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联双
摘要:通过对大田美人茶产业现状的调查,指出其在茶园种植与管理、产业布局与加工合作、品牌建设与营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何种好大田美人茶、做好大田美人茶、卖好大田美人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田美人茶;产业布局;种植;加工;对策建议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Datian Beauty Tea Industry
CHEN Lianshuang
Tea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of Datian County, Fujian Province, Datian 3661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Datian beauty tea industry,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deficiencies, including
tea plantation and management, industrial layout and processing cooperation, brand construction and marketing.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grow, produce and sell Datian beauty tea.
Keywords: Datian beauty tea, industrial layout, plant, proces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在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中,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和设备落户大田县,此后大田县重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茶产业向生态、绿色、有机方向发展,草生栽培理念管理下的大田美人茶茶园逐年增多,并逐步形成大田美人茶独特的果香蜜韵品质风格,广受消费者认可。
一、大田美人茶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底,大田县适制美人茶茶园面积4 600余hm2,干毛茶产量2 160 t,干毛茶产值4.86亿元,所产美人茶的产量和品质在全国美人茶产区内遥遥领先[1]。
1. 茶产业发展广受重视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把大田美人茶列入福建闽南乌龙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且纳入《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三明市委、市政府把大田美人茶作為全市茶产业发展主导品牌。大田县将大田美人茶作为主导产业推进,组建县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大田县茶业发展促进中心,建立大田美人茶专家顾问团。
《美人茶》(T/CSTEA 00005—2019)、《大田美人茶》(T/CSTEA 00027—2021)、《美人茶冲泡与品鉴》(T/CSTEA 00006—2019)、《美人茶加工技术规程》(T/CSTEA 00004—2019)团体标准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三明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评审和发布。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福建省茶叶学会等社会团体共同组织了大田美人茶推介活动。在社会各方支持下大田县荣获“中国美人茶之乡”的称号,同时获得全国绿色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茶叶优势百强县、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全国百条茶乡红色之旅等荣誉;国家质检总局将大田列入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确定大田为第二批福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 茶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1)全县规范生产,产业基础愈加扎实
大田县已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3 400 hm2,有机茶园126.65 hm2。2020年,2个茶园基地获评三明市十佳优质茶叶基地。现有县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16家,省级以上茶叶示范社5家;13家企业通过SC认证,12家企业中有28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2)企业标准制茶,茶叶品质逐年提升
《美人茶》和《大田美人茶》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稳定、提高了大田美人茶品质,形成了大田美人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大田县茶企(茶人)制作并选送的大田美人茶蝉联3届海峡两岸茶王赛“茶王”,2019年和2020年连续获三明市秋季茶王赛“茶王”。
(3)培养从业人员,技术力量不断壮大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大田职业中专学校特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该校现有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在校生90人。截至2020年底,全县取得制茶工程师资格21人、制茶助理工程师资格4人,3位大田美人茶制茶能手获三明市十佳制茶大师。
3. 茶文化氛围浓厚
大田县已举办2届国际茶日福建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15届中国高山美人茶文化节、18届大田美人茶斗茶赛、2届大田美人茶开茶节。丰富的茶事活动促进了潜在消费者对大田美人茶的认识,提升了大田美人茶消费。
大田县积极组织参加“9·8”金砖数字保险金融峰会、海峡两岸林博会和海峡两岸茶博会,大力拓展茶叶营销市场,设立大田美人茶专卖店、茶馆茶楼等营销门店130余家。
以茶文化为主题、茶产区为载体、茶旅游为内容、茶产业为导向,成功创建茶旅融合示范点4个,其中大仙峰·茶美人景区获国家AAAA级景区,五龙山茶景区获国家AAA级景区。大田美人茶茶文化也因此获得更具广度、深度的传播。
二、大田美人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1. 茶树品种单一,茶园机械化程度低
大田县现有茶园大部分于2000—2005年开发与栽培,栽培品种主要为铁观音、金萱、金观音,适制大田美人茶的品种相对单一。
高产高香品种的效益优势在短期内未能显现,多数茶农、茶企担心短期的产量损失,参与优势品种更替的积极性低。
