形象、声音、光线等方式对动物产生震慑实现驱逐。如果发生大型野生动物对作物的践踏毁坏行为,应该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反应汇报,切勿私自擅自猎杀野生动物。
在岫岩地区薄荷种植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市场风险包括市场供需失衡、产品价格波动两方面。
从薄荷产业的发展历程上看。在十多年前,中国薄荷行业发展的巅峰时期,中国薄荷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0%,之后因为国家政策,薄荷的主要产区逐渐改种粮食,中国薄荷行业跌入低谷。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随之增加。由于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美容、食疗等产业逐渐地被消费者所重视,薄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由于其应用面广,利润可观等优势,薄荷产业的发展逐步回温。
在薄荷市场中,市场供需失衡的原因主要在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人民对于薄荷产品在花色、品种、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市场供给不能够及时跟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转变,则会导致薄荷产品的供给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关于岫岩地区薄荷产业应对市场供需失衡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提高产品自身品质,选择优质品种,打造自身优势同时扩大市场。二是要做好市场调研,实时掌握市场需求动向,根据需求变化,调整产业链。
在农业产业中,产品的价格波动主要是由于商品需求弹性较小,而供给弹性较大造成的。由于供需弹性不平衡,导致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因而产生商品价格波动不稳定。
对于薄荷产品的价格变动,我们可以通过与政府合作的方式,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开发自身新技术,延长产业链,减少中间商流通环节,减少薄荷产业发展的成本波动。
产业的战略选择、产品价格、销售手段等经营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叫作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生产模式单一,销售渠道狭窄是经营风险的要原因之一。
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我国东北部,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资源,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或将为岫岩地区薄荷产业的发展,创造独特优势,形成互联网+传统文化+特色旅游业+特色农业的三农电商新模式。具体如下:
通过互联网,提高农民种植知识水平,优化种植方式,发展绿色、安全且高产的薄荷种植。且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播带货,线上销售等手段,扩大薄荷及当地薄荷衍生品的销售。
可以建立包括薄荷种植田、薄荷生态体验园、薄荷花田等特色旅游景观。通过在薄荷花田中修筑栈道等方式,让游客与薄荷近距离接触,提高旅游体验。将薄荷的特点融入当地的文化内涵之中,利用旅游特色充分吸引游客,打造出具有薄荷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小镇。
可以通过将薄荷与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结合起来的方式,形成独具岫岩满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如满族刺绣薄荷香囊,将薄荷融入满族特色美食,让薄荷与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紧密结合。
社会风险主要是由于个人或单位的过失行为,不当行为及故意行为造成对社会生产的损失。在岫岩地区薄荷种植的过程中,社会风险主要包括 :生产计划失误,资金周转管理不当,低劣种子、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的采购事故,农业政策变化等几大风险。
当生产计划失误发生时,首先要分析查明损失原因,制定补救计划,尽可能挽回损失。之后,做出相应处理措施,调整计划安排,对症下药从根源上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针对资金周转管理不当,低劣种子、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的采购事故的预防,首先要从人入手,从管理入手,聘请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生产资料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对日常种植进行监测把控,对生产种植基层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途径进行有效风险预防。
除此之外,关于农业政策变化,可以通过购买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岫岩地区薄荷种植产业的发展具有可行性,但仍然具有很多潜在风险问题,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潜在风险问题的预防和规避,合理应对风险的发生,才能更好地为岫岩地区薄荷产业的开发提供保障,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