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破解了基层一线力量薄弱、“看得见却管不了”,相关部门有执法权、“管得了但看不见”、部门和街乡之间的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形成了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规范了基层组织运转,提升了服务基层水平,促进乡村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平谷区位于北京的东北部,下辖18个乡镇街道、273个行政村。总面积950.13平方千米,东、南、北三面环山,耕地面积11.51万亩,“山水田林湖矿”资源丰富,曾是北方的“万两黄金县”,俗称“南湖北关大金山”,也因而形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粗放发展方式,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并衍生出基层治理、环境保护、库区整治、安全维稳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些制约基层治理的顽症痼疾,平谷区在“双安双打”专项行动中,总结探索出了“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一声哨响,实现了基层治理由“乱”到“治”。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奔着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去的。平谷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呼声当哨音,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完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制。针对砂石盗采等屡禁不止的问题,区委区政府提出“治乱象,夯基础,优环境,谋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临时党支部和指挥部,16个职能部门下沉到乡镇,赋予乡镇绝对的领导权、指挥权和考核权,并提出“事不绝、人不撤”的工作要求。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有效打击了以盗挖金山和砂石为代表的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双安双打”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总结探索出“支部吹哨、党员报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双吹哨”工作机制,压实基层党组织责任,积极开展“勇于担当”“十带头、十严禁”等活动,创新“党员积分制”管理、推广茅山后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等,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同时,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深化和复制到棚改、美丽乡村建设、社会治安、拆违打非、大货车治理、矛盾调处、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精准施策,实施系统治理,使制约区域发展的诸多底线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解决,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人员下行,解决群众身边更多问题。出台《关于推动工作力量下沉基层一线的实施意见》,建立执法力量下沉、攻坚任务选调、驻村联片包户、部门服务基层、回社区报到、人才到村任职以及“下评上”的“六下一评”工作机制,各级干部服务基层更为直接。通过执法力量下沉,全区已有1000多名干部下沉基层参与综合执法;通过攻坚任务选调,全区调配200多名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攻坚行动;通过驻村联片包户,实现首批80个工作队396名干部入村服务;通过部门服务基层,700余名驻镇、驻村、驻企专责干部上门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通过人才到村任职,建立起50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库,其中51名干部到村任职。通过党员回社区报到,围绕“友善平谷”疫情防控等工作,推动全区党员回村、社区服务累计6万余人次。通过这六种下沉方式,使广大干部直接工作在一线,群众身边的问题解决得更多更快。
(二)权力下放,赋予乡镇更多权限。以人员下行带动权力下放、资源下沉、重心下移、政策下调。实行“在哪吃饭、在哪干活、在哪考核、听谁指挥”,赋予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召集权、评价权、考核权、否决权,乡镇街道的腰板硬了、底气足了,各项工作推动更加有效。街乡、村庄全部建立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固化区域化党建的议事协商机构和工作平台,加强街乡和村庄党组织统筹能力。整合城乡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经费、基层组织运转等各类资金,赋予街乡自主支配经费使用权,强化资金统筹使用效能,提高街乡对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的保障能力。
(三)机制下延,推动机制延伸至更多领域。“吹哨报到”机制从综合执法逐步向日常管理、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拓展,在推动村级产业发展、乡村规划制定、营商环境改善以及空气污染防治、河长制落实、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助推和保障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的有力抓手。乡镇普遍建立“支部吹哨、党员报到”“村居吹哨、科室报到”“河长吹哨、全员报到”等工作机制,工作重心不断向下延伸。
(一)“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带动区、街乡机构改革,形成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平谷区立足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将“吹哨报到”与区、街乡机构改革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合理设置和配置各层级机构,厘清职责清单,增强基层工作效能和服务能力。以群众和基层治理需求为出发点,注重理顺管理关系,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形式,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处置效率,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带动权责利益理顺,规范了基层组织运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基于现有法律、机构、职责,对运行机制重新梳理和调整,核心是依法行政,通过厘清部门职责、规范行政程序,使街乡统筹有了权力依据,部门合作有了机制保障,“条、块”之间既边界清晰又相互衔接。在探索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中,坚持法治共治精治,加强完善法治保障,逐条梳理部门责任清单,使法治成为开展工作的指挥棒,工作关系进一步理顺,为解决基层重点难点问题和各项改革提供坚强的保证。
(三)“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带动党风政风转变,服务基层见实效。“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有力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解决了困扰基层多年的难题。党员干部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心中永远的哨音,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解决问题、做好服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针对金海湖镇茅山后村发展瓶颈,创新运用“村级吹哨、区镇报到”机制,召集10余个区直涉农部门入村会诊把脉、献计出力,有效解决了该村“佛见喜梨”产业资金不足、销售渠道不畅、规模效应不强等问题,村级发展路径进一步拓宽,提高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效果,打通了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渐攀升。
(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带动形成抗疫合力,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平谷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机制作用,广泛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格局,为疫情防控一线提供有力支持。全面启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村居吹哨、干部报到”“支部吹哨、党员报到”“网格吹哨、全员报到”的“四报到”机制,以行政体制为主导,充分调动各类社会力量,实现快速响应、协同行动。全区共派出3200名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村、社区一线,2万名党员向基层支部报到、建立临时党支部1369个。党员干部参加值班值守、夜间巡查、环境消杀、宣传发动、摸排核查等工作,切实解决乡镇街道疫情防控中的实际困难,实现了平谷区新冠肺炎“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