此外,茶农、茶企缺乏科学有效的栽培管理经验是其基础欠缺的根本原因。茶园管理受往年总体经济下滑的影响,茶农收入呈阶段性降低,部分茶农对茶园管理投入少甚至不投入,造成茶树树势老化明显,产量与品质下降快;而城镇化迅速推进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人工成本高。在全县茶园管理机械率不足20%的大背景下,茶园机械化管理程度未显著提高,茶园管理有愈加脱节的趋向,因此暴露出的产出、投入矛盾愈加突出。
2. 茶叶加工厂多,布局较分散
全县有初制加工厂1 310多家,80%以上的茶叶加工厂仍是家庭式作坊或小型加工厂,且加工厂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传统的“各自为战”茶叶加工模式为分散经营管理理念,造成小加工厂、家庭作坊与龙头企业的技术交流、利益联结的互动少,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因此被削弱。
茶农、小茶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环境,未建立或少数建立可信任的合作关系,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机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茶农个体溢价能力弱,抗自然风险能力差。在技术层面,特别是产学研成果传播较为被动,制茶技术交流程度明显受限。
3. 品牌知名度低,茶叶营销能力较弱
(1)品牌影响力低
大田美人茶虽然在国内多个赛事活动中屡获殊荣,但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与传统名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品牌宣传投入、规模,茶文化植入、宣传等方面的不足,且线上销售渠道未发挥积极有效的宣传推广作用。
(2)营销手段传统
市场拓展是拉动产业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的兴起,特别是新传媒营销方式的异军突起,使得传统销售模式受到冲击,多数大田美人茶生产企业、合作社、农场的茶叶销售仍以上门收购、熟客回购、批发零售等为主要销售方式,溢价能力和渠道拓展能力均较弱。
(3)营销能力薄弱
部分茶企采用线上销售模式,但销售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销售专业能力,在线上销售表现欠佳,如主播专业性知识薄弱导致带货能力弱、企业的产品卖点不清晰、新发展的客户粘度不高。
三、大田美人茶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统筹做好大田美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种好、做好、卖好大田美人茶,推动大田美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持续提升大田美人茶品牌文化影响力
(1)持续营造茶文化氛围
一是办好茶事活动,举办国际茶日庆祝活动暨大田美人茶开茶节、中国美人茶大赛、大田美人茶斗茶赛,开展大田美人茶文化“五进”活动,持续营造茶文化氛围;二是讲好美人茶故事,深入挖掘人文茶文化,组织选编大田美人茶文创产品,选推形象代言人,编纂茶文化书籍,编写茶歌,编排茶艺,积极运营“大田美人茶”公众号,宣传普及茶文化;三是用好宣传阵地,运用大田美人茶文创园,引导茶叶企业、文创、短视频营销、茶艺表演培训等不同业态入驻,形成集茶叶展示展銷、线上营销、茶艺表演培训、茶叶包装设计、物流配送与仓储等为一体的茶文化产业园。
(2)持续推介大田美人茶
通过政府搭台、协会组织、企业唱戏,协同发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宣传推介大田美人茶。一是组织参加重要展会,并于北京、福州等地举办专场推介会;二是支持运用新媒体拓展线上销售,推进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三是组织开设展销窗口,鼓励茶企茶农在省内外开设大田美人茶专卖店(专柜),支持茶企与大酒店、大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将大田美人茶作为酒店、公司指定用茶。
(3)持续深化“三茶”融合
一是加快推进国家茶叶公园建设,依托土堡、民俗、温泉、生态茶园,壮大美人茶闽台合作示范基地,培育茶民宿、茶海跑、茶艺馆、茶餐厅、茶家乐、茶庄园等主题项目;二是加快培育融合“三茶”功能的大田美人茶“茶香小院”,以江山美人茶业公司和广平益铭茶业专业合作社所在的茶区获评“三明市十佳茶香小院”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大仙峰·茶美人景区、五龙山茶海景区的“三茶”融合功能,带动前来体验茶旅游的游客品鉴大田美人茶,不仅可提升大田美人茶品牌知名度,还可提高大田美人茶销售量。
2. 持续夯实大田美人茶产业基础
(1)引进适制优良品种
加快推广金萱、青心大冇、金牡丹、软枝乌龙、黄玫瑰等适制大田美人茶优新品种。按照《美人茶栽培技术规程》,对现有茶园逐年改种适制大田美人茶的优新品种,并建立浙茶21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2)改善茶园生产条件
围绕大田美人茶鲜叶质量要求,推广茶园植树、梯壁种草留草、套种绿肥、茶树留高、茶园割草留草等技术。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茶园生产环境,创造茶园机械化作业条件。推广修剪机、割草机、中耕机、名优茶采摘机等机械,提高茶园机械化水平。
(3)加快集中加工区建设
建设屏山、吴山、广平茶叶集中加工核心区,培育梅山加工区,完善屏山、吴山、广平加工区和屏山茶叶烘焙中心建设。新建、改造初制加工清洁化厂房,规范茶叶加工环境,落实《美人茶加工技术规程》,支持茶叶企业注册商标,认证“三品一标”,扶持茶企申报SC认证。支持企业联合、资本运作、股份制的发展路子,培育茶叶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联合经营,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3. 持续强化大田美人茶科技支撑
(1)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
组建茶叶发展顾问团,完善茶叶发展规划。加强与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接合作,推进大田美人茶有关技术研究、产品研发、自动化成套设备开发等,推进大田美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2)强化茶叶技术攻关
聘请省内外知名茶叶专家、制茶大师,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制茶工程师、评茶师、茶艺师等技术人才,发挥好省、市科技特派员的科技引领和帮扶作用。引进浙茶21品种,推进茶叶产品和茶籽油双向收效;开展大田美人茶品质化学特征与保健功能、天然果香蜜味美人茶加工工艺等研究及果香蜜味美人茶的自动化成套设备研发等技术攻关。
(3)完善大田美人茶标准
研究制定《大田美人茶销售》标准,规范大田美人茶品质等级、产品包装、销售门店的店面内外设计等。依托大田县茶叶协会,开展大田美人茶品质监管指导和鉴评,统一质量标准和包装标识。
参考文献
[1] 詹兴堆, 刘钊, 胡启镔, 等. 全面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明实践[J]. 中国茶叶, 2021, 43(7): 66-69.